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史探密:"云台二十八将"是怎样云集刘秀麾下的?有何启示?

 写乎 2024-01-13 发布于四川

作者:李大奎

刘秀持节出使河北,不到两年时间,就"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称帝于河北鄗城。此时,"云台二十八将"已全部云集于他的麾下,助其扫关中,取关东,平陇西,攻西蜀,大概十二年时间就一统天下,结束了新莽以来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

可以说,东汉大一统王朝的开创,"云台二十八将"功不可没。

那,光武帝刘秀是怎样将这些彪炳史册的将领集结麾下发出了耀眼光芒?不妨从"云台二十八将"的派别扼要说起。

一、"云台二十八将"的派别 

原来上应二十八宿的"云台二十八将",分属南阳派、颖川派、渔阳派、上谷派、巨鹿派、信都派等,多以地方豪强为主。

南阳派有邓禹、贾复、岑彭、马成、陈俊、任光、刘隆、藏宫,其中邓禹是刘秀的太学同学,刘隆是宗亲,藏宫是家将。

颖川派有朱祐、冯异、祭遵、铫期、傅俊、坚镡、王霸、杜茂、马武,其中王霸是同学,朱祐是家将。

渔阳派有吴汉、景丹、盖延、王梁,仅吴汉不属豪强,曾以贩马为生。

上谷派有耿弇、寇恂,巨鹿派有耿纯、刘植,信都派有李忠、万修、邳彤。

二、"云台二十八将"齐聚河北 

更始元年十月,当刘秀奉令以大司马头衔巡行河北后,"云台二十八将"便以不同方式集结在他身边鼎力相助、建功立业。

刘秀起先仅带随从24人,其中有"云台二十八将"之冯异、铫期、王霸、祭遵、蔵宫、朱祐等人忠心辅佐。

到邺县时,同学邓禹赶来,首倡平天下、建帝业的原始版"隆中对",刘秀帝业之路由此拉开帷幕。

刘秀到蒲阳时,弃郏县县令职务的马成又赶来投奔。到邯郸时,襄城校尉傅俊至。到育县时,骑都尉耿纯率宗亲宾客二千多人报到。

行至卢奴,誉为"北道主人"的少年英雄耿弇慕名相投,为刘秀得上谷、渔阳两郡的支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到信都时,太守任光与部下都尉李忠、信都令万修及和成太守"药王"邳彤纷纷加盟。

刘秀拿下费县,昌城豪强刘植闻讯据城相迎,为拿下真定穿针引线。

进抵柏人城,汉中王刘嘉举荐了贾复、陈俊。兵行上谷、渔阳,寇恂、吴汉、景丹、盖延、王梁归位。

定河内时,岑彭、刘隆入列。河北招兵,又招来杜茂、坚谭。

马武是最后一个归顺的云台将领,他早期入绿林军,后追随更始政权的尚书令谢躬,谢躬死后,转而投奔刘秀。

这就是"云台二十八将"归入刘秀麾下的大致过程。

三、"云台二十八将"何以积极响应刘秀? 

他们当中,有追随刘秀两兄弟的家将臧宫、朱佑,有刘秀太学念书时的同学邓禹、王霸,有宗亲刘隆、刘植,也有起初效力于王莽新朝或更始政权的将领,还有特别仰慕刘秀愿意追随他打江山的如耿纯、耿弇等少年英雄,亦有经邓禹、冯异举荐的贾复、吴汉、陈俊、铫期等等天纵英才……

这些威加海内的"云台二十八将"何以都积极响应那时尚属一介草民的刘秀?就因为时人崇尚图谶,"刘秀当为天子"这一向心力之故?

这当然是重要的原因。不过,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位面之子"的刘秀本身"文武双全",其实并非普通草民那样简单。

刘秀不仅是"汉高祖九世孙"、南阳豪强刘良的侄子、豪侠刘縯的亲兄弟,还在京城长安的太学念过书,拥有响当当的太学生、刘氏宗亲和南阳豪强三大身份,可谓"文武双全"的当世青年才俊。

兼之他在关键的昆阳大捷中,以少胜多,既打出了军威,又打出了"偏将军"的名声。

如此显贵的身份、英雄般的光环效应以及与当时普遍"人心思汉"的背景一结合,刘秀自然成了独一无二的天选之子。

也就赢得以地方豪强和有识之士为主流的"云台二十八将"衷心相助,还得到深处底层的老百姓全力拥戴。

特别是将星林立的"云台二十八将",总体上都属南阳派、河北帮,是全力拥护刘秀恢复汉室一统天下的。

切如追随刘秀的同学邓禹所言:"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我得为明公效尺寸之力,垂功名于史册。"

四、启示 

这就是"云台二十八将"在短短两年时间全部集结于刘秀周围的根本原因。

毕竟乱世期间,时势造英雄之下,良禽择木而栖,哪个英雄豪杰不期望能有用武之地,得以一展平生抱负?

要实现这一宏愿,关键得投明主才行呀!

刘秀正好是天选的明主,他出使河北正势单力薄,急需忠心耿耿的天下英雄响应。

如此双向奔赴,便形成了明君与良臣千载难逢的风云际会。"云台二十八将"的应运而生,恰如唐太宗时期的"凌渊阁二十四功勋",成就从龙之功,名垂青史。

这也充分说明"一介草民"刘秀的实力了得。正谓"打铁全自身硬"。

刘秀若不"文武双全",没有加持的英雄本色,"云台二十八将"不见得都会为他死心塌地追随他,有可能大打折扣呢。

"云台二十八将"中的耿纯恳谏刘秀千秋亭称帝时,就曾坦率地一语道出实质:"大家抛家舍业,出没于矢石之间,跟着你出生入死,就为了`攀龙鳞、附凤翼',如果你一直拖延不称帝,时间久了人心就会散……。"

综上而言,"云台二十八将"能齐聚刘秀麾下忠心耿耿地效力,核心在于刘秀自身具备的硬实力,其次才是刘秀"天选之子"的巨大影响与冥冥中拥有的好运加持。

可见,一个人唯有硬实力与软实力兼备时,梦想的实现才可能是"探囊取物",不过时间的早晚罢了。

是为记。

作者:李大奎,七0后,贵州湄潭人,法学学士,"红学"与汉史研究者。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