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九江,历史上有多重要?吴头楚尾

 地图帝 2024-01-08 发布于上海

唐朝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浔阳江头,就是九江。“青衫湿”的江州司马,就是贬官至九江的白居易。

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吴主孙权在柴桑(九江)练兵,以弱胜强。《水浒传》里,北宋郓城县押司宋江刺配江州(九江),在浔阳楼写反诗下狱,梁山好汉劫法场。

九江位于江西北部,与湖南岳阳相似,都处于大江大湖结合部,纬度差不多,中间隔着罗霄山脉的幕阜山和九岭山。九江湖口位于赣皖鄂三省交界处,是江西水上北大门,有“江湖锁钥,三省通衢”之称。湖口地处赣江-鄱阳湖汇入长江处,在长江南岸,是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

九江市的范围,大致在长江、武夷山脉的九华山、鄱阳湖、罗霄山脉的幕阜山和九岭山之间,轮廓像一头牛,头朝东仰天长啸。九江最高峰为九岭山的主峰九岭尖,海拔1786.9米。

九江的地形要素齐全,大江、大湖、名山都不缺,不仅有中国最长水量最多的长江,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还有庐山。

庐山,又称匡山、匡庐,位于江西九江南郊,耸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西北岸,山体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面积282平方千米。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山体四周悬崖峭壁,气势巍峨雄奇,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庐山经常云雾弥漫,宋朝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春秋时,鄱阳湖处在吴头楚尾的位置,楚国势力范围差不多东至鄱阳湖九江一带,再往东就是吴越之地。历代兵家欲争雄于江南,必须占据鄱阳湖及九江乃至江西地区。

东汉末年,小霸王孙策占据江东,大致为东汉十三州的扬州,但要守住江东,东吴必须控制上游的荆州,不然门户洞开,这也是后来孙权偷袭荆州的主要原因。九江当时称为柴桑,位于江东的西界点,与荆州的江夏郡接壤。九江就成了江东向西窥视荆州的战略跳板,退一步看,东吴如果图谋荆州不成,也可以利用九江的地理位置,守住江东“六郡八十一州”。

208年(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河北袁绍后,率军南下收取荆州,寓居荆州的刘备遣诸葛亮过江“求救于孙将军”。孙权屯兵柴桑(今江西九江),接见了诸葛亮,决定联刘抗曹。

曹操给孙权的劝降书写道:“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江西三面是雄山险水,往南可入广东,往西可入湖南,往东可入安徽、江苏、福建。如果荆楚势力得到鄱阳湖及江西地区,等于拿到打开上述地区大门的钥匙,吴越势力就很难逆风翻盘了,反之亦然。

孙权令大都督周瑜与刘备组成联军,逆长江西进,在夏口(今湖北武汉)与巴丘之间的赤壁,以黄盖诈降火攻,大破曹军的连环船,曹操落荒北回。赤壁之战后,曹军退守襄阳,曹孙刘三分荆州,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西晋时,从扬州、荆州各分出一些地方,设置江州,辖今江西省、福建省、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以南、湖南省东南部的郴州,治所就放在九江。在东晋时,只有扬州、荆州、江州、广州(广东大部、广西大部)、交州(广西南部、越南北部),江州对国都建康(今江苏南京)起到战略屏障作用。东晋朝廷重点经营扬州,但荆州的野心家较多,荆州兵要顺长江东下进攻南京,那就必须先过了九江这一道坎。这就意味着,只要朝廷兵马守住九江,就基本能阻止荆州兵的进犯。东晋后期的荆州军阀桓玄,率兵进攻南京,发现江州无朝廷兵马防守,喜不自胜,迅速东下建康。只不过桓玄刚过完皇帝瘾,就被枭雄刘裕灭掉了。

此后只要王朝定都于南京,九江无一例外,都是一流军事重镇。守不住九江,南京也难保。隋灭陈,北宋灭南唐,多是如此。而南宋初,有个叫李成的大盗盘踞在江州,就把惊魂未定的南宋小朝廷吓个半死,不惜代价也要夺回来。

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汉王陈友谅从武昌出兵围攻江西洪都(今江西南昌),水陆两军号称60万人。吴国公朱元璋从集庆(今江苏南京)亲率20万人救洪都,双方在鄱阳湖上决战。陈友谅中流矢战死,汉军溃散逃败。第二年朱元璋率师围攻武昌,陈友谅次子陈理投降。鄱阳湖之战后,江西各地就无险可守,纷纷归降,为朱元璋统一江南乃至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

九江夹在湖北省会武汉、安徽省会合肥、浙江省会杭州、本省江西省会南昌、湖南省会长沙之间,是长江航运的重要港口,又是京九铁路(北京-香港九龙)在长江以南的第一站,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