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学森领导的人体科学研究对中国科学到底有多大价值!

 扫地僧一一 2024-01-13 发布于江苏

图片

钱学森是研究系统科学的,他深刻地认识到西方系统科学的局限,并同时认识到中医学中系统思想的巨大价值,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将推动新一轮的科学革命,使中国科学后来居上。

钱学森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们对已有的系统知识加以综合,那将引起一场21世纪新的科学革命,这'也许是比20世纪初的量子力学、相对论更大的科学革命’。”

事实正是这样,系统理论从它建立的一开始,便强烈地预示了自然界的统一性,大至星系、星体,小至分子、原子,中至生物、人、人类组织,它们都是呈系统的,如果我们揭示了这个系统学规律,那么我们就可以一通百通,理解宇宙万物的存在。而这也将证实人们长久以来的信仰,宇宙万物是严格按照一个必然性规律运行的。

现有的西方科学看似富丽堂皇,但其实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前提假设之上的,它一不承认物质在空间中的连续性,使生命问题不可认识,二是不承认物质彻底的统一性,使普遍联系问题不可认识。没有了这些核心问题的解决,整个西方科学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架子,它解释不了任何系统秩序的存在,更解释不了人。
而我们的中医学则不一样,它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系统科学之上的,只是这个科学体系现在我们不理解罢了。看看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就知道了,真正的区别只有两点,一个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一个是对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认识,西医基于观察不到就不存在的理由否定了这些关系,才造成了中西医之间的矛盾,如果这个矛盾化解了,中西医就可以汇通如一,成为统一的医学体系。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也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而研究整体与局部的科学理论就是系统科学。而西方的系统科学根源于还原论,它对这些关系几乎一无所知。
钱学森领导的人体科学研究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系统科学指明了方向,我们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系统科学理论,还要了解它的局限所在,并在中医学中汲取营养,从而站在西方科学的肩膀之上实现全面的突破。
西方科学的问题在哪?现在已经越来越清楚了,那就是前沿假设与自然事实不符,而中国的气一元论假设才是更接近自然事实的,只有在这个假设之上重建西方的系统科学,才能够解决生命问题和普遍联系问题,为建立全新的系统科学体系奠定基础。
事实上,中医学中确实隐藏着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体系,看看气一元论就知道了,它用一种物质的聚散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而聚就是物质系统的产生,散是物质系统的灭亡,物质聚散的规律就是物质系统的生死规则。也就是说,在气一元论假设之上,它只可能走向系统论,绝不可能走向还原论。
中医学是用阴阳五行学说来描述这个系统科学体系的,当我们把阴看成是气之聚,即物质的有序状态,有中心和层次的物质系统,把阳看成是气之散,即物质的无序状态,无中心和层次的混沌空间,把五行看成是对气聚散这种运动的细化,其中的科学原理就显现出来。
显然,物质由阳至阴的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产生,由阴至阳的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灭亡,阴阳学说就揭示了物质系统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规律性。同理,物质由散到聚就是木,由聚到散就是金,聚增散减就是水,散增聚减就是火,周期性聚散就是土,这样一来,五行学说就成了揭示系统内部物质运动规律的学问了。它和阴阳学说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体系。
一旦把阴阳五行学说讲明白,一场更伟大的科学革命就产生了,而中国将凭借这场科学革命迅速战胜美国,重回世界之巅。由此可见,钱学森研究人体科学的意义,它是推动新一轮科学革命的前奏。
可惜的是,中国主流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崇洋媚外,把中医视为不科学的东西加以否定,尤其是对钱学森领导的人体科学研究扣帽子,打棍子,并污为伪科学,从政治上打倒了它。中国人体科学期刊被封,各大学研究机构被撤,大量研究人员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这对新一轮科学革命在中国发生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如果当时继续研究下去,恐怕科学革命早在20年前就发生了。
现在中国正处于中美争霸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一场科学革命来振奋精神,激活经济,强大军事。因此,重新重视人体科学研究意义重大,它可以看成是新一轮科学革命能否在中国产生的晴雨表!
想了解新一轮科学革命的灵魂,就订购《系统的世界》这一本书!

了解东方科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读《系统的世界》!

《系统的世界》是用一种物质(气),一个原理(阴阳变换),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上至星系、星体,小至分子、原子, 中至生物、人、人类社会。这其实是东方科学的精髓,如果你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东方科学,本书是你不二的选择!本书26万字,定价58元。目录见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