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明原因突然性失语,针刺“哑门、廉泉”,迅速恢复说话

 德寿堂图书馆 2024-01-11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中医书友会
第375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本文记载了一例突然性失语的病症,虽然作者并不能明确发病病因,但是不妨碍针刺治疗取效。治疗中先刺了配穴并留针,最后刺哑门、廉泉两个主穴,患者旋即治愈,后无再发。(导读/依伊)

—本文约1400字,预计阅读4分钟—

图片

针灸治愈1例突然性失语症

作者/孙润斋

简介:孙润斋(1914—1991),河北当代名医,曾创办晋宁县医院中医科并担任主任。孙润斋对各家学说颇有研究,《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造诣尤深,众方之长运用得心应手。临床50余年,精内、外、妇、儿各科,擅长针灸疗法,治愈过诸多顽症怪疾。在临床实践中创拟了诸多验方,如治疗癃闭证的“升益宣化汤”、治疗肾炎的“茅根赤豆饮”、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补精填髓补血再生方”等,疗效显著,应用广泛。

失语症为临床所常见的症状,其原因多为脑血管疾患所致,同时多伴有其他症状。但对突然性失语症,而又无伴发其他明显症状的病例,较为罕见。其原因难以寻得,故给治疗上造成一定的困难。但在开展针灸疗法以来,对一些不解其因之病证,往往收到惊人的疗效。本例突然性失语症就是很典型的,兹将治疗经过述之于下。

患者:马某,男,43岁,河北省宁晋县永兴庄人。1959年5月9日诊。

主因:不能说话已半日。

缘于半日前在田间劳动,突感心慌气短、头晕,旋即呕出暗红色血液约300毫升,呕后仍感心慌、头晕,但未晕倒,亦无肢体运动障碍现象,随即饮粥1碗,食后感脘腹满胀不下,继而出现失语。病前后无咽痛、呼吸困难及情绪上的异常改变,亦无外伤等情况。曾经当地诊查,未经处理而来我院治疗。

既往史:每逢冬季有轻微咳嗽,伴有少量白痰,偶见痰内带有血丝,无急性传染病史,系统回忆无特殊记载。

体检:血压16.8/10.7kPa(126/80mmHg),发育正常,营养欠佳,神志清晰,自动体位,全身皮肤呈淡黄褐色,咽无充血,腭垂有轻度水肿,扁桃体不大,头部其他器官未见异常,颈部两侧对称,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心、肺(一),腹部、躯干、四肢未见异常。

主穴:哑门、廉泉

配穴:合谷、内关、通里、足三里。

先刺4个配穴,留针20分钟,起针后患者表示胸中已不胀闷。后刺哑门、廉泉。当刺哑门、廉泉后患者即能用嘶哑的语调说出自己的姓名,并连续地说了两句语,但声音仍嘶哑。

针刺手法如下:

1. 针哑门时患者取坐位,头微微前倾,以1.5寸针刺入,进入1.2寸许,以旋捻手法垂直刺入。据患者用手指画,麻感向额及下颌、喉部放散。施术时间2~3分钟,一般不留针

2. 针廉泉时仰头取之,以1.5寸针刺入,约进入1.2寸深时,其方向向舌根部,用指切住皮肤,以防移动。针后患者表示喉头沉紧。不留针

3. 配穴的选择,以症状不同而采取不同穴位。本病例失声失语,胸膺满闷,故选用了合谷、内关、通里、足三里4穴。且通里穴能治疗暴喑、舌强、不语。4穴均用旋捻进针,各穴的感应均上下走串,每隔5~6分钟捻动1次。

本病虽然通过针刺而恢复了说话,但遗憾的是,我对此病的原因难以肯定。日后对此病进行了追踪观察,经针刺治愈后,始终未复发。故特志之,提供大家研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