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奶奶96年来坚守的十二点,让她能够安享晚年

 指月軒 2024-01-10 发布于湖北

唐代杜甫的《曲江二首》诗中说到: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的人能活过七十,已经是很稀有的事,所以古时候的人根本没有养老这个概念,其实养老这个话题,在近年才兴起,我们来看看以前的老人是怎么对养老作铺垫的。

图片

述人:陈姐

时至今年,养老院成了很多老人家终极归宿,能自理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人们纷纷表示死活不进老人院,说进了老人院没尊严,那有什么养老的方法比较好,这众说不一。我家奶奶就没有进过老人院,而且一辈子生活得自在。

奶奶生于1920年,96岁那年离我们而去。年轻时思想已经比较前卫,没有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独自跑到南海谋生,后来嫁给在南海打工的爷爷。

爷爷年轻时是一位打铁匠,婚后奶奶在菜场卖爷爷做的刀具。他们养大了7个小孩。奶奶说自己要活到一百岁,她的情商很高,也跟其它老人不一样。

最小的女儿出生,失去丈夫,并没有埋没在悲伤当中

爷爷在48岁那年就得了急症离世了,那年奶奶刚生下最小的姑姑。爷爷的离开她表现得非常坦然,她还是如常出档口卖货,每天对谁都是笑面相迎接,一切起居正常,我小姑姑也从小被这样熏陶长大,所以也是笑口常开的。

儿女多,孙子也多,但从不带孙子

母亲曾跟我说过,我刚出生的时候,生活过得非常艰苦,眼看就要上班了。他和爸爸带着我,骑了两个多小时间的单车,去求奶奶帮忙带一段时间。奶奶直接就跟爸爸说:儿子,自己有能力生出来,就自己想办法解决小孩成长的各样问题。我爸气得连饭都没有吃,气冲冲就回来了,最后用了请了个小保姆去照顾我。现在想来,奶奶应该是见儿女多,帮一个也不能帮两个,所以谁都不帮。

一个儿子心梗,一个儿子意外身亡,没有流过半滴眼泪

人们常说:子女是娘的心头肉。奶奶有四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都活到40岁左右离开了她,但她并没有因为老年失儿而伤心,我记得父亲离世的时候我问奶奶:奶奶,你不伤心吗?奶奶说我是石头眼,流不出眼泪。但转个头,她跟邻居的女儿玩得高兴,笑着笑着就笑出眼泪。

年轻的时候定期到儿子家要伙食费,60岁后要求独居请工人

奶奶从不错过时间去每个儿子家要生活费。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去一趟也不容易,可能因为这样,父亲心里挺不安的。奶奶每次来,父母和母亲都会大吵一场。因为家里的收入仅仅够我们一家四口生活,父亲很多次都是出去借,母亲就觉得老人能用这么多钱吗?吃住在大伯家,要来的生活费用得完吗?但奶奶教育小孩就是有她的方法,每个儿女都乖乖地给她,没有半句怨言,后来我问奶奶为什么这样做,她说,如果一个男人,父母老婆子女都养不好,那就是他没有尽力,如果是没有尽力,我就要给他压力,特别钱这东西,挤一挤就有了。

请工人这个事也是从来都不敢想的,因为我们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但我奶奶的思想比较超前,60岁的时候就向儿女们提出,她搬回老屋住,让他们雇个工人照顾她,。她的工人也很好,菜是奶奶自己买,最多就洗洗,饭有时候也是奶奶自己做。工人还可以拿点手工活回去在门口做,所以那个老工人一直干到奶奶离开。

秋冬必进补,午后一碗粥

奶奶有严重的风湿,每年秋冬她会去买一些进补的食材给自己身体补一下。生活作息也很正常,每天睡醒午觉,她定会吃一碗大米粥,她说吃粥能养命。

只听收音机,不看电视

奶奶几十年如一日,即使到了晚年,她也不看电视,只会听下新闻联播。我也很好奇,问奶奶为什么不看电视,奶奶说电视剧要想成功,一定是要感动人心,越悲惨的故事情节越吸引人,但长期看这类电视剧,就会影响心情,消耗人的能量。

饮食清淡,正餐只吃鱼肉

奶奶每天都会拄着拐杖到菜市场买一块鱼腩,再买点青菜。偶尔买点猪肉给工人吃。鱼的做法都是以清蒸为主,饮食非常清淡。

不在乎婆媳关系,吵完架就忘记

许多家庭,因为婆媳关系不好,都会把这个情绪传递给年轻人。虽然奶奶也有和妈妈吵架,但她不会在我们面前说妈妈不好,而且感觉她吵完就会忘记,立马就恢复心情。


记住每个人的姓名,包括曾孙辈

可能我是一个比较健忘的人,经常忘记别人的名字。奶奶却很厉害,别说年轻的时候,即使到九十多岁,只见过几面的曾孙,她也马上叫得出名字,她说这是尊重人的基础。

年老了,什么事都不掺和

奶奶到八九十岁,基本就不管儿女的事,她说每天就顾好自己的一日四餐,吃好睡好,就好了。

洗脸毛巾,菜板,内裤一定要每天晒

奶奶有个习惯,洗脸毛巾从不挂厕所里,记得有一次她到我家来,就指正母亲把毛巾挂厕所是不对的,要晾在有阳光的地方。奶奶每天使用完菜板,都会用食盐洗一遍,然后放太阳下晒,她说菜板很多细菌,即使用开水也杀灭不了,要用太阳晒。还有一个就是内裤,自小就要求我们每天换洗晒。

不过老人群体生活

像奶奶这种年纪,很多老人都会找点娱乐活动消遣活动,或者到老人中心去玩玩。奶奶却没有,康乐中心就在巷口,她都从不去。问其原因,她说里面乌烟瘴气,男的吸烟,女的不是在说儿媳不好就说儿子、老公不好,整个场所都是负能量,所以她不去。

回望奶奶的一生,她没有被世俗的道德绑架。她不会觉得不带孙子就不对,她不会觉得问穷儿子拿伙食费不对,她不会觉得让儿女花钱请工人不对。她对自己生活有追求,可惜在96岁那年,一场重感冒就没有再回来了。

奶奶从没为养老焦虑过,她的世界很简单,一三几餐,莫理人非,也不思量别人,就按自己想要的养老方式生活,尽可能把自己的身体保持在健康的状态上,晚年可以自理。

想想我的晚年,也会向奶奶学习,人一辈子也不长,特别到了晚年,就不要焦虑该怎么过。人到晚年,健康的身体是至关重要,健康的身体来源于健康的心态,当我们对某件事抵触的时候,证明我们的内心是不想做的,那么我们就选择不去做就行了。心态平和,心理平衡,清静悠闲,知足常乐,就是我们晚年的最佳状态,至于何去何从,就交给上天去安排啦,每个人都有他的路,想多了都是没用的,你们说对不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