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00字总结,教你解决盖碗泡茶会漏水的问题,原来方法这么简单

 小陈茶事 2024-01-13 发布于福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天气越冷,越是食欲大增。

南方人过冬的架势,很好笑,选一个风大的日子,最好还能下点毛毛雨。

彼时,立刻呼朋唤友,吃点猪肚鸡汤补一补。

忽然觉得,我们就跟植物一样,天一冷,人也阴沉下来。

植物必须要有合适的空气、土壤、水,才能长得枝繁叶茂。

而人类,则需要暖气、热茶、热汤,随时把周身血液活起来,才能精力充沛。

为了提升精致感,还需准备一些茶点(其实是担心茶醉)。

当李麻花亲自动手,失败N次以后,才想到,原来柜子里还藏着一台面包机。

只不过,以前我们吃腻了面包机做的吐司,把机器束之高阁。

于是乎,某天下午,李麻花用一种请高人出山的心情取出面包机,开始做面包。

隔了半个小时,房间里就飘出面包香味,闲置的果酱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香甜诱人,慰藉着试茶后,眼斜嘴歪,以及空荡荡的肠胃。

很多时候,不得不承认,人会累,但机器不会。

再生出一种天马行空的想法,未来如果能发明出一类智能机器人,输入指令,能自动识别茶汤的香气和滋味,并且按照程序辨别品质,就好了。

【画外音】李麻花:“除非我们能像马斯克那样,赚到那么多钱,变成世界首富。”

《2》

未来的事情,就留给未来吧。

毕竟,泡茶这件事情,还是自己亲自进行比较好。

虽然机器人可能更加防烫,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烫”,但盖碗这个小玩意儿,它们未必能学会用。

有些人说,盖碗是非常现代的泡茶工具。

的确,在古代,泡茶大都是用壶。

至于传统的三才盖碗,出现时间也很早,不过不是用来泡茶的,过去的职能是喝茶。

主要用于盛茶,招待客人。

比如那句出自鲁迅先生的,他个人对于喝茶的看法——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在这个情景里,盖碗亦是喝茶之用。

但到了如今,常规泡茶,差不多清一色,都是盖碗的天下了。

是因为壶不适合泡茶了吗?

也不是,只是盖碗更方便罢了。

使用盖碗泡茶,投茶、注水、出汤,末了再上下用力点几下,沥干最后的余水。

整套流程,一览无余,把握得一清二楚。

即使是平时很少泡茶的人,多用几次,就能轻松上手了。

虽说上手容易,可想要熟练操作,并且不出错,不翻车,不摔碗,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比如,有茶友提了一个非常细节的问题:“用盖碗出汤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挂水’?”

所谓“挂水”,茶友对它的定义是,茶汤从盖碗里倒出来的时候,会不受控制得顺着碗壁往下淌。

结果就是,大部分的汤水,进了公道杯。

另有一小部分“不听话”,滴到了桌面上,破坏了原本的干净整洁度。

其实,这原本不算是稀奇的现象,不少茶友都有类似的经历。

洒了几滴茶汤出来,用一块茶巾擦干就好,不影响喝茶。

但是,对于一些比较追求完美的朋友来说,就不太能妥协了。

当然,面对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是正确的态度。

《3》

盖碗出汤不顺畅,主要和两个方面有关系。

第一,盖碗的器型问题。

日常我们使用的白瓷盖碗,是标准器型,110毫升容量,肚子大,碗口宽,能容纳下各种条形大小的茶类。

并且,之所以不会烫手,除了足够熟练以外,还和一个细节有关系。

那就是,碗沿。

碗沿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出汤时,能给水“引路”。

众所周知,水是软的,没有形状的。

所以,就需要一个明确的指引,才能让它从盖碗的开口一侧,流进公道杯里。

碗沿之于盖碗,就像屋檐之于房屋。

有了顶上的檐,雨水才不会乱流,能够被乖乖引导到某个固定的位置,再流下去。

同理,盖碗里的茶汤,也会顺着碗沿的指引,顺畅地流进盖碗里,呈现瀑布状出水。

而不会分成几股水乱流,或者乱窜到盖碗的碗壁上。

所有的茶汤,都能齐心协力,汇入公道杯,不至于浪费好茶,还能保证桌面的干净整洁。

反之,无沿的盖碗,使用难度就更大了。

没有沿,或者沿很窄,水在倒出时,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四处乱窜。

它们很难乖乖听话,拧成一股,而是从不同的位置流出来,东一些,西一些。

不仅弄湿了茶席,还会烫伤手指。

正因如此,泡茶选择一个宽碗沿的盖碗,尤其重要。

此外,宽阔的碗沿,还能防烫。

即便是盖碗里盛满了沸水,遇到向外延伸的平面,也会自动散热。

所以,我们将手指搭在碗沿上时,体感是温温的,不会烫手。

如此一来,就能顺利提起盖碗,完成出汤了。

《4》

第二,用盖碗的手法问题。

有些时候,盖碗选对了,手法却没有跟上。

到头来,整体效果还是不佳。

盖碗出汤时,茶汤容易乱窜,还和注水量多少、手腕翻转的角度等方面有关系。

注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标准量是略低于碗沿,这样合盖出汤的时候,茶汤不会溢出来。

若是溢出来,手指抓握上去,无疑是直接去碰沸水,肯定会被烫伤。

并且,溢出来的水,会把盖碗和茶盘都弄湿,影响美观。

手腕翻转的角度,也会影响出汤。

正常来说,刚开始的时候,要正向出水,到了最后,要更进一步的将手腕翻折,大于90°。

茶汤受到惯性,随着手腕翻折,垂直流入公道杯里。

最底下的余水,在手腕翻的角度更大以后,也会滴出来。

可假如从一开始,手腕翻折的角度就不够。

那么,盖碗里的茶汤,受到的惯性有限,便无法全部流进公道杯里。

不信的话,大家可以自行尝试。

实践以后,就能发现区别了。

《5》

泡茶的最高境界,就是和盖碗达成和解。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盖碗,哪种器型,哪种材质,哪种容量……都能手到擒来。

当然,这需要大量的经验加持。

而普通的茶客,更重要的,是挑选一只适合自己的盖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盖碗选好了,再多加练习,提升自己的手法。

那么,泡茶的动作,必定能行云流水,丝毫不拖泥带水。

泡出来的茶汤滋味,也是香清甘活,鲜香醇爽,尽显好茶风韵。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