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既濟卦(水火既濟)──把水架在火上,燒飯的圖象 | 布裕民

 一二一元 2024-01-11 发布于湖北

分說第六十三:既濟卦

《象》曰:水火既濟: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既濟卦由坎卦和離卦組成,上「坎」下「離」。「坎」為水,「離」為火,所以說「水火,既濟」。

「濟」字,是渡河的意思,和「渡」字有時交換使用。兩者引申的意思便是渡過險阻,渡過苦難。觀音菩薩是「慈航普渡」,黃大仙是「普濟勸善」,一個用「普渡」,一個用「普濟」。台灣一個著名的佛教慈善團體,便名叫「慈濟」,取的都是相同的意思。孔穎達說:「濟者,濟渡之名。」「既」字是一個會意字,甲骨文寫作,是一個人跽坐在一堆食物前,把頭別了開去,表示已經吃完了,引申為完成的意思。「既濟」合起來,字面的意思是完成了渡河,引申的意思便是要做的事已經成功、或已經完成。

《大象傳》辭說「水在火上,既濟」。最簡單直接的聯想便是救火。把水噴灌在火焰之上,把火熄滅,救火的工作便完成了,所以說「既濟」。蘇東坡說:「既濟者,難平而安樂之世。」取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但很多易學家,並不滿足於這個說法,因為這個說法,只強調水勝火之象,而沒有顯示出水火互相為用的道理。俞琰說:「水之性常潤下,火之性常炎上。水既在火上,火既在水下,則水無勝火之濫,火無勝水之燥,二者相資以為用,既濟之象也。」水火相資為用的道理,在中醫的理論中也常用到。心屬火,腎屬水。沒有腎水的潤澤,心火獨盛,便出現種種陰虛火旺的現象;心火弱,不能溫煦腎水,則出現種種虛寒的病徵。水火相資為用,便能陰陽調和,人便沒有這兩類型的疾病。易學家們都以水火相交而得到好處的觀點來看「既濟卦」,如孔穎達便說:「水在火上,炊爨之象,飲食以之而成,性命以之而濟,故曰『水在火上,既濟』也。」燒飯的象和救火的象,不是相去甚遠嗎?程頤說:「水火既交,各得其用,為『既濟』。」(《伊川易傳》)朱震說:「水火相逮而後濟,天地之道以『坎』『離』相濟。」(《漢上易傳》)都是取「相交」、「相逮(及)」、相資為用的說法的。

既濟卦是個極完美的卦

《大象傳》辭為什麼又說「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豫防」,即「預防」)呢?原來,既濟卦是一個極完美的卦。這涉及爻位的一些常識。簡單來說,這卦中六爻都當位,即陽爻都在陽位(初、三、五為陽位),陰爻都在陰位(二、四、六是陰位),六爻相應,即初九和六四相應、六二和九五相應、九三和上六相應,(下卦和上卦相同的位置的爻都是一陰一陽相配)等(詳見「概說七:怎樣讀卦」)。但《易經》的思想是避免走到極端的,例如乾卦中,九五是「飛龍在天」,一般說天子是「九五之尊」便是取這個意思,但再往上,到了「上九」(六爻中最上的一支陽爻),便變成「亢龍有悔」了。既濟卦既然是一個極完美的卦,那裏便要提防不測事情的發生。可以說,《大象傳》辭所說,是指君子見到水火「既濟」(完美、成功)的象,便要想到完美之後,一定是走下坡,或潛伏着禍患,所以要「思患而豫防之」。

讀到這則《大象傳》辭,我們很容易想到「防患未然」這個成語。在這個卦中,有沒有暗示出禍患是來自火還是來自水呢?(如果我們把《易經》看成一本卜筮的書,預卜未來,則這是一個必定要問的問題。)「防患未然」的患是火(「然」字同「燃」字),既濟卦提出「思患」的患是水。我們拿上引孔穎達所說的「炊爨之象」來聯想,飯鍋翻了,鍋裏的水便澆熄了火,這個象中潛伏着的危機是水。俞琰說:「今夫水在火上,雖能烹飪之用,然水覆則能滅火,此君子所以思患,豫為之防也。」既濟卦中「坎」的一個象徵義是「險」,引申來說便是禍患,「離」的一個象徵義是明,引申出來便是預見和預防。古代易學家是盡量嘗試把傳文中每一個字用象來解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