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曲悲歌,唱尽鄂温克人百年沧桑——读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人生佳茗 2024-01-12 发布于云南

    对迟子建的这本《额尔古纳河右岸》算是久闻大名了,网上炒的很火热。据说它被誉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董宇辉说想把它刻进自己的墓碑。我这个人不喜欢跟风,所以一直没有读。后来是在视频号上看见有人推荐“必读的8本茅盾文学奖作品”,发现只有《额尔古纳河右岸》没有读过。一位很投契的小友也给我推荐了迟子建的文字,说叫我一定要读读。于是就在当当网上下单了她的两本书,一本《群山之巅》,一本《额尔古纳河右岸》。

    读第一章用了一个上午,哭了两场,然后眼睛就红得不得了,到晚上也没能消散,被夫君好一顿数落后,我就没敢再接着读。停了两天,眼睛滴了眼药水后终于不红了,于是再也按捺不住,一气呵成把它读完。

   《额尔古纳河右岸》以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最后一个狩猎民族”——鄂温克人的百年沧桑。他们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信奉萨满,逐驯鹿而搬迁、游猎。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他们独特的民族风俗,强烈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令人伤感、震撼、感动。

    关于这本书的介绍和评论文字,网络上大同小异的已经很多,我就说说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吧。

鄂温克人对大自然的爱护让人热泪盈眶

    文章开头的那句:“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可谓是神来之笔,让人瞬间“入戏”。在鄂温克人的眼中,树木、野兽、河流、天空、星月和人一样,是有生命和灵性的。他们从不砍伐没有枯死的树木,随着驯鹿的生长需要而迁徙,让森林得到休养生息。他们每次搬迁,“总要把挖火塘和搭建希楞柱时戳出的坑用土填平,再把垃圾清理在一起深埋,让这样的地方不会因我们住过留下疤痕,散发出垃圾的臭气”。

    他们沉醉于河流和山林,生于“风声”,最后又被埋藏于风中。九十岁的酋长妻子这样叙述:“风能听出我的病,流水能听出我的病,月光也能听出我的病。病是埋藏在我胸口中的秘密之花……我这一生能健康地活到90岁,证明我没有选错医生,我的医生就是清风流水,日月星辰。” 

    小说中有一个情节:爱而不得的年轻男子金得,上吊自杀时选了一颗枯掉的大树,因为按照鄂温克人的风俗,上吊自杀的人要连树木也一起烧毁,金得在绝望离开人世时也不想害死一颗活着的树木……此时此刻,当我回想这个情节,依然忍不住热泪盈眶。

鄂温克人对神灵的敬畏、对生命的大爱闪烁着神性之光,散发着人性之美

    鄂温克人虔诚相信万物皆是神,对生灵尤其是树木和驯鹿“玛鲁王”怀着崇高的敬畏。每个部落都会诞生一个有着超常能力的萨满,萨满跳神可以驱赶病魔,而这种治病方式的代价却是一命换一命。小说中的萨满尼浩为了救治别人而失去自己的三个孩子,却依然坚定地履行萨满的职责,用上天赋予的神力守护族人。侵华日军吉田在目睹了一系列鄂温克人中发生的“神秘事件”后说:“你们的舞蹈能让战马死去,你们的音乐能让伤口结痂。

    ”作者这种“魔幻”叙事方法,读起来那么让人不可思议,却又那么地真实、生动。它超出我们当下的尘世经验,显现出清新、原始的格调,闪烁着神性之光,散发着人性之美。

鄂温克人纯粹、自然、干净、热辣的爱情让人心醉神驰

    书中描述了达玛拉和林克、尼都萨满两兄弟之间的爱情,女主人公和她的两任丈夫拉吉达、瓦罗加的爱情,伊万和娜杰什卡的爱情,鲁尼和妮浩的爱情等等……他们的爱情那么纯粹、自然、干净、热辣,没有太多复杂的缘由,就是男女之间源自生命深处的相互吸引。他们每晚在希楞柱中制造出的那些的“风声”,是情到深处的自然爆发,是水乳交融的生命欲望,读来让人心醉神驰。

    在他们看来,“男人的爱就是火焰,你要让爱你的姑娘永远不会感到寒冷,让她快乐地生活在你温暖的怀抱中。”这样的爱情,在当下,已经很少见到了吧?现代人的爱情,掺杂了太多世俗的规矩和算计,男人缺乏太阳般的热情和温暖,女人少了月光般的柔情和包容。我们吝于交付真心,更不可能再有飞蛾扑火的勇气和决绝。

鄂温克人温暖包容、不离不弃的亲情让人温暖感动

    以“乌力楞”为生存单元的鄂温克人,驯鹿是大家的,打猎、捕鱼的所得全都按人头平分,大家分工合作、各有所长,每一个成员都是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搬迁的时候,老人和病弱者骑在驯鹿上,年轻力壮者走路。大家彼此熟悉每一个生活细节,互相关心帮助。族人们包容了因情感受伤变得尖酸刻薄、常常对人恶语相向的依芙琳,以及被狼群咬残一只腿后自暴自弃、邋遢冷漠的达西;尼都萨满和弟弟林克一起爱上同一个姑娘,在以射箭决胜负的最后关头,却不愿意让弟弟失望而射偏了箭……

    读这些情节,让人感到温暖,也让我感叹:在当下这个时代,很多人热衷于在网络上为素未谋面的人落泪、呐喊,博取眼球,却不愿意关心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不愿为自己的父母和手足付出一点亲情温暖。在现代人看来,生活在深山老林中的鄂温克人是愚昧而落后的“野人”,但在对待亲情、爱情方面,实在不好说,我们今天的现代人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

鄂温克人自由浪漫的生活让人向往

    鄂温克人热爱自由浪漫的生活,他们即兴而歌,喜怒形于色,与山川明月为伴,拒绝因融入现在文明而失去自由。“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的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我的驯鹿没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他们蹲进监狱,听不到那如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的一颗心仿佛沉浸在透过树木洒下的月光中,尽情呼吸、自由舞蹈。也许,在现代人看来,鄂温克人的物质生活是贫乏的,生活是单调的。但他们拥有的心灵自由,是被现代生活所束缚和桎梏的人们所无法拥有和抵达的。

鄂温克人独特的生死观让人震撼

    鄂温克人认为,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到一个比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更好的世界去。书中描写了很多人的死亡,列娜、林克、达玛拉、拉吉达、达西、尼都萨满、瓦罗加、安道尔、依莲娜……他们有的是被自然灾害吞噬,有的是被森林野兽戕害,有的是自杀。每一个死亡都那么仓促,让人措手不及。但是鄂温克人却能以一份超乎寻常的心态来面对死亡,虽然也有悲伤、痛苦和眼泪,但更多的是温暖、希望和新生。其中关于列娜的果格力两个小孩子的死亡描述最让我印象深刻。

    列娜是在骑着驯鹿随氏族搬迁途中,因打瞌睡从驯鹿身上掉下去后被冻死的。“大家四处寻找,尼都萨满叹息了一声,说列娜已经和天上的小鸟在一起了。父亲说,他找到列娜的时候,她紧闭着眼睛,嘴角还挂着笑,好像在做一个美梦。”

    新的萨满妮浩去为其他部族的人跳神治病,想念额尼心切的果格力爬到树上等待母亲归来,却不幸坠落摔死。妮浩为果格力唱了最后一首歌谣:

孩子呀,孩子,

你千万不要到地层中去呀,是那么的寒冷。

你要去就到天上去呀,

那里有光明

和闪亮的银河,

让你饲养着驯鹿。

    每次读到这些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死去的场景,我都忍不住掉下眼泪。为这些美好生命的逝去而悲伤,也为鄂温克人这种将悲情与美相融合、深沉而悲悯的生死观而震撼。

鄂温克人在面对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冲突时的困惑让人深思

    本书的时间线从清朝末期、民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九十年代,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鄂温克族的文化和历史,也深刻感受到在社会转型时期,他们面对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在生存、生活和心灵方面受到的冲击。随着对森林的无情砍伐,现代文明的车轮碾碎了鄂温克人生存的环境,他们为此而困惑、痛苦、挣扎。女主人公的孙女、鄂温克族第一个大学生伊莲娜在拥抱都市生活还是回归山林部落中矛盾挣扎,无从取舍,最终溺亡在河流中的悲剧,让人痛惜之余也陷入反思:什么是真正的文明?一个人、一个民族,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舍弃自身的历史,融入所谓的现代文明,还是像暮年的酋长夫人和她的孙子安草儿一样,坚守最初的信仰,留守山林,做最后的“守墓人”?其实很多时候,大势所趋,也由不得自身的选择吧?

    书中有一段女主人公和他的丈夫瓦罗加的对话,两人对是不是让自己的女儿下山去学校念书,有不一样的看法:“我始终不相信从书本上能学来一个光明的世界、幸福的世界,但瓦罗加却说,有了知识的人才能有眼界去看到这世界的光明。可我觉得光明就在河流边的岩石画上,在那一棵连着一棵的树木上,在花朵的露珠上,在驯鹿的犄角上,如果这样的光明不是光明,什么又是光明呢?”     

    这样的争执,放在当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我的一位小友就因这段文字有感而发,这样写到:

    “我想起近日有亲人在纠结,她纠结自己的孩子应该在城市读幼儿园,还是应该留在农村老家读幼儿园。我又想起这两年搞得教育届风雨飘摇的“双减”。到底什么样的教育能比得上河流边的岩石画和花朵上的露珠啊?

小友的公众号↓

    掩卷之余,我的心沉浸在悲伤、困惑、无助、迷茫中。

    有人说这本书很治愈,但读完后我的感觉却是相反的,我在低落消沉的情绪中持续了几天难以走出来。我为书中一个个人物的死去流泪悲伤,为鄂温克人最后的结局困惑迷茫。离开山林的鄂温克人,也许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是格格不入的存在,是精神的移民。在现代文明教育下成长的我们,面对无从选择的生活,如果丧失内心丰饶的“山林”,也时常有这样的孤独和哀愁吧?正如书中说的那样:“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一曲悲歌,唱尽百年沧桑。最后一个狩猎民族的鄂温克人,再也没法回归他们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世界上没有哪一道伤口是永远不能愈合的,虽然愈合后在阴雨的日子还会感觉到痛。”而我们总是在不断的受伤、不断的失去中,与命运达成和解。

    当我敲打完这篇文字,泪水再一次打湿我的脸庞。泪水,能冲刷一个人的心灵,让心灵变得澄澈而明净;泪水,也能滋润一个人的心田,让心田变得柔软而温暖,从而,让我们更懂得去爱、去珍惜。如果说这本书带给我一点治愈和温暖,就是这个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