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潮|从诗性哲学的观点看文言与白话的传承与断层背后的民族根脉与民族风

 夏德明 2024-01-13 发布于山东

      胡适等倡导“五四”新文化运动,无疑是华夏文明史上的断崖式的最具颠覆性的文化革命。
     从诗性哲学的观点看,对百年前的这场文学大变样,文化大风暴,文明大地震,人们的认识和反思还远远不够。
      因为这场文化运动,把古代中国与现当代中国,从文字表达上,文学风格上,文化精神上和文明传承上彻底割裂开来。
      华夏文字、文学、文化和文明带有强烈的撕裂性和阵痛性,感觉伤痕累累,而且影响巨大而深远。
      古今严重断层,丧失民族风,是一个世纪的华夏民族悲催,华夏文化悲歌,华夏文明悲剧。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漫长的文明演进里,也可能还带有延续性,甚至无法弥补。
       “五四”之前的华夏古典文学,从现在各学段课本上耳熟能详的文言文,如《春晓》,《静夜思》等一系列名诗;《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陈情表》等一系列古文,可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到浓厚的我们华夏民族文化、华夏民族精神、华夏民族风格、华夏民族文明的教化和熏染、陶冶和陶醉。
      “五四”后的课本,就华夏民族风来讲,就相对的少多了、淡多了。
       当然,“五四”运动以来也才上百年,与之前的五千年文明的灿烂辉煌没得可比。

       但是,在当今世界大融合的大前提下,如何继承和创新中国风,把古老浓厚、悠久淳朴的独具民族秉赋和质地、风格和特色发扬光大,处理好继承自己古典的与借鉴外来先进的辩证关系,才是华夏民族在当前世界立足之道,进步之基,创新之根,昌盛之本。
      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不仅是对我们传统的古典而言,也是对外来的而言。
      既不能数典忘祖,又不能崇洋媚外, 才是我们华夏民族当今的生存之警策,发展之告诫,强大之警惕,繁荣之忠告。否则我们华夏民族就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自我,甚至丧失自我,乃至自我堕落。
      而如何处理好文言与白话的关系问题,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确实关乎华夏民族的命脉与前途,值得民族大讨论,大探索,大融合。
      要知,如果我们把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发扬光大,那将是当今世界文明中最伟大的文明奇迹,饕餮盛宴。
        2024.1.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