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魂深处的喜悦

 z55j03b55 2024-01-10 发布于江西

图片

有一类人,他们穿着简朴,吃得也简单,甚至都不需要完整地吃一日三餐,进入一种物质生活的低欲望状态。

他们说,我好像对钱没什么兴趣,没想过要一定赚多少钱,能解决基本的生活所需就行。我相信是真的。

人的追求也是在保持某种能量平衡。他们对物质生活欲望不高,但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却是执着的。

因为他们认为,精神上的富足和灵魂深处的喜悦,远远比物质上的追逐更加珍贵。

曾有一段话是这样描述的:

注重精神世界的人,所寻求的不是肤浅的男欢女爱式的情感,而是更深层次的灵魂与灵魂之间的仰望,思想与思想之间的契合,境界与境界之间的提升,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感动和慰藉。

对于他们而言,真正供养生命的东西,是思想,是精神,是灵魂,是内心的繁花似锦。那种心意相通和灵魂对话,即便远隔千山万水,无需言语诉说,也是一份僭越的浪漫。

按照自体心理学的说法,人在自体之外,必须要有一个可以依恋和共生的客体,那是人赖以存活的一处安全基地和一种精神归宿。这个客体就如同周边的好环境,自体通过客体美好的体验来实现自我成长,进而感受生命的律动。

比如,一个人在外人看来有钱有地位,在现实生活中很成功,但他的自我评价却很低,就是因为他没有来自内心的客体认同。

更简单点说,即使你非常成功,但没有一个来自你内心深处你认可的人认可你,你会觉得你的成功毫无意义。

所以,人会渴望有一个知己、灵魂伴侣,因为他们需要思想和情感共振,让两个人在精神上、情绪上、自我的感受上,能达到同频的状态。

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异性,而是一个可以沟通的灵魂,有着相同的爱憎、眼界和格局,还有其他人不能给予的安宁。

——我理解你的感受、你懂我的软肋,我们能在灵魂深处相互依偎,能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理解彼此。

这就是为什么,上千个泛泛之交,不抵一个知己。

图片

这类人喜欢有深度、很真诚的人,讨厌戴着面具的寒暄,觉得虚伪的客套特别显得无聊和无趣。

他们喜欢深度的对话,向往灵魂深处的默契,可以敞开心扉谈论自然、死亡、性、人类、智慧、生命的意义,以及阴暗的想法、那些年发生的糗事。

由于灵魂的有趣和深度,他们希望带着真情实感而活,也会毫不在意地说出喜欢的人、自己的童年、无法忘却的回忆、莫名的不安全感等等。

而如果你有过多的防备、猜忌、怀疑、保守,他们会觉得和你之间隔着万重山,会悄然离你而去,选择一个人孤独的生活方式。

因为他们觉得,灵魂相似的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磁场不同的人,会是鸡同鸭讲,白天不懂也的黑。

其实,这类人在灵魂上是受苦的,多少带有一些忧郁。就像《西游记》里的唐僧,在人格特质上是抑郁质的,有一颗悲悯的心。他们本质上是善良的、慈悲的,心思灵敏,带有灵性。

杨天真《把自己当回事儿》说:慈悲的人往往是痛苦的。因为他们看不得人间疾苦,也不愿意同类受害,他们能理解别人的苦却无法拯救自己的苦,有一颗悲悯的心却没有帮助人的力量。

他们一般六亲不靠,冷艳孤独,自主沉浮,知心朋友很少,还不落俗套,气度非凡。而且,他们多信命理、玄学、佛、道,喜欢研究深刻问题,并且见解超群。这是华盖局。

鲁迅就自嘲自己: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这类人还显得有点不食人间烟火,多少带些幼稚,理解和解决问题删繁就简、直奔本质,将本来简单的问题以简单的方式理解和处理了,而不是以世俗的逻辑的方式理解和处理。

他们显得有点高深,有点单纯,有点可爱,有点一根筋。

他们是注重精神修持的人,他们的思想高度一般人不能理解,也达不到。

图片

心理学家荣格说:“渴求自己吧,这就是道路。只有撇开对外物的追求,才能达到灵魂的所在。若你找不到灵魂,你将陷入空虚的恐惧,而这恐惧将挥舞长鞭,驱使你绝望盲目地追求空洞的世事。你将受无尽的渴求愚弄,在心灵之路上迷失自己,再也找不着灵魂。生命就是一段旅程,一条寻找已久、达致圆满的路,我们称为神的境界。”

知己难求,来自伴侣灵魂的确认不一定有,我们都要靠自己走好“心灵之路”,这应该成为一个人的最终归宿。

多少人欲望的背后,皆是内心的匮乏。大老虎们贪污腐败,只因小时候穷怕了。某明星多次嫖娼,那是内心存在巨大的爱的缺口。

这些人童年没有被好好爱过,父母给予的要么是溺爱控制,要么是忽视伤害。他们渴望从关系中得到满足,以放纵欲望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他们不懂得好好爱一个人,也不知道被爱是什么感觉,只能用一身浊气掩盖精神世界空空如也的现实。

人内在的空虚,很难从外在索取得到疗愈。因为外在的满足阈值会不断升高,人会越玩越觉得无趣、空虚,越难得到得到满足,最终陷入无限循环,葬送自己的前途和生命。

解决的办法,就是向内发力,好好爱自己,看到自己真实的爱的缺乏,接纳并自我满足和提高,提高自己的心性后去热爱他人。

坚信“我爱你,我要让自己变得更好”,然后从他人的回馈中找到自己被爱的价值,拥抱充盈完善的自己和幸福的人生,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稻盛和夫说:人生的意义,就是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灵魂比来到这个世界时更高尚那么一点点。

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跨过基本的物质所需,迈向灵魂的更高处,去探寻人生的究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