分享

针刺“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机理及临床应用

 新用户45035025 2024-01-07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素问》:“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

《灵枢》:“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腘是指膝部后面,腿弯曲时形成窝儿的地方。


机理

“左病治右”是针刺法则“左病治右、右病治左”的简称,是《内经》中的重要针灸施术原则,意指人体左侧的病变,可取右侧穴进行治疗,右侧病变可取左侧穴进行治疗。其原理既往多从经络系统“左右相连”的角度进行解释,本文试从“左血右气”及针刺“调神”的理论阐述其原理。


01
PART
阴阳理论之左血右气

阴阳学说认为凡相互关联有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都可用阴阳来概括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并由此确立针刺治疗原则:“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内经》认为左与右的阴阳属性不同,左为阴,右为阳,血属阴,气属阳,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左气右血”论。这与中医的“左肝右肺”“左升右降”论相辅相成。《素问·五运行大论》中说“上者左行,下者右行”,在《脉决乳海·卷四》提到“凡人之身。左属肝主血,右属肺主气”,黄元御曰“肝木左郁则血病,肺金右窒而气病”,龚廷贤亦认为气为阳,血为阴,故左血右气,夜血昼气。“左血右气”包含了人体阴阳气血的功能,“左右”既指部位,又指气血的升降,同时与肝肺功能密切相关。朱丹溪在《局方发挥》中说:“气为阳宜升,血为阴宜降,一升一降无有偏胜是谓平人”。后世医家认为病在左侧多为血病、肝病,病在右侧多为气病、肺病。同时“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故左侧病变,可通过针刺右侧穴,达到益气以生血,理气以活血的作用,右侧病变,可通过针刺左侧腧穴,到达养血以益气,活血以行气的作用。


02
PART
针刺调神

2.1心藏神,脑为元神之府:中医学认为心有主血脉、藏神的功能。脑为元神之府,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精神意识及感觉运动。心藏神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中所藏神能驱气控精,从而调控五脏六腑及经络的生理功能。脑为元神之府,人的视听、言、动皆与脑密切相关。《医林改错》云:“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脑…”,《医易一理》曰:“人身能知觉运动,及能记忆古今,应对万物者,无非脑之权也”。气血是化生神的物质基础,也是五脏六腑及经络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所言节(腧穴)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刺之要,气至则有效”,说明针刺通过调整“神”,使神发挥主宰功能,进而使相应的脏腑器官的功能得到调整,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当一侧经络发生病变时,则该侧经络失于通畅,而针刺另一侧相对通畅的经络,能较快达到调神的作用,使神发挥主宰功能,畅通病变经络。

2.2经络系统与心脑相连:众所周知经络系统“上下相连,左右贯通”如环无端,经脉在某些穴位相交会,以及经筋的“维筋相交”构成了“以左治右、以右治左”针刺法则的经络基础。而众多经脉及经别与心、脑相连也是该法则的机理之一。《灵枢·经脉》中载:“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小肠手太阳之脉…入缺盆,络心”,“肾足少阴之脉…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足阳明之正,上至脾…散之脾,上通于心”,“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腋两筋之间,属于心…”,“足太阳之正…当心入散”,“足少阳之正…散之肝,上贯心”,足太阴之正、足厥阴之正分别合于相表里的经脉间接与心相连。“头为诸阳之会”,阳经皆上头面,如《灵枢。经脉》所载“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抵头角…”等,《素问·骨空论》中亦载“督脉、任脉和诸阳皆起于头”,阴经通过阳经间接与头面发生联系。经脉及经别与心脑相连,可加强针刺调神的作用,从而加强“神”畅通经络气血及调整五脏功能的作用。

因此,针刺可通过以气调血,以血调气,以及调整人体之“神”,从而调整人体脏腑功能、气血运行,以达到“以左治右,以右治左”的针刺目的。


应用

“左病治右”法是“左病治右、右病治左”法的简称,它是《内经》中重要的针灸治疗原则,也是外治法中的重要方法。《内经》中“左病治右”针刺法具体体现于“巨刺”及“缪刺”二法之中。《针灸甲乙经》中有近十种疾病采用了“左病治右”法,而施治的手段比《内经》又增加了灸法。《针灸甲乙经》下溯至今,“左病治右”法的运用更是手段纷呈,有针法、灸法、刺血法、敷贴法、发泡法、塞鼻法、熏法、扎法、挑刺法、割治法、指压法、穴位注射、激光穴位照射等十余种。概言之,“左病治右”法就是患病部位有明显的左右界定而在健侧体表穴位、皮肤以及九窍等处采用药物或非药物疗法治疗疾病的方法。现就手头资料对其在皮肤、穴位上的临床运用进行概述。

临床应用一

“左病右治”的应用

四肢疼痛:当你左脚踝崴了,急性肿处没法针灸或按摩,会加重瘀血和肿痛。此时先在左脚扭伤处轻轻按,找到最痛的那个点,然后对应到右脚相同的部位进行针灸,可明显止痛。

当腿脚疼痛麻木时,就按揉另一条腿。膝盖冷痛,就针灸另一个膝盖。有时候比直接针灸疼痛的部位那条腿效果还要好。

这是因为,两边的经络是完全一致并相通的,你疏通右边的经络和气血的时候,左边也会跟着恢复,绝对不会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

“上病下治”的应用

头痛医脚:涌泉穴—当你有虚火的症状,如咽喉炎、口腔溃疡、眼睛赤痛、痘痘,就可以取脚底板的肾经涌泉穴,针灸引火下行来进行调理。

牙痛时,针灸合谷穴。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等作用,主调头部出现的牙痛、上火和发热等。

腰背委中求:就是腰背疼痛针灸或者按摩膝腘处,也就是膀胱经的委中穴这个地方。除了针灸外,很多养生方法都有运用到上病下治。比如:泡脚。


临床应用二·痛症

1.牙痛

取轻粉少许,独头蒜一小片,共同捣成蒜泥,取如高粱米大小蒜泥,置于患牙对侧手腕部的阳溪穴上,用空链霉素瓶胶盖扣上,再用医用胶布固定,24h后取下。用鲜毛茛根和食盐少许杵烂,取黄豆大,敷于经渠穴,左痛取右,右痛取左手穴位,待起泡即去之。毛茛鲜品适量,捣烂放于患牙对侧的耳尖部,10min左右取下,治疗风火牙痛。

2.拔牙麻醉

如需拔除左侧上、下牙,可取右手合谷穴;欲拔右侧牙齿,则取左手合谷穴。

3.偏头痛

取健侧太冲穴治疗偏头疼,留针30min1次即愈。共治11例,疗效满意。

4.落枕

取落枕1号、2号穴,用1寸毫针快速刺入穴位。左痛取右,右痛取左手穴,双侧痛取双侧穴。治疗74例,全部治愈。用双拇指按压健侧承山穴2min~5min病重者重压,并活动颈部,1h2次~3次。治疗96例,疗效满意。

5.肩周炎

取患者健侧中渚穴,针刺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肢。共治23例,治愈21例。取健侧肩髃、肩髎、肩贞、天宗、曲池、外关,进针得气后,将G6805电针机的两根电极分别通于肩髃、曲池穴,留针20min共治80例,治愈49例。取患肢对侧下肢条口穴,用祖师麻注射液4mL穴注,共治253例,一般1次~3次即治愈。

6.腰扭伤

针刺健侧的后溪穴,患侧手穴的腰痛点,并活动腰部,治疗101例,全部治愈。用氦氖激光针灸仪照射健侧上都穴,治疗150例,全部治愈。

7.踝关节扭伤

取健侧外关穴,得气后活动扭伤的踝关节,共治30例,痊愈14例。

8.足跟痛

取健侧下关穴,双侧痛取双侧,治疗15例,均获效。

9.颈肩综合征

取健侧中平穴(位于足三里穴下1寸,偏于腓侧),治疗颈肩综合征115例,临床治愈79例。

10.风湿性关节炎

针刺健侧养老穴,留针期间活动患部,共治40例,治愈35例。

11.肋间神经痛

用健侧丘墟穴针刺治疗44例肋间神经痛,治愈33例。

12.坐骨神经痛

取健侧环跳、秩边、委中、昆仑等治疗该病440例,痊愈253例。

13.肾绞痛

针刺患侧肾俞、肾区的压痛点、次髎,健侧阴陵泉、三阴交,并加拔火罐治疗泌尿系结石所致的肾绞痛78例,有效率为100%。

14.小腹术后痛

针刺健侧三阴交治疗小腹术后疼痛21例,治愈13例。


临床应用三·对穴

合谷穴—太冲穴:主治筋脉拘急,痉挛,抽搐,口噤以及头疼,牙疼,疝痛,无汗等症。

图片

肩髃穴—环跳穴:凡肢体(四肢所发生的一部分或半侧)痉挛疼痛,麻痹等,用之皆效。

图片

天枢穴—足三里:可调治消化道诸疾,如腹疼腹胀,消化不良,泻泄,痢疾等。

图片

肺俞穴—俞府穴:主治咳嗽,哮喘,咳血等肺部疾患。

图片

命门穴—关元穴:主治一切虚脱,宜灸。

图片


临床应用四·其他

1.鼻衄

采用泻法针刺行间穴治疗鼻衄30例,显效24例,有效5例,无效1例。鼻出血可掐捏对侧足后跟(踝关节与跟骨之间凹陷处)治疗,可立即止血。右鼻孔出血举左手至头顶、左鼻孔出血举右手至头顶,经验证明确实有效。左鼻孔出血者,以色丝扎右手中指根;右鼻孔出血,扎左毛中指根;俱出血者扎二指根。将蒜与黄丹共捣为泥,右鼻腔出血贴左足心,左鼻腔出血贴右足心,贴后约10min~20min衄血即止,止后将药擦去。衄血不止者,握手屈大指,灸骨端上三灶。灶如粟米大。男女同法,右衄灸左(大骨空穴),左衄灸右(大骨空穴。

2.结膜炎

用威灵仙鲜叶捣烂敷患眼对侧内关穴,40min左右取去,治疗结膜炎6例,全部治愈。

3.角膜溃疡

用鲜威灵仙2g捣烂,加热敷患眼对侧寸口,约4h~6h以起泡为度,可减轻角膜溃疡的刺激症状;用此法敷患眼对侧内关穴,40min左右取去,治愈外伤性角膜溃疡1例。

4.翼状胬肉

用毛茛或回回蒜捣碎呈豆粒大小,敷手腕部桡动脉寸关尺的寸部治疗翼状胬肉,左眼敷右手,右眼敷左手,至起水泡为止。

5.麦粒肿

灸患眼对侧后溪穴治疗20例,疗效满意。针刺治疗130例麦粒肿,取健侧天井,患侧合谷,强刺激捻转3min~5min留针15min结果基本治愈110例。在患者背部皮肤找豆疹状小红点为针刺点,左眼挑右背,右眼挑左背,用粗针只刺入1分~2分深,43例中,治愈36例。用割治法,割治点在背部肩胛骨附近,左眼割右背,右眼割左背……割治后,用小纱布敷盖即可,50例均1次治愈。取患眼同侧耳尖穴,患眼对侧肝俞穴,治疗85例,经1次~3次刺血,全部治愈。用威灵仙鲜叶捣烂敷患眼对侧内关穴,40min左右取去,治愈12例麦粒肿。

6.眼肌痉挛

治疗1例左眼睑痉挛月余之疾,泻右侧光明穴而痊愈。

7.面肌痉挛

只针健侧面部穴位,而不针患侧,治疗11例,3例痊愈,8例好转或显著好转。取病变对侧耳朵对折点上耳角,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来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

8.痄腮

取吴萸9g虎杖9g紫花地丁10g胆星5g共研细末,每次取药粉10g加食醋调成糊状,外敷涌泉穴,左患贴右,右患贴左,连用3次~4次,可在短期内获愈。

9.扁桃体炎

用毫针呈水平方向进针,针刺列缺透偏历,虎口透合谷,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双侧皆病刺双侧穴位,取得满意疗效。

10.瘰疬

用蒜泥敷健侧光明穴发泡治疗31例瘰疬患者,痊愈26例。

11.急性乳腺炎

取健侧郄上穴(伸肘仰掌,腕横纹与肘横纹连线的上1/3交界处两筋之间)注射4mL丹参注射液,治疗60例,1次治愈36例,2次治愈21例。采用挑治的方法,取背部第四至第十胸椎旁开5寸处,左侧病挑右侧,右侧病挑左侧。

12. 疝气

根据足厥阴肝经绕阴器左右交叉的特点,采取左病治右治疗6例腹股沟嵌顿疝,疗效显著。治疗15例小儿偏坠症,取对侧三阴交和同侧归来,每次灸治一穴,5壮~7壮,其中9例痊愈,6例进步。

13.面瘫

取健侧穴位阳白、四白、地仓透颊车,患侧艾条灸,取穴同健侧治疗面神经麻痹20例,痊愈10例。用蓖麻仁,捣烂外敷,病左敷右,病右敷左。用酒煮巴豆,乘热熏健侧劳宫穴治疗面神经麻痹42例,痊愈16例。

14.偏瘫

取健侧上、下肢穴,下肢穴位于腓骨小头上2.5寸,股二头肌上缘;上肢穴位于前臂尺侧内缘中点偏上5分。治疗偏瘫100例,痊愈40例。先艾条灸健侧天窗穴15min后灸百会穴15min治疗中风偏瘫33例,基本治愈13例。采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交替注射健侧申脉、患侧金门穴治疗偏瘫48例,基本治愈17例。


“左病右治”法遵循了“巨刺”和“缪刺”二法的理论依据,其临床有效性、治疗病种的广泛性和手段的多样性一一体现于一病有多种针灸取穴法,一病有多种治疗法,同种药物敷同一穴位可治不同疾病,同种疾病取同一穴位可用不同药物敷贴,在上述文献中可见一斑。“左病治右”法在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的治疗中可以充分结合患处的功能活动,从而大大提高疗效。“左病治右”法临床运用不足之处在于其治疗病种大多局限在临床症状和客观体征是医者肉眼和患者感觉所能观察到的病种。在诊疗手段非常先进的今天,对有明显左右界定的内在疾病(诸如肺痈、肠痈),如能采用“左病治右”法治疗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近十余年来,“左病治右”法的临床运用有渐趋萎缩之势,就连小样本的临床报道也比较罕见,只零散见于个案报导之中,究其原因可能与该法的中医机理没有系统阐明有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