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宁展出赵孟頫“绝美”真迹,一字值一台跑车,让《兰亭序》“黯然失

 云来山人山水居 2024-01-08 发布于湖北
辽宁展出赵孟頫“绝美”真迹,一字值一台跑车,让《兰亭序》“黯然失色”

自“玄奘西行”携带经文归京后,“抄经体”数量日益增多,甚至在敦煌藏经洞中,挖出上万件唐代抄写的经书,由此可见“抄经体”风靡程度,无论是朝中书法家,还是“民间艺人”皆在抄写。

这就导致“抄经体”质量参差不齐,个别作品的水准不及当代书法家,许多学书者一听这几个字,就将其跟浅薄俗气、单板拘谨挂上等号。

实际上除了唐代,历史上有不少名家抄写的经文,清雅秀美、气韵超然,用笔从容规范,特别适合初学者临摹,因此大家不能“一视同仁”。

例如辽宁省博物馆,曾展出一件赵孟頫“绝美”真迹,乃40多岁以行书抄写的经文,全文共计260余字,美的人神共愤,足以让《兰亭序》黯然失色。

卷中笔画自然流畅、俊朗洞达,结字上融合了楷书意态,稳健端庄、大气宽阔,就拿文中的“道”字看,以中侧锋调配而写,运笔时保持中锋。

下面走之旁的一横笔,与常见的平滑轻盈不同,呈现波折起伏之态,这并不是赵孟頫控笔不稳所导致,而是在运笔过程中不断的衄挫蓄力、顿挫起伏,远比平滑的形态更难书写。

当然也有好处,可以凝结气力,让墨色力透纸背,强化内在筋骨,防止产生流浮华之病,同时也没失去流逸灵动之美,在“道”字上方两点笔画的连接处,走之旁的起笔处,有笔丝牵连。

这种从中锋转为侧锋,由此形成虚灵轻盈的笔丝,激发出散淡悠然的风韵,例如卷中“无”、“老”“法”“明”等字,也时常能看见这种笔丝。

让全卷超脱尘俗,好像梦幻绰约的“仙女”,令人越看越痴迷,同时此作融合了“二王”笔法,但相较于王羲之法帖,赵孟頫减少繁杂的提按顿挫。

所以学书者临摹时,不会像钻研晋唐法帖一般,感受深奥难懂,始终参透不到用笔切入点、笔锋翻转角度等技巧,还融合了楷书意态,防止临摹时飞浮纤弱,坚守法度,保持点画凝炼沉着。

若能将此作学会,无论是行书还是楷书,都能在笔法上有所提升,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益于之后临摹王羲之、智永、陆柬之,及后世的明清法帖。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此作优美动人的艺术气质,受到历代书画爱好者的珍视,曾被乾隆、嘉庆藏于内府中,卷中有梁清标题签,王穉登、张照等人题跋,还绘有画像,是实打实的真迹传世。

而且赵孟頫抄写的另一件同内容经文,在2017年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从1000万元价格逐阶递升,最终达成1.909亿的成交价,被甘肃天庆博物馆收入囊中,依此算下来单字价值60多万,都能买一辆跑车了。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赵孟頫这件经文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处理,全都端倪可查,与真迹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真迹,若您喜欢可以点击商品链接一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