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4-01-09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
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注释]①刘郎:指唐诗人刘禹锡。他曾被贬至南方连州、朗州等地,作者此时也因战乱而流浪南方。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有桃花依旧笑东风之句。这句是说诗人已老,花月繁华引不起他的兴致。浔阳江上: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作此词时已是在南渡之后,人已老,首句写刘郎已老有自比之意。
B.上片次句和首句紧密相连,语意有如一气呵成,大有万事不关心之慨。
C.下片开头一句曲终人醉,接着上片的听琵琶而来,琵琶弹奏完了,人也醉了。
D.下片三四句,词人在伤心中想象着落日映照的山河,隐喻国运衰微的迹象。
16.古人云材富则约以用之,朱敦儒的这首《减字木兰花》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能做到压缩材料来表达感情,请结合两首词各举两例概括分析。


15D 16两首词都善于运用典故来压缩材料。朱敦儒的《减字木兰花》首句词人借助刘禹锡的典故入词,刘郎已老刘郎自谓,短短四字写出时光流逝、岁月不再,暗伤怀抱之意;次句词人活用崔护诗句,以此典故入词,短短七字,却表达了人老万事休的沧桑之感。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前三句借助孙权的典故仅三句十二字表达了作者怀念英雄,收复失地的理想;上片斜阳草树三句十四字借助刘裕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古人,北伐的决心。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想象着落日映照的山河错误,此时是词人面对东风万里,夕阳西下的眼前实景,将破碎的山河置于黯淡的夕照中,用光和照来象征和暗示南宋政权已近夕照黄昏,中原失地,恢复无望。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两首词都善于运用典故来压缩材料。
《减字木兰花》中刘郎已老说自己像刘禹锡一样,年岁已老,既慨叹年华老去又表达无力回天的无奈写出时光流逝、岁月不再,暗伤怀抱之意;桃花依旧笑活用崔护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美景依旧,但诗人忧心国事,已经无心赏景,表达了人老万事休的沧桑之感。
多似浔阳江上泪,典出白居易的《琵琶行》,想借音乐排解愁绪,但曲终泪湿衣衫。都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但很明显,这名歌女弹奏的曲目表达的可能是亡国破家之恨。歌女、诗人代表不同阶层共同的情感体会。国破山河落照红化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直接点明山河依旧,但中原沦陷,国运衰败,让人悲不自禁,悲从中来。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前三句说,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借助孙权的典故仅三句十二字表达了作者怀念英雄,收复失地的理想。上片斜阳草树三句意思为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借助刘裕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古人,北伐的决心。
此外还有刘义隆的典故表达借鉴历史,伐金需做好准备,委婉劝诫韩侘胄不能草率行事的目的;借助拓跋焘的典故表达词人的隐忧及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借助廉颇的典故,以廉颇自比,抒写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苦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