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天宇:造访天下第一洞天

 济宁二中谭天宇 2024-01-10 发布于山东

王屋山不仅是济水之源、世界地质公园、愚公移山精神的发祥地,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天下第一洞天”。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因为王屋山还是一座闻名天下的道教名山。

女道士魏华存(252—334年)

来自于我的故乡山东济宁的著名女道士魏华存在其著作《清虚真人王君传》称其师王褒得道后,被封为“太素清虚真人,领小有天王、三元四司、右保上公,治王屋山洞天之中”。故王屋山又称小有清虚之天,被列为十大洞天之首。杜光庭《天坛王屋山圣迹记》云:“元始天王曰:夫小有洞天者,是十大洞天之首,三十六小洞天之总首也。”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十大洞天》曰:“第一王屋山洞,周回万里,号曰小有清虚之天,在洛阳河阳两界,去王屋县六十里,属西城王君(王褒)治之。

寻访了济水源头太乙池、王屋山上的种种地质遗迹与山坡上的愚公村后,我们又将兴趣的目光转移到了王屋山的道教遗迹之上。于是我们在山上的一家店里用过午饭之后,便去参观一下王屋山的道教宫观。

王屋山的脚下,便有着全国道教界闻名的阳台宫。王屋山的兴盛和道教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传轩辕黄帝大统天下后,于八月十五日在天坛山重会西王母,欲求得道成仙之术,并在此建上访院,访寻四海仙人。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四方善士、各路神仙皆云集王屋山。被称为道教鼻祖的老子李耳,也曾入王屋山修炼,天坛山绝顶至今尚有“老子炼丹池”遗迹。道教早期的著名人物,如仙人王子晋、清虚真人王褒、著名方士于吉、南岳夫人魏华存、道教理论家葛洪等都曾修道于王屋山。隋唐以后,尤其是李唐王朝尊老子为始祖,以道教为国教,敕令各地营建道观,奠定了道教发展的基础。被称为我国“药王”的医学家孙思邈是唐代著名道士之一。晚年结庐于王屋山翠微庵,采药行医,济世救人,直至仙逝于此。唐代道教茅山宗的第四代宗师司马承祯,曾先后被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召至京城,倍加赏赐。唐玄宗李隆基尊其为“全国道教首座”并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命司马承祯在王屋山自选形胜,建观而居;后又派胞妹玉真公主拜司马承祯为师,入王屋山修道,自此王屋山道风大盛。这样,在唐代数十年间,王屋山相继建成紫微宫、阳台宫、清虚宫、十方院、灵者观等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

王屋山脚下的阳台宫

随后我便和张利军、郑海波先生一同参观王屋山脚下的这座阳台宫。阳台宫依山阳面,布局严谨,高低错落有致,为三进院落。平面建筑布局依中轴线而建,依次有山门、三清殿(大罗三境殿)、东西廊房、玉皇阁、王母殿、长生殿遗址、白云道院过厅等,占地6165平方米。阳台宫落成后,唐玄宗御笔亲题匾额寥阳殿,五代后晋时期,大部分殿宇毁于战火,惟大罗三境殿幸免,仍保留唐代原貌,后历代修茸,现遗存下来的多为明清时期建筑。宫内有元、明、清碑碣数十通,记载着道教史料、宫之兴衰及明末农民起义军经由此地的资料。

三清殿又名大罗三清殿,是我国现存体量较大、石雕和木雕艺术价值也较高的明代单体木结构建筑,也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木结构殿堂建筑。大殿为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的单檐歇山建筑。殿内纵横18根方形石柱和殿外12根露明石柱,通身高浮雕道教神话故事。木结构多采用宋元时期的营造法式,气势宏伟,制作精巧。前檐斗拱均为五踩双下昂重栱计心造,后檐、山面均采用五踩单下昂重栱计心造。内部梁架结构为九梁架屋,内额施平齐天花藻井。藻井斗拱多达十一踩五翘,上承云龙背版,制作精细,彩绘鲜艳。按照《唐六典》“非王公之居,不施重栱藻井”的定制,三清殿形制就非同一般。殿脊上的大型鸱吻和脊兽均用三彩琉璃件,工艺精美,鸱吻高达2米,脊兽多达28个。

三清殿供奉的是道教“三清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据道教经典所述,元始天尊是道教诸神中的第一位神,在宇宙万物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其本体常存不灭。每当新的天地形成,天尊就降临人间,向人世传授秘道。灵宝天尊在三清尊神中居第二位,又称太上道君。太上道君初为精气紫烟,三清殿内的盘龙柱寄胎于洪氏,育为人形,诞生于西那天,位列高仙,万神入拜,有金童玉女各三十万待行。道德天尊在三清尊神中居第三位,是由先秦时的思想家老子演变而来的,也称太上老君。

玉皇阁为清代重修的歇山式三重檐阁楼建筑。周匝回廊20根石柱通身雕刻盘龙、丹凤、花鸟及神仙世俗故事,工艺精美,栩栩如生。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四周有回廊,颇为壮观。用812米长的柱从基础直通楼顶,承载阁楼全部重量,稳固性能极好。木构件及木雕虽明、清两代兼存,但配置协调。内部梁架为七层椽屋,四角用悬空垂龙柱。担下斗机均用五踩双下昂重棋计心造,昂首雕龙首和三幅云。格扇窗裙板透雕云龙、荷花、水鸟,线条流畅,工艺精湛,为明代木雕精品。三层阁楼全部采用琉璃瓦顶,整体建筑金碧交辉、富丽堂皇。

阳台宫玉皇阁

玉皇阁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其全称是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尊玉皇大帝。据《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载,玉皇大帝乃昊天界上光严净乐国王与宝月光皇后所生之子,诞日为正月初九。出生之时身现宝光、充满王气。他幼而敏慧,长而慈仁。他将国库中藏财宝尽施鳏寡孤独、无所依靠的众生。玉皇掌天地经纬、大地山河,主人间兵革,并遣后土皇地执掌阴阳生育。传称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间的日子,旧时道观和民间都要烧香念经迎送之。

玉皇阁廊柱浮雕是阳台宫众多浮雕中最具欣赏价值的艺术精品,20根八角形石柱上,高浮雕盘龙丹凤、花鸟禽兽、高士羽人,以及民间故事苏武牧羊、龙抓王小、飞虎山、桃源洞、孝子图等,形象丰富生动,体现了明代精湛的石刻艺术。其中阁后西侧第一根廊柱上乌鸦与狐狸的故事曾引起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探讨。乌鸦与护理的故事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并且知道它出自于《伊索寓言》。这则故事说的是一只乌鸦找到一块肉,贤哲站在大树上。一只狐狸看见后,心想把肉弄到手,于是就站在大树下,夸奖乌鸦羽毛美丽,还会唱歌,是鸟中之王。乌鸦受到夸赞,为了展示自己的歌喉,就张嘴叫了一声。那块肉掉了下来,马上被狐狸抢走了。这个故事讽刺了狐狸的狡猾,同时也嘲笑了乌鸦的愚蠢。

阳台宫玉皇阁廊柱上的浮雕内容都是中国古老的民间神话故事。乌鸦与狐狸的故事刻在其上,说明这个故事很早就流传到我国。

在阳台宫的北侧,矗立着一尊巨大的司马承祯的塑像。他作为阳台宫的创建者,至今仍受着广大道教信众的敬仰。一旁还有着刻在石头上的李白真迹《上阳台帖》。关于它,在阳台宫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寻访道教宗师司马承祯,到了以后才知道宗师早在九年前已经羽化了,所能见到的只有他在阳台观天尊殿里画的壁画,于是,李白睹物思人,挥笔写下此帖。《上阳台帖》为李白自书其四言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既概括了王屋山高耸峻拔之势和源远流长之水,亦通过赞颂司马承祯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对其的仰慕之情。全卷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法度不拘一格,一如李白豪放、俊逸的诗风。全贴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上阳台帖》是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亦是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国宝”,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李白《上阳台帖》

这次对于王屋山的探访,让我了解了这里的济水文化、地质变迁、愚公精神与道教传承,真可谓一举多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