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神虫”侵入美国杀鸟啃蛇,结果吃太多鸟,致很多花濒临灭绝

 阳光灿烂u80b 2024-01-11 发布于广西

看到这个题目,第一个想法就是什么虫子能杀鸟,还能啃蛇吃?开玩笑,不可能吧!

有一句话可以很好的解释,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所以这还是真事,而这条大胆的虫子就是螳螂。

一说到螳螂,在联系到凶这残两个字,80后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黑猫警长里,那只可怜的雄螳螂在新婚之夜被雌螳螂吃掉的剧情。

当年看完这一集,还有点心惊肉跳的感觉。

多年后翻阅资料才知道,原来并不是所有的螳螂都这么凶残,全世界目前已知的螳螂,只有两个类别的螳螂有这种雌性螳螂在繁衍的时候,吃掉雄螳螂的毛病。

这两个类别分别是我国的大刀螳螂,以及欧洲螳螂。

而黑猫警长中螳螂的原型就是大刀螳螂,就连近几年拍摄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的快螳螂,原型同样来自于大刀螳螂。

看过《功夫熊猫》的人,应该记得电影中有一个桥段,一堆角色坐一块说起了自家父母,而快螳螂回答是,它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因为在它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就没了。

可怜的快螳螂想要继续活下去,估计就得做条单身狗才行。

所以大刀螳螂的凶残可见一斑,其实在我国古代就发现了大刀螳螂的这种性格,以至于依照它的捕食技巧应用起来,从而演化出了如今鼎鼎大名的螳螂拳。

而螳螂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更是发展出了好几个种类,比如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等等。

所以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大刀螳螂的确名不虚传,杀鸟吃肉,啃蛇吃肉的事,还真就能行。

那么今天的文章,先从大刀螳螂说起,然后在说说大刀螳螂进入美国之后的事。

大刀螳螂

文章写到这里,估计很多人最感兴趣的事,应该是大刀螳螂在繁衍后代的时候,雌性螳螂吃掉雄性螳螂的事。

那么围绕这个点,来说说大刀螳螂。

世界上已知的螳螂有两千多种,在我国分布的螳螂只有一百四十七种。

那么如何辨认大刀螳螂呢?

一般的螳螂之所以不会出现雌性螳螂吃掉雄性螳螂的原因,是雌雄螳螂的个头大小都差不多,也就是战斗力是基本持平,所以这种现象就不会出现。

那么大刀螳螂就完全不一样了,雌性螳螂的个头要比雄性螳螂的个头大一圈,所以在战斗力上雄性螳螂天生就比雌性螳螂弱了不少。

那么大刀螳螂为什么会进化出这种差别呢?

大刀螳螂的个头本身在螳螂界就属于体型大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雌性大刀螳螂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培养后代用大量的营养培养体内的卵子。

在自然界中,捕食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而跑过来想要繁衍后代的雄性螳螂不可避免的成为了营养。

而雄性大刀螳螂就没有保护后代的担忧,那就不需要发展出太强大的战斗力,所以体型比雌性的要小,本身消耗的营养也就小。

这也是大刀螳螂依照自然界进化出来的属性。

那么雄性大刀螳螂难道接受了命运,心甘情愿的被吃掉吗?

不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在大刀螳螂这里也适用,所以雄性大刀螳螂就发展出敏捷这个属性,不仅体型小,翅膀还比雌性大刀螳螂发达。

这样进化出来的样子,就是为了可以保持长距离的飞行,躲开雌性螳螂的袭击。

对于这种吃掉雄性大刀螳螂的行为,其实不仅普通人听说了感兴趣,科学家们同样感兴趣。

所以科学家们对大刀螳螂的这种行为做过研究。

研究的目的是想看看,是不是大刀螳螂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这种杀死雄性大刀螳螂的行为每次都会发生。

首先科学家们判断了一下,在自然界中吃掉对方的行为,就是因为肚子饿了,那么如果雌性大刀螳螂在吃饱喝足的情况下,还会不会杀掉雄性大刀螳螂。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科学家们就做了两组对照实验。

一组雌性大刀螳螂被喂的饱饱的,另一组雌性大刀螳螂被饿了十天。

结果喂饱的这组雌性大刀螳螂不仅没有吃掉雄性大刀螳螂,双方还出现了翩翩起舞的现象。

这可是难得一见,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大刀螳螂之间的一种求偶表现,共同完成这场仪式之后,繁衍后代的行为开始,然后雄性大刀螳螂安全离开。

而另一种就不一样了,雌性大刀螳螂并没有进行后代繁衍,直接就将雄性螳螂给吃掉了。

很惊奇,居然是直接吃掉。

所以科学家们对这组对照实验,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将雌性螳螂饿了五天,然后放入雄性螳螂。

结果就是大家印象中的一幕出现了,没有求偶场面,而是先繁衍后代,后把雄性螳螂吃掉。

这个实验就出现了三种情况。

据此认定出现雌性螳螂吃掉雄性螳螂的根本原因是饥饿和营养的缺乏。

那么雄性螳螂有没有逃跑的机会呢?

还真就有,一般情况下,雄性螳螂会去找吃饱喝足的雌性螳螂繁衍后代的,如果找不到,那么雄性螳螂就会小心的靠近雌性螳螂,避免被看到。

等到距离足够近之后,雄性螳螂就会一跃而起跳到雌性螳螂的背后,以极快的速度完成,然后依靠身体小,飞行能力强的特点逃跑。

而且这种逃跑的概率是非常高的,雄性螳螂逃跑之后,就又会去寻找下一只雌性螳螂。

那么这种被吃掉的概率是多少呢?

1992年的时候,一位生物学家在野外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得出结论雄性螳螂被吃掉的概率是31%。

那么近些年我国对这种现象也进行了观察,得出的数据是5%。

因为两个数据是在不同区域进行的,调查的类别也不同,所以得出的数据悬殊,取个平均值这个概率就成了20%。

所以雄性螳螂从雌性螳螂的口中逃跑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但在这里必须说明一点,雌性螳螂吃掉雄性螳螂,对后代是更加有利的。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吃掉雄性螳螂的雌性螳螂产下的后代,要比没有吃掉雄性螳螂的后代要多20%。

其实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并不仅仅发生在大刀螳螂的身上,有一种叫黑寡妇的蜘蛛也存在这种现象,吃掉雄性蜘蛛之后,雌性蜘蛛所产的后代数目,是没有吃掉雄性蜘蛛后代的两倍还多。

关于大刀螳螂这种吃掉雄性螳螂的现象,就说到这里。

接着说说大刀螳螂飘洋过海到美国,差点把很多花给弄绝种的事。

大刀螳螂去美国

大刀螳螂能够吃鸟啃蛇,这和它的个头,以及捕食的力度有很大的关系。

大刀螳螂雌性,最小都有7.4厘米,大的可以达到12厘米。

12厘米什么概念呢?一只大个的雌性大刀螳螂和成年人的一只手的大小差不大了。

大刀螳螂雄性个头小点,最小6.8厘米,最大也可以达到8.7厘米。

那么大刀螳螂是如何捕食的呢?

一般情况下大刀螳螂是不主动追击猎物的,而是静静的待在植物的某一个地方,两只大刀一样的前足放在胸前。

等到猎物过来之后,不管这只猎物是在飞,还是在爬,它会很快的计算出这只猎物的速度,等到进入到它的攻击范围之后,大刀螳螂就会全身都站立起来,一对大刀直接弹出,扑向猎物。

等到完成这一套流程之后,猎物基本上就已经被杀死了,而且大刀上的勾还能死死的缠住猎物。

这个时候大刀螳螂,就开始使用嘴将猎物撕开,并进食。

所以大刀螳螂最厉害的就是那一对大刀和嘴。

大刀螳螂的天敌是鸟类和青蛙。

那么大刀螳螂到了美国怎么就吃上了鸟呢?

在美国有一种鸟,叫蜂鸟。

蜂鸟虽然说是鸟,但和正常的鸟不一样,个头最小的红隐蜂鸟只有六厘米(不到两克),个头最大的蜂鸟是巨蜂鸟,也只有十二厘米(最重不超过21克),体长和最大个的雌性大刀螳螂一样。

蜂鸟只吃花蜜,是不吃肉的。

而大刀螳螂是吃肉的,它对蜂鸟来说体型上就有压制效果。

所以当蜂鸟开始吸食植物花蜜的时候,一直待在植物上的大刀螳螂就会出手攻击,要知道镰刀就是根据大刀螳螂的大刀发展出来的。

这一攻击对于个头和体重都很小的蜂鸟都是致命的,等到大刀螳螂依靠体重,再用大刀控制住蜂鸟之后,大刀螳螂的嘴就开始进行攻击,而蜂鸟最坚硬的头骨也撑不住大刀螳螂的这张嘴的啃食,最终就会被吃掉。

结果这一吃,大刀螳螂就感觉很好吃,于是蜂鸟在大刀螳螂的捕食下,开始大规模的消失。

话说自然界进化出一个生态圈是需要几千,几万甚至是几十上百万年的。

如此长时间的进化,让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达到了一个平衡,而大刀螳螂这种捕食行为,彻底的破坏了这个平衡。

随着蜂鸟的消失,一些依靠蜂鸟传播花粉的植物,传播不了花粉了。

所以一些珍贵的植物就开始面临绝境。

最后在说一句,大刀螳螂不仅捕食蜂鸟,它们还会吃掉一下体格较小的小蛇,甚至是小鱼也是它们的猎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