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又一行书问世,全卷长达17米,《兰亭序》与它相比,只配排第二

 墨品书法网 2024-01-09 发布于北京

根据典籍所述,南朝刘宋泰始年间,内府中藏有王羲之书迹一千多纸,后来这一千件藏品,半数流入梁武帝内府,加上各处搜集的法帖,使所藏“王书”扩充到了七千多纸。

而唐代贞观年间,内府收藏的“王书”数量锐减,从七千纸变为三千多纸,且藏品大多来自宫外,可能掺杂些许赝品,真迹较此数更低一点。

随着五代十国战乱的开始,大量“王书”被毁,据说北宋宣和年间,内府中的王羲之字迹,仅留存243件,宋高宗一度感叹“余自渡江,无复锺、王真迹。”

如今“王书”真迹寥寥无几,有些篇幅极短,大家刚对“古法”通悟稍许,就戛然而止,无法形成完善的笔法体系,搜集费时费力,带来诸多不便。

幸好台北故宫又展出一件王羲之“巨幅”行书,全卷长达17米,共计5162字,字数远超《圣教序》,甚至《兰亭序》与它相比,也只配排第二。

这件法帖就是王羲之行书《道德经》,乃宋代御书院,从《兴福寺半截碑》、《圣教序》、《十七帖》和王羲之往来书信中集字而成。

卷中笔画畅通轻盈、生动流美,字字妙趣横生,就拿“事”字看,起笔侧锋取妍,按顿后转为中锋,衄挫蓄力而写,上面一横浑厚凝重,奠定稳重坚实的基调。

收笔处提笔再次调锋,点画变的瘦劲空灵,这种形态上鲜明的对比效果,不仅强化立体感,运笔的轻缓顿挫也一目了然,如流水般畅然灵动。

当然结字上王羲之也不甘于平凡,上面一横向左侧下沉,好像头重脚轻马上要倒塌,而下面有一横,又向右方倾斜,两方形成张力,来回拉扯,险绝而平稳。

上述点画的浓淡轻重和结字斜正变化,造就了章法上轻微的起伏、穿插势态,给人顾盼相生、和谐有序的感觉,犹如王羲之亲手所写一般,毫不生疏。

而且此作每个字使用笔法不同,囊括4000个异形字,即便有“之”、“天”、“无”等重复字,用笔切入点、笔锋翻转角度、点画形态也各具特色。

例如“败”字,时而融合篆隶、楷书的拙朴凝重之态,笔画短小精悍、方正浑穆,时而融合草书笔意,简洁率性、连转牵丝,如江上飘渺烟雾,引人入胜。

总体来说,这件行书《道德经》墨色鲜明、细节可察,笔笔包罗万象,时常临摹,可以掌握纯正的“二王”笔法,书写时从容沉着、婉转多姿。

激发出潇洒悠然的艺术气息,后续临摹取学魏晋“古法”的智永、虞世南、褚遂良、张旭、米芾等人时,能顺藤摸瓜、尽快掌握。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王羲之行书《道德经》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同时此品制定了一款经折装,装裱精美,采用翻折设计,展开时同手卷一样,能纵观全卷气度,合起来方便临摹、查阅,还能外出携带。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处理,全端倪可查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