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名县:麟游

 zqbxi 2024-01-12 发布于江西

      麟游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秦汉时即设县制,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相传隋义宁元年,因仁寿宫中出现白麒麟四处祥游而更名为麟游,一直沿用至今。麟游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北部,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东邻永寿、乾县;西接千阳、凤翔;南俯扶风、岐山;北依彬县及甘肃省灵台县,总面积1704平方公里。

县属温带半湿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的特点是热量不足,春旱、夏凉、秋涝、冬寒,且春夏季节不明显,日照分布不均,全年日照时数 2200 小时左右,无霜期为 180 天,平均气温 9.1 ℃ 。境内群山结秀,诸水环布,气候宜人,是天然的避暑消夏、观光旅游胜地。麟游县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县境内有野生植物660多种,其中中草药270种。全县传统性的农作物以冬小麦、春玉米为主,兼有大豆、荞麦、高梁、糜子、谷子、扁豆、豌豆。经济作物产量较高的有油菜、马铃薯、烤烟等一批名、特、优农产品。麟游县是“全国布尔羊之乡”,全县布尔羊饲奍量40多万只。土特产质优量大,核桃、蜂蜜享誉省内外市场。

建制沿革

麟游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秦汉时即设县制,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相传隋义宁元年,因仁寿宫中出现白麒麟四处祥游而更名。

夏:夏禹“治漆及岐”,疏通漆水,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后,麟游地属雍州。

商:周代祖先从邰沿漆水进入今麟游地,建杜林邑故称杜地。历经二代,公刘时迁都邑于豳(今彬县)。古公亶父时,受狄侵,又由豳退出,集结于岐北高山(今麟游)地带,休养生息,始南迁周原,定都岐阳。

周:西周时,麟游地属西周辖。周平王东迁洛邑时,将岐山以西地赐给秦襄公,麟游归秦辖。 

秦:统一中国后,始置郡县,麟游东部置漆县,西部置杜阳县(县址在今麟游县招贤镇),均属内史地。

西汉:沿秦治,杜阳县、漆县均属右扶风。

东汉:中平元年(184)后,将杜阳县划归汉安郡。

三国:杜阳县、漆县(属魏)归扶风郡辖。 

晋:初年,撤销杜阳县,其地西南归雍县,东北归漆县。均属右扶风辖。

北魏:皇兴二年(468),今麟游北部属白土县,归新平郡辖。南属雍县,归秦平郡辖。

西魏:今麟游南属雍县,归岐山郡辖,北部属鹑觚县,麟游郡领上宜、麟游、普闰三县。 

唐初:改麟游郡为西麟州。贞观元年(627)废州。麟游地东有麟游县、西有普润县。属岐州。

五代:麟游县、普润县均归凤翔府辖。

北宋:设麟游、普润二县,属秦凤路凤翔府辖。

南宋:初麟游县、普润县属秦凤路。后属金。改秦凤路为熙凤路。1187年,分设凤翔路辖凤翔府。麟游、普润属之。 

元:大德九年(1305)撤销普润县,其地并入麟游县,归凤翔府辖。

明、清麟游县均归凤翔府辖。 

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后,麟游县属关内道。民国二十四年,属陕西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七年,麟游第一次解放,建立麟游县人民政府。7月,国民党县政府复辟。

1949年5月21日,麟游第二次解放,麟游县归彬县专区辖。1950年,撤销彬县专区,麟游划归宝鸡专区。1956年10月1日,宝鸡专区撤销,麟游县直属陕西省。1958年12月10日,麟游、岐山、凤翔三县合并为凤翔县。1961年10月9日,宝鸡专区恢复。同时恢复麟游县,归宝鸡专区辖。1971年12月8日,宝鸡专区撤销,设宝鸡市。麟游归宝鸡市辖。1979年3月10日,宝鸡地区恢复后,麟游县属之。1980年8月1日,宝鸡地区与宝鸡市合并,恢复省辖市领导县、区体制,麟游县仍归宝鸡市辖[1]。

地理环境

麟游县位于渭河支流漆水河上游,地处东经107°19′-108°2′北纬34°33′—34°58′,东邻永寿、乾县;西接千阳、凤翔;南俯扶风、岐山;北依彬县及甘肃省灵台县,总面积1704平方公里。县城距西安市160公里,距宝鸡市110公里,距西宝高速公路眉县口55公里。

地形地貌

属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全县平均海拔1271米,最高1664米,最低740米。以页岭为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西长65.28公里,南北宽46.35公里。境内沟壑纵横、坡缓川狭、少有台塬。分为低中山、黄土丘陵、黄土残塬、河谷川道四种地貌单元。

麟游县的山不属于秦岭山脉而属于千山山脉的余脉。千山,俗称“北山”,是陕西省泾河和渭河的分水岭。千山余脉从麟游西南入境后在两亭附近分支,北支称页岭,南支称凤山和岐山。境内沟壑纵横、坡缓川狭、少有台塬。可分为低中山、黄土丘陵、黄土残塬、河谷川道四种地貌单元。

千山

     俗称"北山",主脉分导泾渭水系,又称"分水岭"。源于六盘山,由陇县西入县北,东伸麟游、凤翔县,长达40公里。主峰在方地口以西,是与甘肃省灵台县的界山。山以东,将县内的普社乡和高崖乡分为南北,东至普社乡的碑子岭出界,与麟游、凤翔县东西相望。山高海拔1000~1545.5米,相对切割度200~300米。山体构成属奥陶、寒武纪砂岩、灰岩、碳酸盐岩、碎屑岩、沙质泥岩夹沙岩和沙砾岩,以"黄土戴帽的石山"为特征。山脊呈舒缓的波浪状。峰与鞍部的比高30~50米,坡度25度左右,由丘状山顶,猪背状山梁、"V"形谷和单面山组成,多凸形坡,谷坡与山坡的谷缘线明显。遍山沟壑纵横,其密度1.49公里/平方公里。有10公里以上主沟14条,5~10公里支沟298条,岭北沟溪汇入高崖河,岭南汇入千河。较大山沟,北有水寺沟、槐芽沟、殿沟、祁家沟、仓坊沟,南有上店沟、柳王庙沟、石鱼沟、王年沟、潭沟、咸水泉沟。

千山地区含上店、高崖、普社3乡和原区乡山地,总面积624.9平方公里,峰峦连绵而平缓,较大的峰岗岭梁如下:

大湾岭(古称大王岭)。城西北29公里,海拔1432米。是北通甘肃,南连千川各地的要冲。

南湾岭。城西北18公里,海拔1250米。北通大湾岭,南连冯坊原,千(阳)灵(台)公路贯通山岭。

庙山。城北18公里,海拔1210米。突兀环山丘丛,颇具景观。

回回鼻子。城北17公里,海拔1100米。形如人鼻,旧志以"鼻岭分溪"为千阳八景之一。

天台山。城北12公里,海拔1090米。翠柏环绕,荫郁蔽天,俯瞰川原,尽入眼帘。

三女峰。城北14公里,海拔1120米。三峰相连,颇似坟丘,因《三女峰》传说故事而名。

普社山。城北48公里,海拔1340米。相传古时,地方不靖,民众外逃;后返乡里,"普生结社",凭山险以自保,苦谋生计,故名"普社"。

雪白山。城北40公里,海拔1476米。以明成化间兴修雪白寺命名。

立马寨。城北30公里,海拔1200米。相传宋赵匡胤曾驻扎营寨,遂名。

前殿岭(又名红土坡)。城北26公里,海拔1150米。有"一岭结三原(南寨原、北台原、曹家原)"之称。

马蹄山,城东北22公里,海拔1140米。传说赵匡胤过此山,马踏石坡,蹄印永留,故名。

马鞍山。城东北23公里,海拔1150米。以形象马鞍而名。传说为唐初内厩牧马之地。

砚月台(古称玩月台)。城东北26公里,海拔1360米。

四楞疙瘩。城东北25公里,海拔1545.5米。为全县最高峰。

坟湾岭。城西北40公里,海拔1210米。有唐代名将段秀实之父段行琛墓。

高盘。城西北20公里,为董坊原、邢家原、罗家原入山之冲要。

千山极嵿

千山山脉

古称岍山,在县城北20公里处,由县西北部入境,东西延迤新集川、火烧寨、温水、李家河、河北、唐家庄、东风、麻家台等乡镇,为千水发源地。《括地志》载,"东邻岐岫,西接陇冈"。千山山脉由西向东的主要山脉、山峰有:

锦鸡屏山 在县城西北30公里处。从新集川乡西部入固关、曹家湾交界处,沿东南方向延伸至鸡爪山,境内长14公里。最高山峰是固关乡的焦家山,海拔2041米,为固关北部屏障。

景福山 在县城西北30公里处。山上有"凤爪"、"朝元"、"定心"三峰。海拔1952米,由新集川乡东部入温水乡汤房梁。东南方向延至城关乡原子头,山脉长约28公里。最大山峰为龙门山,海拔1921米,山上有龙门洞,为道教龙门派圣地。

峰山 在县城西北25公里的火烧寨乡山峰村境内。海拔1485米,长约20公里。峰北有大桥,峰西竖界碑,为陕、甘两省交界山。

清凉山 在县城西北15公里处的温水乡峡口村西北。又名百花山,海拔1781米。上有清凉山村和景福寺,翠柏苍松,幽雅壮观。山巅有瀑布,水流至庙前为灵湫池,水清味美。

殿山梁 位于县城北18公里处。由温水乡起蜿蜒伸入甘肃省华亭县境,全长约18公里。海拔1330米,最大山峰为赵家山,海拔1255米。

九龙山 位于县城西北20公里处李家河乡的苏家原。原上有九峁,平地突起,故名九龙山,为这个原的一大景观。

青白岭 亦名荒山梁。位于县城东北24公里处的河北乡。海拔1370米,蜿蜒于石岭子、白石、三州堡等地,主峰石岭子,海拔1460米,最高峰牛肚凹山,海拔1535米。北通甘肃省崇信县界,全长24公里。支脉有荒山梁、西沟梁、谈湾梁、庙坡梁,为渭河与泾河水系分水岭。南部白草疙瘩,为县城北屏障,距县城2公里,海拔1185米。山麓有药王洞、香山寺,山顶有电视转播台。

马家山梁 在河北乡东南。北至甘肃省灵台县界,南起东风镇东相公山,逶迤30公里,南北走向,较大支脉有焦家山、峰台山。

相公山 在东风镇东,窑场村西,千河北岸,宝平公路北侧,距县城15公里。海拔1051.4米。因山岗有相公墓而得名。山西、东产煤和陶土,均已开采。

金鸡庙梁 在县城东北20公里的麻家台乡境内。因山上有金鸡庙而得名,主峰海拔1344米。北入甘肃省灵台县境,南入千阳县境,全梁长约20公里,最高峰为朱家屯子,海拔1446米。

气候环境

麟游县属温带半湿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日照时数2200小时左右,无霜期为180天,平均气温9.1℃。东部塬区年平均气温为9-10℃,北部年平均气温为8.1℃。年平均降水量为680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50%以上。宜于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

植物资源

麟游县属灌木草原植被类型区,主要以天然森林、灌木自生林和草本植物为主。隋以前古森林生长茂盛,隋帝修建仁寿宫,将今县城直至崔木以东树木砍伐殆尽。唐代继续修建,再加上历代兵荒、水、火灾害。古之森林和自然植被受到破坏。嗣后,荒山、林地任其垦荒。建国后,县人民政府提出还林还牧,历年植树造林,有计划的垦荒和采伐林木,植被有所恢复。全县森林面积2553043亩,其中林地面积207753亩,覆盖率8.1%。灌木林面积421091亩,覆盖率24.57%。疏林地面积252亩,覆盖率24.58%,四旁植树、农田林网面积14486.2亩,覆盖率25.15%,草地面积706700亩。

水文资源

麟游县地表水总径流量14539万立方米,地下水总蕴藏量6332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670万立方米。

麟游地形错综复杂,河流、沟道密度大,每平方公里0.79条。因年际内降水量不均。各河流流量随之变化。汛期河水普遍上涨,遇暴雨水位猛涨,洪水暴溢,干旱时流量渐小,一些河流干涸。境内河流分两个流域,页岭以北为泾河流域,以南为渭河流域。

麟游县漆水水系主要河流表

一 属渭河流域的河流

    漆水河:古称漆沮水。古时水侧有较大湖泊,曰西水浒。湖中养有鳇、鲜、白条、黄鳍、鲇、鲤等鱼。周先民以这些鱼为祭品,祀奉祖先,漆水以澄水和御家河会流点为界,上游称杜水,下游为漆水,亦有通称为漆水。杜水源出今招贤乡的宁里村至堡子山纳麦衣沟水。经招贤镇折向东南,全流汇入的溪流有南沟河,板桥河、消水沟河,至良舍镇向东流,纳庙底河,寒北河、曹渠河、西方河、后亭子河,诸涧流水,至九成宫镇附近,北马坊河、清水河汇入。经九成宫镇南,流向东南,又纳三善沟水、至祈家河北,受五龙泉水后与澄水汇入,始称漆水,后纳孙家河、马家河、董家河、史家河、武申河等水出境,经乾县过武功南流入渭。长201.3公里,境内长71公里,流域面积975平方公里,平均河床比降8.2%,径流深70mm。多年平均最大流量90.5m3/秒。最小流量0.1m3/秒。它是县境内一条最大河流,内有一级支流五条,二级支流十三条,这些支流南源于岐山、凤山,北源于页岭。控制着全县总面积的55%,流域内有六个乡的全部面积和四个乡的部分面积,51个村民委员会,211个村民小组。7820多户,4300多人口。

麟游县泾河水系主要河流

二 属泾水流域的河流

    境内属泾河水系的主要支流有八条,均源出于南而流向北,汇入甘肃灵台县境内的达溪河流至长武县的秦口注入泾河。其中酒房河、李家河、两亭河发源于千山余脉的老爷岭山麓。为泾、渭水系的分水岭。小庵川河、禅寺河、常村河、普化河、转咀河等源于页岭。

历史文化

麟游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秦汉时即设县制,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相传隋义宁元年,因仁寿宫中出现白麒麟四处祥游而更名为麟游,一直沿用至今。隋唐时期,封建帝王曾在今县城所在地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避暑离宫---仁寿宫、九成宫,两朝四帝曾20次驾幸麟游避暑消夏。史载唐太宗杖导出醴泉、杨素残民、杨广弑父、魏征上书、长乐公主下嫁、大宴群臣、薜仁贵救驾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

九成宫景区

九成宫景区

九成宫景区

九成宫景区

九成宫景区

九成宫景区

麟游文物古迹众多,著名的有唐名臣魏徴撰文、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丹的《九成宫醴泉铭碑》(国宝级文物);唐高宗李治率当朝四品以上文武百官御笔书丹的《万年宫铭碑》(国家一级文物);皇家佛教寺院慈善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麟游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曾有不少文人墨客来此访古凭吊,吟诗作画。唐代诗人杜甫、王维、李商隐、王勃,宋代大文豪苏轼,明清的区充、刘镜等都留下了歌咏麟游山水的不朽名篇。唐代画家李思训的《九成宫纨扇图》,清初画家刘仑的《麟山十二景图》都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精品。

名优特产

核桃干粮:县西招贤、两亭一带出产桃核,尤其是酒房乡卞良坡等地,产量多,果质优良,每年八月中秋前后,新核桃成熟,家家户户都能吃上用核桃作的"油厚旋馍"。招待至亲厚友或家人外出,都烙核桃干粮。作法是先将核桃仁焙黄碾烂至出油,加调料、葱花。用薄面片摺叠包好,擀成饼,上锅烽出,层数繁多,酥软、香爨,走亲戚用的核桃酥,比月饼大一倍多,以核桃仁为馅子,外包一层薄面皮,上锅烙出,异常酥软,人喜食。

麟游县特色小吃

杏仁茶:杏仁含有氰化物,应≤2mg/公斤,其制作方法是,将杏仁微炒碾料加水,过滤去皮成杏仁浆,盛浆入锅温火煮之,不时扬汤至沸去毒过的全杏仁入锅,加炒菜、面筋、旗花面片、鸡蛋浆、调料(忌醋),即可食用,光滑油香,清泼爽口。

血条面:以细麦面用猪、羊血搓成块,擀薄擦油,切细,蒸熟凉干,吃时再入浓汤锅煎煮。血条面汤,要配大料,姜汁、蒜苗、葱花、豆腐条、鸡蛋饼、油泼辣子、臊子,即可食用,香味俱佳。

风景名胜

石鼓峡

石鼓峡石窟位于麟游县城北5公里的县北村,澄水河南岸。窟内有唐代雕刻佛像一尊,趺坐于莲台之上,造形高大逼真,莲台雕作细腻传神。石窟洞口被一棵形似华盖的古柏遮掩,风雨难入窟内。澄水流经此处,两岸巨石叠嶂,冲出一峡,狭窄如线,河床高低相差10余米,水流湍急,飞泻直下,涛声如擂鼓,故名“石鼓峡”。

石鼓峡不像想象中的峡谷那样,人在峡谷中穿行,而是河流在这里冲刷出一条峡谷,人只能在峡谷上方往下谷底部俯视,峡谷虽然不大,但气势却显出不一般,尤其是石鼓峡上方一座依山开凿的石佛很有意思,石佛头顶上方长出一棵古松,巨大的树冠严密地遮罩着石佛,使石佛能避免风雨侵蚀,长期保存至今。历-史考古学者都在考证,是先有这尊石佛,还是先有这棵松树?至今仍是一个谜。

麟游县志云:“石鼓峡为澄水所经,峡凡三折,连峰夹溪,天光一罅,飞涛南注,激浪雷惊……”。此地为麟山十二景的“石鼓春喧”,誉为麟游的小壶口。

九成宫遗址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位于麟游县城所在地,是隋唐时期皇帝避暑离宫遗址。九成宫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由我国古代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与营造,尚书右仆射(宰相)杨素为总监,于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三月竣工。离宫初名“仁寿宫”。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复修仁寿宫,改名为“九成宫”。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唐高宗李治下令维修九成宫,并更名为“万年宫”。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又恢复“九成宫”原名。一直沿用至今。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麟游遭暴雨,洪水和泥石流,冲毁了九成宫大部分宫殿。九成宫从营建到水毁至沦为废墟,共历时了三百多年时间。

九成宫是镶嵌在隋唐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宏伟的建筑、独特的山水胜景、凉爽宜人的气候吸引了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及武则天20年(次)驾幸避暑议政。这里一度曾成为全国政治、文化、宗教、军事指挥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皇家园林的集大成者,号称“离宫之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1978年起对九成宫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发掘,发现其缭城城垣、内皇城城垣、诸多宫殿、亭台楼榭、寺庙、道观及生活设施等众多遗存。有国宝级文物《九成宫醴泉铭碑》、国家一级文物《万年宫铭碑》、唐宫廷水井、点将台、梳妆台、缭墙城门,天台山1号、2号殿址、醴泉水渠遗址,尤其是37号大殿遗址,该遗址被评为“九四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6年11月20日,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女潭

玉女潭,在县城南约10华里的鱼塘峡。此潭两岸高山夹涧,山势峥嵘,形如飞凤。潭下峡谷怪石环顾,似狮蹲虎踞,仰视苍穹,天仅一线。传说西岳华山之神女—玉女和众仙女来此潭边沐浴洗澡,梳洗打扮。使得潭水越来越清,越来越美,故名曰玉女潭。潭呈莲花形,绿波荡漾,清澈见底。潭之四周,枝繁叶茂,绿草如茵,翠鸟鸣啾,此起彼落。潭顶飞瀑为丈素匹练,,从半山一泻入潭,迸珠散玉,煞是好看。隋唐帝王多次驾幸避暑,在玉女潭设宴观涛,筑造有观涛亭,遗址至今犹存,女皇武则天效法神女,在潭中沐浴洗澡,越发显得楚楚动人,博得李治的宠爱,历代文人墨客也寻踪访迹,游潭观景,写诗赋文,使该潭成为九成宫附近又一好去处。

西海苑

西海苑位于县城西部,主要包括西海苑绿化工程,西海湖水上游乐工程、凤凰山广场及隋唐历史文化走廊工程四部分,占地面积约15万㎡。从2006年3月开始,县上按照“留住记忆,保护古城”的主题和“人与自然和谐,人与历史沟通”的思路,坚持“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传统”的原则,将此处全新打造为一处大型历史文化性的主题公园。近几年多方融资建设,先后平整场地实施绿化,绿地率95.8%,栽植以雪松、红枫、银杏、梅花、樱花等为主的绿化景观树木33种23.2万株,种植草坪,硬化铺设路面,安装30米高杆灯一盏,制作安装大理石护栏。穿行园中,绿树成荫,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空气清新,给人们清新怡人,赏心悦目之感,实属修身养性,体味文化,健身游憩之佳所。

西海苑夜色:西海苑位于麟游县城西大街的尽头,是隋唐时代的九成宫西海遗址,一千多年前的隋唐两朝四位皇帝曾在炎炎夏日来此避暑。重修的西海苑牌楼是仿古结构,花岗岩石材,精雕细刻,富丽堂皇,“顶沿雕刻二龙戏珠图案,柱身正背两面雕刻祥龙图案。牌楼前九级、后五级台阶,以示九五之尊,彰显皇家风范”。

青莲山公园

青莲山公园位于县城以南,总面积977亩。青莲山古称堡子城山,据传后来为防止回民动乱修有堡子而得其名。这里群峰峻秀,顶峰高耸,排云高插,恰似一朵盛开的覆莲,所以又叫青莲山。整座山林木覆盖,郁郁葱葱,俨然一道美丽的自然屏风。当年李治登上此山,“东望剪华,千林结影;南俯荼原,风云交映;西瞻陇坂,派水分流;北临石柱,川原朝宗”的精彩篇章。唐代大诗人王维路经此处,登上此山,留下了”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的佳句。

青莲山因其历史悠久,景观优美。从2002年起,县上把建设青莲山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近400万元,修建亭阁8座,修筑公路1.8公里,砌筑上山道路4条,修建山门、垂钓中心一处,山顶山脚广场两处。山脚广场7800平方米,设计独特,规划新颖,娱乐健身设施齐全,麟游县标铜筑麒麟一尊,竖立在广场中心。

青莲山植被丰茂,是城南一道绿色屏障,既是一座多样性植物宝库,又是一座天然森林氧吧,清晨,薄雾缭绕,鸟声清翠,中午绿树成荫,凉风习习,傍晚,清爽宜人,幽静怡人。由于地势优越,又是一座观景台,站在山顶鸟瞰县城全貌,静观东方日出,使人真正体会到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小山”的情境。

千佛院摩崖造像

千佛院摩崖造像在县城西南15公里处,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处从西坊村口源溪而行,山谷植被茂盛,一线清流,时上时下。春天,千山吐绿,百花竟放,生机盎然;夏天,树木葱茏,甚是凉爽;秋天,满山遍野,五颜六色,沿途美景,使人目不暇接。引人入胜的是到了山谷尽头的喇嘛帽山,近40平方米的石崖上雕凿了一千多尊佛像,最大的一尊像位于正中上方。余下一千多尊小佛像,喜、怒、哀、乐、忧、愁、怨、恨,诸多形态,千佛千面,绝无雷同。此处集人文景观与自然生态景观于一体,内容丰富,实为游览访胜之绝佳去处。

慈善寺

慈善寺石窟位于县城东六公里的漆水河畔,始开凿于隋文帝时期,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续凿,并对过去的庙堂继续扩修,它是隋唐皇帝后妃及大臣在麟游避暑时礼佛的宫廷寺院。其地山环水绕,林木葱郁。慈善寺石窟二00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

慈善寺石窟位于宝鸡麟游县城东南约3公里处,属陕西省命名的'’旅游文化名镇'’九成宫镇辖区,南距宝鸡110公里。慈禅寺石窟始开凿于隋文帝时期,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续凿,并对过去的庙堂继续扩修,它是隋唐皇帝后妃及大臣在麟游避暑时礼佛的宫廷寺院。

麟山十二景

麟游群山结秀,诸水环布,天然风景到处可见。有引人入胜之景点,乾隆时辑为八,即古殿松涛,青莲烟雨,屏山喷玉,凤屿迥澜,吴峰插碧,石鼓喧春,澄江浣月,寒潭飞雪。光绪时刘习庵辑为十二:即故宫山月,天台松涛,碧城秋草,凤屿迥澜,青莲烟雨,屏山喷玉,石臼积雪,箭括连云,吴双云峰,石鼓春喧,紫石瀑布,寒潭飞雪,于今已历百年,沧桑变化,有的景已消逝,有的有名无实,经今现场考察取舍,仍辑为十二景,即:

漆水倒影慈柏茂

慈禅寺位于今县治东四公里之广川河,前临漆水,北靠岐山。山上古柏成林,幽兰丛生,紫荆满布,山势宛若游龙,山麓形成一切面石壁,高十余丈。唐永徽四年,沿壁修窟两处,造像生动,为艺术珍品。明时寺东曾设董仲舒书院,清以后废圮。寺前旧有古柏一株,秃顶垂枝,相传为古佛摩顶受戒之柏,故称“摩顶柏”。今古柏之枯,生有秃顶小柏二株。漆水沿东西两岸峭壁,形成弓形,绕寺而过,聚为深潭,游人至此,瞻望石佛慈祥微笑。山上古柏摇曳,水中树影横斜,山松水佛,融为一体,有脱俗之感。近年来,增修围墙,筑提护窟,已成为群众赏心悦目之游览场所。

石臼云上览秦川

石山位于县东南7.5公里,海拔1350米,一峰高耸,两腋拱起,自腹至巅,树木蔽天。山上景观多处,有捣药臼,卧脐石,灵湫池等。捣药臼在山峰最高处,中有水,人称“雨涝不溢,天旱不涸”,传为仙人练丹捣药之处。石臼之侧有卧脐石,传为仙人踩石之足迹,四旁隆起,层层剥落,浑若指纹,冬季积雪满山,此处却消融无存。半山有残碑,刻“茂公营记”四字,盖唐太宗幸九成宫时,李勣屯兵于此所留之营迹。山腰平坳,旧有庙宇,祀观音,座下池水,揭盖则水自中出,飞流萦委,声若敲金,状如散珠,惊蛇匹练,不足喻奇,山之绝顶,石壁峭立,攀登而上,南观渭水如带,秦岭高峻,东望乾醴沥沥入目,所以人称石臼山巅“立看北京,卧看长安”。俯瞰渭川如绘,诚远眺之佳境。

醴泉铭碑闻中外

九成宫醴泉铭碑为唐代名臣魏征撰文,七十高龄之书法家欧阳询书丹,所以世称“双绝”。文除记述九成宫之雄伟建筑,歌泉出之祥瑞外,还概述了初唐的文治武功。从怀古中带有谏今,歌颂中带有抒情,阐明开明的帝王从体恤民情,爱惜民力,富国固本这一根本出发才能民安国强,避免灭亡的道理。这是初唐施政方针的反映。书则法度谨严,削劲有力,传形入神,如草里惊蛇,云间电发,森森然若武库戟矛,向称楷书之宗,法家典范。拓片流传全国,远及朝鲜、日本,高人名士作为至宝赠送亲友。

九成宫醴泉铭碑为唐代名臣魏徵撰文,七高龄之书法家欧阳询书丹,所以世称“双绝”。文除记述九成宫之雄伟建筑,歌泉出之祥瑞外,还概述了初唐的文治武功。怀古中带有谏今,歌颂中带有抒情,阐明开明的帝王从体恤民情、爱惜民力、富国固本出发才能民安国强、避免灭亡的道理。这是初唐施政方针的反映。书则法度谨严,削劲有力,传形入神,如草里惊蛇,云间电发,森森然若武库戟矛,向称楷书之宗,法家典范。拓片流传全国,远及朝鲜、日本,高人名士作为至宝赠送亲友。

醴泉铭碑侧有万年宫铭碑,及唐高宗撰书,草行兼用,书法飘洒流畅,类乎右军。碑阴有三品以上臣僚四十八人亲笔挂衔书名。1986年人民政府投款修建,安装大门,修仿唐双重飞檐碑亭两座,涂以丹朱,古雅大方,院内青松亭亭,红梅点点,冬青翠绿,银杏挺拔,已成为游人特别是中外书法家参观浏览之地。

五龙朝宫七峰参

天台山位于今县治西端。东有童山、东台诸峰,如鹑鸪来翔;南有青莲山,似莲花盛开,石臼山一峰高峻;西有凤台、屏山,折叠如屏;北有碧城,山色青翠,萦绕如城。又有北马坊、杜水、清水、麟溪、澄水五水交汇,中间形成空旷平郊,天台突兀川中,一峰独秀,乃隋、唐离宫之旧墟。宫城内以天台山为中心,四向辐射。山顶有九龙殿,殿前两冢,营阙相对,类似长安大明宫含元殿之貌;沿山顶东侧而下,分岩疏阙,修筑长廊与山坳大殿相通。沿山朱楼翠阁,劈石依山,参差而营,婉转相属。山东有御容殿,今人呼为梳妆台,为隋、唐贮妃处。在御容殿与天台山大殿之间,架有空中走廊,形似长虹,宫中后妃嫔女,可从御容殿直通天台山顶九龙殿,如仙女临空,飘然而下;再东,则为随从文武官署行辕。山南丹霄楼,紫云殿遥遥相对,前即为宫城之南门—永光门。山有咸亨殿,并有亭台栉比的御花园;在屏山与凤山之间,杜、北诸水汇合,筑有小湖,名曰西海口,乃宫中荡舟游乐之处。杜水之南,清水之西,宫外禁苑之三角地带,有一高台,今人呼为点将台。台上楼阁相依,台下长廊直通杜水南岸后,跨水架楹,与宫城相连,此乃宫外宴乐之处。因太宗半生戎马,贞观初年,在长安改旧俗,遇有节假日,则撤嫔妃歌舞,以将士比武而代之,来九成宫则依然以射箭比武作为游宴之乐,故将宴乐之楼呼为“点将台”。天台山北,碧城山南麓有排云殿,主殿庄严肃穆,再后,则为宫城北门—玄武门。沿天台山北上,有宿卫将帅之行辕,山之绝顶为僚城北门及箭楼。至此,我们可以了解九成宫宫殿概貌,前有九龙,后有排云,左有御容,右有咸亨,“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成为当时离宫之冠。宫宇毁于晚唐。明以后,修佛刹于天台山,名曰天台寺,亦名福昌院,于旧址东阙营建戏楼,西阙保存尚好,高约二丈,结小阁以祀观音。今寺已圮,其自然景观仍属动人。山顶九龙殿前两棵古柏,仍然生机勃勃,一侏挺拔而上,主杆右侧有一大侧枝,似人以手招之,颇似泰山迎客松,惜乎近年被人砍去侧枝,一株双干倾斜,如鸟翔状。山间石崖上有群柏攀沿,其枝下垂,其叶上翘,形成奇质,人称卷柏。山西屏山,有水自石崖中出,清流一线,喷滴而下,状如碎玉。故称“屏山喷玉”,谷呼“滴水崖”,山东九成宫镇街南,有发掘出我国最早的一口水井—唐井,游人争相观瞻。近人良丞为天台古寺著联称“纵观历史,贞观之治称盛:横览九州,天台山水最佳”。的确在天高气晴之佳日,登临天台山顶,四顾群峰来朝,派水分流,麟游新城楼屋毗连,街巷纵横,一览无遗,忆古思今,给人以壮志凌云,宏伟壮阔之感。

唐井

唐井位于县城东大街路南,迄今为止是我国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 整的一眼宫廷古井,它比成都望江楼畔的薛涛井还要早一百年,堪称我国水井之最。相传为623年唐太宗李世民所发掘。

石鼓声催春化雨

石鼓峡位于县东北7.5公里处,澄水北来,流经斯地,巨石参差,联结如丘,两边如壁如柱,中间有形成接差之槽道,曲折蜿蜒,飞涛南注之声,如临战击鼓。俗名“响石潭”,又称“石鼓峡”。峡西石壁有乾符四年(877),修佛窟造如来佛像一尊。南石壁间,上刻佛像,为永徽四年,郎将薛仁贵奉旨建造。崖顶倒悬古柏,覆盖洞口。神话传:唐王幸九成宫时,魏征随驾,因泾河老龙,纵水冲毁民田,违犯天条,上帝震怒,处以极刑,命正在凡间辅佐唐王的文曲星魏征监斩,老龙请如来求情,孰知魏征执法如山,严词拒绝,佛因讲情未允,差惭难当,遂插柏于洞口之上,遮住面孔。今临其境,激浪雷鸣,上有古佛恬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其景可观,其意深邃,引人入胜。

神女悬镜鱼塘潭

鱼塘峡位于县南十里处,两山夹涧,怪石悬壁,仰视苍穹,仅为一线,永安河水转折而来,从半山飞泻入峡,奔腾跳落,形如无数白练,声震辟谷,注水成潭,清澈见底。潭之四周,绿树成荫,花草满布,据传华山神女,西游至此,忽见小潭如镜,爱其清幽,遂于每日旭日东升之时,率众仙女,临潭梳洗,故名玉女潭。随、唐离宫时,辟为游览区,在潭南开阔地带,修筑亭台,隋文帝宴于潭测,观涛赏景;唐时武则天随驾游幸时,就潭浣体,并赋诗“山窗游玉女,间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美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唐代以来常有诗人、游客到玉女潭观赏、赋诗,唐代诗人杜甫诗云“绝谷空山玉女潭,深源滚滚出青莲。冲开巨峡千年石,泻入成龙百尺澜。惊浪翻空蝉恍若,雄风震地鼓滇然。翠华当日时游幸,几度临流奏管弦”。元代麟游知县董雄飞诗云:“小立清潭上,醒然契夙心。风浪吹岸裂,雷雨发源深。影落歌岩树,寒警掠水禽,隋文赏晏此,陈迹沓难寻”。明代进士荆囊通判刘承缨诗云:“绝谷穷岩水怒流,则天浴后已千秋。只缘未尽生前垢,激浪狂涛似拖羞”。清人吴琮诗云:“虚谷空山瀑碧湍,隋唐曾此驻鸣銮。飞流泻雾长如雪,灏气凌空六月寒”。至今,人们仍踏着隋帝、唐宗的足迹,入谷访胜,临潭游乐。

巅山千佛朝如来

巅山位于县西南20公里之屯头村南,海拔1600米,为麟游第一高峰,山半石崖自然断面,唐时依崖营造塔状楼阁式接檐殿堂,分十层,雕刻佛像1021尊,生动优美,大小相间,形态各异,有的端庄典雅,有的神采飘逸,有的古头怪脑,有的依莲半醉,喜笑怒愁,各尽所致,崖南雕大佛一躯,庄严端坐,现出讲经之态。整体雕成如来说法千佛参禅之意,临崖石咀,有飞檐小亭,上系角铃,风动铃声传遍山谷。

千佛院不独石雕绝好,且风景宜人,其地前临小溪,杂木葱茏,尤以春日、樱花、山桃花、野蔷薇盛开,红、白、黄相间。游人至此,油然而生“佛祖说法,天花乱坠”之语,即为斯境。千佛院位于县城西南15公里处,其地百尺悬崖,峭峻壁立,顶际平园,状如冠盖,俗称“喇嘛帽山”,唐代摩崖雕刻佛像1021尊,大小不一,千姿百态,喜笑怒怨,各不相同。

安舒松潮浪接天

安舒庄林区,在县南15公里处,是岐山山脉结秀之区,西起青莲山,东到紫石崖,山峦起伏,诸峰环绕,佳景天成。解放后县办国营林场营造刺槐,近年以油松为主,营林十万亩,青绿苍翠,集结连片,阴蔽大地,枝繁叶茂。杂以杨、桃、梨、山杏与松槐相间,把山点缀得异常妩媚。特别进入冬月,大雪茫茫,松雪相映,白银点青翠,褐岭现绿洲,又是一番奇景。随着森林的扩展,珍禽异兽多集栖于此,有金钱钓、山鹿、锦鸡、野鸡、黄鹂、画眉、兰鹊等。林区又是中草药的宝库,有党参、山楂、黄精、仙茅、玄参、何首乌、五味子、柴胡等,山石之阴偶有灵芝草。林区以广鼻梁为主,四向伸展,站在山脊回望,油松劲生,松针摇曳,松风忽忽,恰似大海倒卷,涛浪接天,使人有“钱塘观潮”之感。实为游览之天然林园。

吴双仙岛浮林海

吴双山在县治东南二十公里外,距安舒庄林场五公里。山势陡峭,鸟道盘亘,巨石突兀,游人登临,有“山从人面起”之感。山脊窄险,人称麟游之苍龙岭。此山有四峰,南曰联斗,北曰接辰,西曰落照,东曰萃旭,四峰插碧,各现奇绝。接辰峰,大石连结,顶端突出,形成上大下小三面悬崖,峥嵘险要,峰顶绿苔满布,藤萝沿崖下垂,微风徐来,摇曳不休,崖间有柏一株,乃五百年以上之物,其状如塔尖而挺拔,横枝周生,为山壮景增高。联斗峰,海拔1503.7米,圆而且高,远望如撑天玉柱,威然而立,为吴双之极顶,山上古树交枝,遮天蔽日,林罅中云雾时聚时散,霞光四射。萃旭峰,峰小如荀,每当旭日初照,似少女着意打扮后之俊俏。崖间滴水成泉,其音如琴。西向蜿蜒下落又突起一峰,巅西倾,如送日迎月,为落照峰,姿势奇妙。游人登游绝顶,鸟瞰大地,林海茫茫,有“身居仙岛,浮入林海”之感。山顶有古寺,建于明万历初,至清嘉庆间,凡修者三次,今寺庙已圯,唯留碑碣三尊。其中一尊为万历十八年曾任麟游知县的李逢明,张顺治和当时任知县的马政所立,碑文为曾任山西大宁知府的何廷琦撰,名士刘讨书,其文叙其吴双之丽景,建寺之始末,有:“山不自灵,待人崇奉而后灵,灵不自异,视宫室营建而后异。所以天下形胜名城,虽在于天而成者多每乎其人”,胜赞人力改造自然之功,书法挺拔有力,为学欧之范。读其碑文,览其山下,林海茫茫,极目接天,绿浪翻卷,想前人以寺庙志其名,而今人以营林志其绩,盖前人虚幻而今人为民造福,实有天壤之别。诚然今日之吴双山松林环绕,其山雄威,其景奇丽,尤如绿色海洋中飘浮的仙岛,以优美的姿态展现于人们的视觉之中。

绿杏黄叶染青天

童山(旧县城)有珍稀古树银杏两株。一株在城隍庙院,挺拔而上,高29米,胸径周长2.74米,胸直径0.93米。一株在兴国寺,粗大而曲,高23米,胸径周长5.65米,胸直径1.8米。据考,盖千年之物,今仍枝叶茂密,尚抽新枝,叶如扇形,繁而无隙,深秋果实累累,叶色转黄,直托碧霄,慎观之,如景泰兰之绘金花,灿灿闪光。当地群众有“麟游两株银杏树,把天摩的咯吱吱”之说,传为景观。

青莲烟云朝九成

青莲山在县南十公里处,与九成宫遥遥相对,如莲半开。春夏之晨,山上云雾缭绕,如轻舞白绫,面九成宫而来,每于阴雨,烟云深锁,山峰忽隐忽现,变幻无穷,及至云推雾移,青翠如画,故曰青莲,乃九成宫之南屏。

织女浣绢响石潭

仙女潭在县东7公里之新庄塬,漆水流此,巨石为床,出现两处约7米高之接差,河水奔腾而下,如轻飘白绢,下注清潭二处,水面白珠翻滚,水沫浮动,旧志谓织女在此浣绢。尤以炎阳夏日临其境,如六花飞舞,粉沫清潭,沁人心脾,故又称“寒潭飞雪”。东数武有董孝子永会意墓,旁有织女祠,乾隆时毕沅为书孝子碑,今碑祠具圯,其景尤佳。

游记

关于麟游,最早知道的是王十万沟。年少的记忆里,父辈们有五六次曾到北山打柴。听父亲讲,打柴一般选择在深冬或初春。自发约至少七八个人拉架子车一起经永寿苏家塬去麟游庙湾打柴,来回必翻王十万沟底的漆水河,四五个人一起轮流把装满木柴的架子车从王十万沟底推拉上坡。村里几个老人小腿上的“猪娃”就是当年王十万沟的冰河水激的。王十万沟位于麟游、扶风、永寿交界。因富户王十万得名。王十万发家,可算得上靠水吃水,凿水洞置办水磨,科技致富之楷模。可惜家财万贯的王十万,一直未按心愿置办齐72台水磨、100条铁扁担,到最后让洪灾冲了个净光。因此,人们常以“连王十万都置不全”聊以自慰。

漆水河是离老家召公最近的一条河,孩提时代经常到乾县境内的宝鸡峡水利工程漆水河渡槽附近玩,雄伟的渡槽是那个年纪见到过的最壮观的工程。如果有零钱,可以到驻军部队开办的温泉澡堂洗个澡。民间传说渡槽西侧、龙岩寺对面高大的耙耧山是猪八戒用耙耧挖的。多少年以后,部队撤走了,从营区内的水泥桥上穿过,拐进后山,得以饱览龙岩寺沟石林的鬼斧神工,只可惜,漆水已全部流入上游的羊毛湾水库,听不到咆哮的河水,却可下到沟底,触摸高大的怪石。多少年以后,才知道漆水河发源于麟游县招贤镇永丰村硬里组。硬里是我扶贫的村子,包抓的3户就住在漆水河边,河边的小路走过无数回。

周人的祖先不窋当年从邰(武功)沿漆水到今麟游地,建杜林邑,历二代后,公刘才翻页岭(梁山),迁都于豳(彬县)。多少年后,“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古时水侧有较大湖泊,曰西水浒。这里的西水浒是指漆水旁边的湖泊。这里讲的西水浒,也许就在麟游。

麟游之名

我省把地处陕北丘陵沟壑区的南部,关中平原的北部,海拔600~1300米的黄土高原称渭北旱塬区,共有25个县区,我市麟游县、千阳县、陇县、陈仓区、凤翔区包含在内。由于陇山、千山山脉及余脉分隔,麟游县、千阳县、陇县又称为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旱塬丘陵沟壑区的地形特点是沟壑纵横、梁峁连亘、坡缓川狭、少有台塬。麟游县总面积1704平方公里,位居宝鸡市第5名。境内陆势西北高东南低,千山余脉南支山岭是麟游与扶风、岐山、凤翔的地理分界线,千山余脉北支页岭贯穿全县。页岭是泾水、渭水的分水岭。麟游境内大的河流有漆水河、杜水河、两亭河、花花庙河。

早在旧石器时代麟游的杜水河、花花庙河下流就有人类活动。麟游这块地方是秦最先置县的地方之一,东面置漆县(彬县),西面置杜阳县,均属内史地管辖。265年撤销杜阳县后,地盘划归雍县、漆县管辖,杜阳县县址在今招贤镇。杜阳县存在了486年。

先有仁寿宫,后有麟游县。隋开皇十三年(593)隋文帝在今麟游地开始修建仁寿宫。隋义宁二年(618,大业十四年) 隋灭唐立,这一年是麟游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麟游这个地方设立郡县,这一年是麟游县元年,到今年麟游县已有1403年历史了。先是隋在仁寿宫城设立凤栖郡,一设立郡,就有祥瑞事发生,仁寿宫中有白麒麟出现。麒麟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传统瑞兽,集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牛尾于一身,古传麒麟出没,必有祥瑞。遂把凤栖郡改为麟游郡。麟游郡管辖三县。在老杜阳县地盘上置麟游县,还将京城周围的上宜县(今乾县西北)及扶风郡的普润县划归管辖。当年只有14岁的隋恭帝杨侑是傀儡皇帝,朝政由李渊把持,提高仁寿宫管辖级别,李渊比其它大臣更清楚。同年农历五月,唐高祖李渊登基,改年号为武德元年。唐朝一成立,将麟游郡级别进一步提高,改麟游郡为麟州,又扩大地盘,把鹑觚县(今陕西省长武县一带和甘肃灵台县邵寨镇一带)及原灵台县一部分划归麟州管辖。贞观元年(627)撤销麟州,麟州共存在了9年。撤州后把麟游县划归岐州管理,其它各县归原管辖州。贞观四年(630)修缮仁寿宫时将麟游县治从仁寿宫迁到童山,麟游县治在仁寿宫共12年。到1969年麟游县城搬迁,麟游县城在童山共1339年。隋大业元年(605)置普润县,元大德九年(1305)撤销普润县,并入麟游县,普润县存在了700年,县治在今酒房镇万家城村。2014年万家城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第三批名录。普润县并入麟游县,奠定了今天麟游县版图,此后,麟游县一直归凤翔府、宝鸡市管辖。1997年麟游县将麒麟定为县徽,并铸铜麒麟一尊,置于县城南北大街什字。

麟游历史上一直以农耕文化为主,因此,许多地名都是农人美好的寄托。如良舍村、永丰村、丰源村、天堂村、常丰镇。隋唐时代麟游最辉煌,留下的是名最多,如招贤镇,因唐在此设招贤馆而得名;崔木镇在页岭上,木材多,因修建离宫时,在此催运木料而得名;隋唐时修的寺庙多,因而有了慈禅寺,千佛寺、高丰寺、佛堂寺、丈八寺、阁头寺。麟游民间一直流传着“酒房不藏酒,花花庙没有庙,万家城不见城,天堂没有水”的说法,调侃中也折射出一个村庄历史文化的变迁。

隋唐离宫

从隋开皇十五年(595)仁寿宫建成到唐开元二年(836)洪水、泥石流冲毁九成宫,仁寿宫·九成宫共存在了241年。仁寿宫·九成宫建筑规模跟皇宫差不多,有前宫、内宫、外宫,有商业区、官署区、皇宫区。从开皇十五年(595)到唐仪凤三年(678)的83年中,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曾20次来麟游避暑办公,一住就是半年多,麟游俨然成了第二个首都,发号施令都从离宫发出。尤如国民政府时期的庐山。这20年是麟游历史上最辉煌的。也是自秦献公二年(前383)迁都栎阳976年后,宝鸡这块地方最辉煌的20年。

麟游有点历史的文化遗存、民俗文化都与隋唐两朝修建避暑离宫有关。《醴泉碑》《万年宫碑》、梳妆台、点将台、玉女潭、寺院、石窟、摩崖造像、唐宫廷水井都与皇家有关或专为皇家修建。史载唐太宗杖捣出醴泉、杨素残民、杨广弑父、魏征上书、长乐公主下嫁、大宴群臣、薛仁贵救驾、册封新罗国王(新罗是朝鲜半岛国家之一)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隋朝及唐初有点名望的大臣、太后、皇后、妃子、太子、公主都曾经来过离宫,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李商隐、王勃、杜甫,画家阎立本、李思训,书法家禇遂良、欧阳询,等上百人,争相来麟游歌咏描绘九成宫。隋唐麟游离宫也成为后世众多画家追捧的主题。2005年冬季清代袁耀的《九成宫图》,拍卖价1.1亿元人民币,创下了书画作品的纪录。相传血条面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来九成宫避暑,去乡间视察民情时发现的。由于皇上喜爱,血条面才得以发扬光大,流传至今。

按现在的生态及气候条件,太白县是陕西省当仁不二的夏都。为什么隋文帝当年修建离宫能选在麟游呢?首先取决于风水。开皇十二年(592),隋朝府库皆满,财政富裕,52岁的隋文帝看到江山如此多骄,于是诏令天下绘制山川图,以便从中选择心仪之地建造离宫。岐州官员遂将今麟游镇头山川图送往长安。这里东有童山、西有屏山、西南有青莲山、东南有石臼山、北有碧城山,群山环绕,山色青翠,溪流密布,气候宜人,环境优美,被列为备选之地。开皇十三年(593)正月,隋文帝出巡岐州,按图索骥来麟游镇头实际考察,发现屏山、石臼山、碧城山尤如一个坐北朝南的太师椅,聚风藏气,辉映天地,永安河、杜水、北马坊河三河交汇,三阳交三阴,风水极佳,于是决定在此建行宫。仁寿宫取《汉书·董仲舒传》中“尧舜行德,则民仁寿”之意。唐朝修缮时改仁寿宫为九成宫,取《吕氏春秋·音初》“为之九成宫之台”句,意为“复集九重台”。永徽二年(651)到乾封二年(667)唐高宗曾改九成宫为万年宫。

1989年前,麟游县曾五次修编县志,最早的县志从明万历四十六年(1608)起,那时,已距九成宫水毁772年,五部县志对仁寿宫·九成宫遗址均有记述,以诗文居多。从清光绪九年(1883)县志记述可确证,九成宫遗址北宋年末保存较好,九成宫图还在。此后,遗址渐没,宫图失传。历代对《醴泉碑》《万年宫碑》都很重视,建有碑亭,时坏时修。清《金石萃编》引述《来斋金石刻考略》载:“宫久蒿莱,而碑独存。覆以小亭,缭以周垣。山且多云,慕拓者必数人持械以上。今碑既为海内所宝重,已模糊矣。复为恶令凿损三十余字,亦何心哉?”可见,清代,仰慕欧体的书者不少。

1951年重新修建了碑房,1960年陕西省政府将九成宫遗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许是钢笔逐渐代替了毛笔,临贴的人少了,近代两通宝碑的价值被世人淡化,1958年大炼钢铁,要不是村民用古碑镇海眼的神秘传说镇住要对两通宝碑下手的民兵营长,后果不堪设想。西安筹建碑林时,曾要将其索走,麟游县没有同意。

《醴泉碑》贞观六年(632)一立,就被誉为“三绝碑”,第一绝,唐太宗李世民体恤民情,思水心切,在九成宫散步时一杖捣出泉眼,实在是太幸运;贤臣名相魏征撰文客观实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的警示更是千古少有;碑文由欧体字的创始者,76岁高龄的欧阳询书写,欧体后来被唐朝钦定为科考标准字体。因“三绝”,后世又称此碑为“人间第一贴,天下无双铭”。只可惜《醴泉碑》刻工未留名。此碑1979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全国书法艺术名碑,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宝级文物。高宗李治御撰御书的《万年宫碑》永徽五年(654)立,也很珍贵。唐高宗曾赦命48名三品以上文武高官挂衔亲笔署名刻于碑阴。相当于现在的签到册。2006年国家邮政局将《醴泉碑》帖,作为《中国古代书法——楷书》特种邮票第三枚在全国发行。

《醴泉碑》被世人所瞩目,得感谢一个叫今井凌雪的日本大书法家。今井凌雪8岁知道《醴泉碑》贴,10岁起习临。亲眼目睹《醴泉碑》是他从小的愿望。1985年5月得知麟游对外开放消息后,他抓紧办证,8月,63岁的今井凌雪率领29人访华团,专赴麟游膜拜《醴泉碑》,见到古碑激动得抱着大哭,并欣然挥毫“楷法极则”“惜墨如金”。从此,“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醴泉碑》《万年宫碑》、九成宫遗址第一次走向了世界。今井凌雪一行是麟游人见到的第一批外国人。

扶风的法门寺宝物在幽暗的地宫中禁锢了1113年,重见天日得益于法门寺塔半边倒塌后拆建,九成宫开元二年(836)冲毁到1978年考古挖掘,在地下埋了1142年,重见天日得益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麟游中学、银行、邮政等单位处理地基时挖出的柱石、石板,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探寻九成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马得志、安家瑶两位考古专家功不可没。1978年至1982年,马得志率团队凭着藏于故宫博物馆的李思训画家《九成宫纨扇图》照片,先找出瀑布位置,经过多次考察和发掘,基本勘明九成宫布局。马得志称九成宫为“东方庞贝”。井口距地面2.2米的唐宫廷水井是1980年麟游县革委会在建综合办公楼基建施工时发现的。为了让世代记住九成宫这个名字,1984年麟游县将镇头公社更名为九成宫镇。安家瑶1990年至1994年主持发掘了37号殿址。37号殿址考古发掘填补了中国建筑史上隋代宫殿建筑的空白。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宿白教授认为:37号殿址是中国考古史上保存最完整、最系统的皇家离宫遗址。更令人钦佩的是,为了九成宫后续开发,挖出暴露的石柱基,都未挪动地方,原封不动填埋。时隔25年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第一工作队,2019年至2020年对4号殿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各类遗物500余件,《九成宫醴泉铭》中提到的“间粉壁以涂泥”被找到了。

1985年日本游客前脚刚走,韩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美国、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的游客纷至沓来。同时,香港陈镒商人敏锐捕捉到商机,欲投资1亿港元,计划整体搬迁县城,全面修复九成宫,让麟游人高兴了一阵子。麟游人一边惋惜当年搬迁县城的不慎决策,一边举全县之力大力推介开发九成宫。1988年“九成宫杯”全国书法大赛在麟游成功举办,标志着麟游旅游开发迈出了第一步。2006年麟游开始建设西海苑,西海苑以隋唐历史印迹为依托,巧借天然湖水,三步一小桥,五步一亭阁,园林古朴端庄,宜乐宜游宜商,大石牌坊麒麟裹满,尽显皇家风范,晚上在灯光点缀下更显大气。2009年一开园,就吸引周边县区人,晚上结伴来麟游赏园纳凉。后期碑亭开发,更是独具匠心,巨印“九成之宫”, 一柱金笔石揽,标志明显,美观大方。九成宫历史文化展馆,唐二十四功臣站像,彰显了景区文化内涵。与西侧西海苑并称为碑亭景区。2015年碑亭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2018中国品牌旅游景区”评选活动中,碑亭景区荣获“人民喜爱的文化主题景区”荣誉称号。

麟游县2010年邀请央视拍摄了《寻梦九成宫》专题片,专题片在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提升了麟游的知名度。同时,陆续组织编辑出版了《九成宫史话》《醴泉铭与欧阳询》《可爱的麟游》《历代诗人咏九成宫》等书刊。碑亭景区现在已经成为麟游“离宫之冠、楷书之乡”文化旅游品牌下第一高品位主题旅游区。近几年,麟游全力打造“千年九成宫·现代避暑城”文化旅游品牌,不断在“九成宫+”上做文章,陆续举办了九成宫杯山地自行车超级越野挑战赛、“隋风唐韵·奔跑麟游”夏季半程马拉松赛。

碑亭去过5次了。第一次是2007年去的。车直接开到碑亭旁边的空地,门锁着,一问,需要到文化馆买票。那天,我与司机专场看了碑亭、慈禅寺。听说有《醴泉碑》拓帖售卖,600元买了2幅,现在估计涨价了。问麟游特色小吃有什么,血条面!专程跑到麟游宾馆吃了两碗。后来听一位麟游朋友讲,血条面是麟游人招待客人的最高礼遇,过红白喜事,早晨吃血条面泡白蒸馍,汤以高汤为最佳,这样吃,血条面不柴。血条面是最早的方便面。血条面一般用新鲜的猪血或羊血过滤干净后加水和面,擀薄、切条、刷油、蒸熟、凉干后放在笼里、吊在梁上,以方便食用。麟游人把血条面叫血面。央视《乡土》栏目以《来一碗血条面》为题介绍了麟游血条面制作过程。咸阳长武人也有吃血条面的习俗。血条面吃法与礼泉烙面、合阳踅面吃法有点像,都是冒着吃,汤要煎。第一吃血条面可能有点不习惯,但吃了第一次,就想吃第二次。

仁寿宫·九成宫是离宫之冠、皇宫之颠。因《醴泉碑》,碑亭景区被称为书法艺术的精神殿堂,麟游被称为楷书之乡,楷中之楷。为保护九成宫遗址。2013年国务院批准了麟游县唐九成宫遗址文物保护规划。规划提出,国家将以30年时间,投资6亿元人民币,整体搬迁麟游县城,分3期对九成宫遗址系统开发,复建隋唐大型宫殿,新建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这标志着麟游县县城整体搬迁,只是个时间问题。2019年宝鸡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眉县撤县设市、凤翔撤县设区、麟游县城整体搬迁。2021年宝鸡第一个利好消息就是凤翔撤县设区得到国务院批复。

红色之光

2017年4月24日,陕西省政府把麟游县九成宫镇等6个镇划为革命老根据地,麟游县成为宝鸡市首个革命老区县。为什么会是麟游县呢?翻开《麟游县志》(1993年版),打开麟游县党建网,就会找到答案。原来在1949年前,麟游是西府武装斗争的一面红旗,麟游县被批准为革命老根据地,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西府武装斗争的许多第一就发生在麟游这块红色的热土。1928年4月王泰吉领导发动了第一次麟游武装起义,这是西府第一次武装起义;1929年赵伯经任甄寿珊部警卫三营营长,同时兼任麟游县县长,这是西府第一个由共产党员担任的县长;1931年12月,赵伯经组织了第二次麟游武装起义;1932年 4月,闹红十多年的麟游百姓,主动提供军需、站岗放哨、传递情报,使得起义部队得以休整并安全撤离;1932年8月,赵伯经在丰塬村成立了宝鸡第一支游击队; 1937年西府唯一的抗日义勇游击队在麟游成立,进驻两亭镇;1946年6月,陕西省工委派麟游籍党员刘章天、赵杰,在火石山成立了西府第一支武工队----麟扶岐武工队;1946年下半年,为确保王震率三五九旅突围回归延安,毛泽东急信圈点麟游武工队。其中 8月 10日的信中说:“请派出几支武工队性质的游击队,策应李先念、王震,创造游击根据地,以利将来之发展。麟游为中心一支,约三至五个连……分散于泾渭之间、陕甘之间十余县……或先派出麟游、两当二支,每支数目较小?请你召集有关同志讨论见复。”这封信两次提到了麟游,且要将麟游作为游击队活动的中心地带,足见麟游在领袖心目中的战略地位。1949年宝鸡两次解放战役中,贫穷的麟游县支前规模空前,确保了扶眉战役顺利进行。

麟游红色的火种源于两个早先觉得的麟游青年赵伯经和刘耀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年(1921),赵伯经、刘耀庭考上了三原省立师范。1923年赵伯经、刘耀庭回麟游成立雪耻救国会,在县城组织游行,抗议丧权辱国条约。1926年、1927年赵伯经、刘耀庭先后加入党组织,成为麟游最早的共产党员。1927年赵伯经、刘耀庭在县城西巷高小建立了麟游第一个党小组,组长为赵伯经,1928年赵伯经、刘耀庭在县城西巷高小建立了麟游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任书记为刘耀庭。1938年接替赵伯经担任中共麟游县委书记的王乐天,就是赵伯经介绍入党的麟游第一批党员。王乐天烈士1944年被国民党政府杀害于宝鸡西门外,时年39岁。

麟游县已开始对“麟游革命烈士纪念园”“麟游阵亡烈士纪念碑”“中共麟游总支·中共麟游特支”旧址等进行升级改造,使麟游红色基因可看、可听、可读,以便人们凭吊缅怀先烈。

大骨节病

在宝鸡三区九县中,麟游地方病最多。主要有克山病(吐黄水病)、甲状腺肿病(瘿瓜瓜)和大骨节病(柳拐子病)。民国时就有,解放后,经过科学施症,克山病、甲状腺肿病在上世纪80年代前已得到有效控制。大骨节病主要侵害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导致关节软骨坏死,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严重者蔓生出侏儒病。改革开放前,麟游人把小孩从小送到凤翔、岐山、扶风亲戚家换水,就是为了预防得大骨节病。

麟游大骨节病主要患区为页岭南北。1956年5月,国家卫生部安排苏联乌洛夫病(即大骨节病)专家汝拉夫廖夫到麟游调查大骨节病和侏儒病的发病原因。1957年开始有计划防治,1970年开展防病灭病群众运动。据1978年麟游县大骨节病普查显示,大骨节病患者超过1.7万人(全县7.49万人),患病率高达28.89%,这意味着,当时每10个麟游中,就有3个患有大骨节病。改革开放前,人们一提起麟游,便会随口而出“麟游拐拐”“男人比女人低”,也使麟游人感到愤慨与无奈。1984年6月18日,麟游人原水电部监委书记王自强写信, 呼吁国家及早把麟游县人民从病魔的痛苦中解放出来。王自强书记的信对促进大骨节病彻底根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对家乡脱贫致富的最大支持。

在大骨节病的诊治中西安医学院殷培璞教授至功居伟。殷教授找到了病根,提出的“吃杂、改水、讲卫生”防治措施效果明显,并在崔木镇杨家堡村成立“防病育才学校”,开展晚期大骨节病手术治疗,给乡镇卫生院培养防病人才,把余生献给麟游人民,并把骨灰安葬在崔木镇,被麟游人称赞为“白求恩式的好医生”! 同时,全县大力推广以“吃杂、补硒、改水、讲卫生、中医治疗”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2004年麟游大骨节病基本得到控制,儿童患病率由1982年的50.5%下降到了2.5%。现在,麟游儿童没有新发大骨节病。

大骨节病的彻底根治,不但使麟游人摘掉了戴了近百年的“麟游拐拐”的帽子,同时,经过扶贫搬迁、改水、改粮、科学补碘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彻底根治了麟游山里人不卫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农村的人居环境、农民的健康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实地调研了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治工作,把中央防治地方病,维护人民健康的温暖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

氧吧麟游

隋唐离宫,成亦森木,毁亦森林。清《光绪县志》载:隋时麟游境内松林葱郁,林木密茂,横贯页岭,覆盖全县。崔木镇洪泉村洪武庙后高23米、胸径87公分的黄松见证了页岭曾经的茂密。仁寿宫规划宏大,需要的木材多,若不是麟游本地充足的森林资源支撑,即使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再精巧,尚书右仆射(宰相)杨素监工再得力,短短的2年时间也建不起仁寿宫。页岭的森林隋建仁寿宫时,砍伐殆尽,导致气候变坏,水土严重流失。离宫建成后第59年,即永徽五年(654),麟游暴雨,山洪冲淹九成宫,死军民三千余人,若不是薛仁贵冲进寝室救驾,唐高宗危矣。离宫建成后第241年,即开成元年(836),离宫终遭灭顶之灾,被泥石流埋在山脚下。毁林者终于食到恶果。

虽清代广植核桃,林木资源有所恢复,但民国移民垦荒,又在页岭修筑防御工事,采伐核桃树做枪托,森林资源又陷入匮乏境地。1949年麟游全县仅有天然杨树林5.6万亩,山岭多灌木,森林覆盖率仅2.2%。建国后,历届政府坚持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东边柿子中间桑,西边核桃满山岗,北边花椒和红枣,页岭南北林带网”,遍植洋槐(刺槐)林,建立了国营安舒庄林场,国营长益庙林场。1978年11月麟游县被列为“三北”(西北、华北、东北西部)防护林工程建设重点县之一。1981年开始飞播造林。2013年荣获国家绿化模范县。截止2019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5.5%,林木绿化率达到64.5%,空气质量稳居关中地区前列。麟游县2019年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组织评为“中国天然氧吧”。现在,麟游境内山清水秀,生态良好,年均气温9.1℃,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21.7℃,隋唐朝“安体之佳所,养神之胜地”美誉重归。

洋槐树特别适宜在渭北旱塬沟壑区生长,洋槐花季长,是最好的蜜源。目前,麟游有50多万亩洋槐林,永寿有40万亩洋槐林,扶风野河山有40万亩洋槐林。这三个县无污染,产的纯天然槐花蜜深受市场欢迎。麟游每年能产优质槐花蜜约1200吨,成为农民一个支柱产业。每年一到5月,满山遍野槐花飘香,各县争相举办赏槐花节,吸引游客。2018年“永寿槐花蜜”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地理标志产品,麟游得加把油。

原来只知道被誉为中国现代林业的奠基人、“林业白求恩”的德国林业专家芬茨尔,1934年在眉县齐家寨建林场,原来芬茨尔1935年曾到麟游石臼山、招贤考察,建议引进德国刺槐,但当时没有引起人们重视。

脱贫之路

由于交通偏避,远离国道、铁路,“一五”“三线”国家在宝鸡工业布局,与麟游无缘,麟游一直是个纯农业县。上世纪八十年代麟游县产业结构单一,“望天田”多,小麦、玉米产量低,吃粮靠国家返销,财政靠国家补贴。1949年麟游小麦亩产70斤,1985年麟游小麦亩产112.52斤。1985年麟游全县人均纯收入不足150元,1986年被确定为331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之一,是当时宝鸡唯一一个国家级贫困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被确定为六盘山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县。

麟游苦甲天下,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32年来,麟游人一直挖“习惯穷、甘愿穷、争当穷”“睡着等救济、躺着等帮扶”的穷根,一直探索脱贫之路,从“从压夏扩秋、稳粮扩经”“东部苹果西部菜、中部畜牧+药材”到 “主攻畜牧、发展林果、壮大工业、开发旅游”,麟游终于找到适合本地的经济发展之路。靠特色产业促增收、移民搬迁挪穷窝、稳岗就业提收入、项目建设强基础,2018年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麟游经验和麟游模式被中省肯定。2020年麟游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955元和12336元。2021年2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麟游县李武发县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32年来,麟游人一直苦苦找寻一个稳定高效的农业产业。在麟游,养殖布尔羊(以南非荷兰移民的后裔“布尔人”的称谓命名,布尔即农民)曾经成了脱贫致富的代名词。麟游人忘不了布尔羊产业曾经有过的辉煌,忘不了“2002第一届中国·麟游布尔羊节”上,一只种羊以8.5万元竞拍高价成交的纪录,忘不了羊市长王宏对麟游人的厚爱。虽然布尔羊最终没有成为麟游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但麟游人大大推动了布尔羊在中国的繁殖与推广,麟游被誉为布尔羊之乡当之无愧。当年植树造林时,人们想不到不起眼的洋槐树,多少年后成了麟游人的摇钱树。在麟游,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粮食填肚子,核桃挣票子。”经过政府引导,麟游农民广植核桃园,把这个昔日没人管的“懒庄稼”当作“金蛋蛋”来精细作务,2020年全县核桃面积达26.3万亩,年产值近亿元。经陕西省质检院检测,麟游核桃蛋白质含量为21.6%左右,远高于其他同类产品;脂肪含量61.5%,含油率达到60%以上。2014年麟游县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2018年麟游核桃获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从2016年起,麟游大力培育药材产业,柴胡、黄芩、板蓝根、牛蒡子、穿地龙、丹参等种植已形成规模。玉米一直是麟游的传统主导产业,麟游人习惯把玉米存放在房前屋后自制的木栅栏内,不管走进那个村子,街道两旁金灿灿的玉米粮仓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麟游昼夜温差大,玉米生长期长,矿物质元素高于其他产地8-10个百分点。随着人们养生观念的提升,麟游玉米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2020年上半年,国内著名农业龙头企业广州海大集团、北京大北农集团分别投21亿元、11.5亿元,在麟游建设生猪生态养殖项目,项目建成后,麟游将变成陕西重要商品猪基地,同时,会带动玉米等饲料产业的扩大。

在麟游帮扶的日子里,跑遍了市级部门、企业包抓的村子。看到了镇村干部“眼睛一睁,忙到天黑”的辛苦和扶贫干部引种的架豆王、金银花、柴胡丰收后给贫困户带来的喜悦,听到了群众对扶贫干部由衷的赞许和许多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见证了贫困户靠贷款养牛、养猪脱贫,靠进城打工脱贫的过程和麟游许多村子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过程。

宝鸡煤都

宝鸡是陕西省第二大工业城市,2002年在麟北煤田发现以前,宝鸡却是一个缺煤地区,仅有的陇县戚家坡和麟游北马坊2个小煤矿,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发展和群众生活需要。

麟游北马坊煤矿的开采,最早始于明清,民国时由私人投资开采。建国后,先后由麟游县开办煤矿,麟游、凤翔、扶风开办国麟凤扶煤矿,1975年宝鸡市接管,改为宝鸡市北马坊煤矿,年产煤30万吨左右,因矿产资源枯竭,2014年停产。

麟北煤田位于麟游县北部,分布在页岭南北,东西长68公里,南北宽30公里,已探明煤炭储量30亿吨,远期储量50亿吨,为陕西省已探明的第二大储煤区。其煤质具有低灰、特低硫、特低磷等特点,属于特高热值的长焰煤,是良好的动力用煤和化工用煤。

2006年麟游县开始申报煤炭资源开发项目,2008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命名为: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规划建设郭家河(年产500万吨)、园子沟(年产800万吨)、招贤(年产240万吨)、崔木(年产400万吨)、丈八(年产150万吨)五大矿井,煤炭生产总规模为每年2090万吨。郭家河(徐矿集团控股)、崔木煤矿(东岭集团控股)、招贤煤矿(皖北煤电集团控股)、园子沟煤矿(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自2012年起陆续建成投产。郭家河煤矿按安全型、智能化、生态化的中国煤炭工业第四代矿井设计建设。有幸参观了被誉为“花园里的煤矿”----郭家河煤矿,彻底颠覆了煤矿在脑海中的印记,整个矿区环境优美,不见一点粉尘。

煤矿建成了,运输成瓶颈。曾经有许多年,麟游出山的仅有3条道路:G342 (麟眉路,县城至岐山蒲村)、G244(两亭至凤翔糜杆桥)和S104 (凤麟路,凤翔姚家沟至良舍,翻越十八岭),因拉煤车多,轮番封闭,拉煤车一堵几公里长,安全、环保等社会问题频频发生,尤其是冬天。也影响了麟游人的正常出行。去麟游扶贫,好几次都堵在十八岭,上不去,下不来。

2016年宝麟铁路的开通,有效缓解了宝鸡二电厂、凤翔长青工业园 150万吨甲醇项目的用煤压力,但公转铁在落实过程中不尽人意,曾经出现宝麟铁路吃不饱,无货可运的尴尬境况。2020年疫情期间,公路交通运输受到管制,宝麟铁路优势凸显,及时缓解了宝鸡、杨凌等供电供热企业原煤库存告急,一时传为佳话。未来宝麟铁路向东与崔木煤矿联通,向北延伸至煤炭储量63亿吨的灵台矿区。麟游通用机场已获批,已开始在桑树塬征地。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具有强大的产业发展张力。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能源资源,总有枯竭的那一天。如何把煤炭资源利用好,减少原煤价格波动,增加附加值,近年来,麟游县以煤为基、绿色开发、多元发展,在延长煤炭产业链上做文章,走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煤炭产业与电力、化工、建材等上下游产业的有机结合,实现煤向电力转化、向油气转化、向化工产品转化,不断拉伸产业长度,增加产业厚度,推进煤炭资源转化增值,真正使煤炭成为富民强县支柱产业。可以预见,天堂循环经济科技工业园区将成为宝鸡能源化工发展的主战场。2020年麟游引进的总部企业多,与煤的吸引力是分不开的。如果煤经济能助县城整体搬迁、九成宫遗址开发一臂之力,那么,“东方庞贝”的魅力将是未来麟游经济的增长极。

旬(邑)凤(翔)高速连接了G69(银百线)、G70(福银线)、G85(银昆线)等多条国家高速公路,是一条真正意义的扶贫路、联网路和开发路。麟游段建设已基本完工,等待验收通车。旬凤高速的通车将结束麟游无高速路的历史。麟(游)法(门寺) 高速连接G30(连霍线),已开始征地。两条高速的开通,将大大缓解麟游的运煤压力,方便麟游人的出行,使麟游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千年九成宫,丝路新麟游。”往事越千年,偏僻、贫困已不是麟游的代名词,风流看今朝,9.23万麟游儿女正撸起袖子加油干,追赶超越谱新篇,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成了麟游的新名片,麒麟祥游之地定会是一个风调雨顺、安居乐业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