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解读中国“深挖洞”(十一)

 青蒿绿叶 2024-01-14 发布于河南

编者按

深挖洞,原本是一个战争话题。在冷兵器时代,一座万里长城足以抵挡刀枪剑戟的进攻。火药兵器的出现,催生出炮台要塞式防御体系。而热核武器的诞生,深挖洞便成为现代防御的主要样式。深挖洞,也应是一个经济话题。防空洞既是防御工事、又是地下资源。平战结合,战备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深挖洞,这个曾经席卷神州大地,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一场群众运动,缘何而起,当年盛况,后来发展,未来走势……晓坛先生以纪实文学的形式描述了这一史实。从本日始不定期连载,以飨读者。


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解读中国“深挖洞”

第十一章 洞天禁忌

图片

(36)禁忌来源于教训,重庆“六·五大隧道惨案”经久难忘;洞天生存环境,需要科学的试验。

禁忌,词典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犯忌讳的话或行动,并指出旧时的许多禁忌大多与迷信有关;一种是指医药上应避免某种事物,如禁忌油腻。本文所说的洞天禁忌,是指地下工程或地下空间应禁止或忌讳的事项,它与迷信无关,都是经验教训的总结和科学试验的结果。

经验教训是从成功或失败中取得的认识,尤其从教训中取得的认识让人经久不忘。因此,根据经验教训得出的禁忌特别有约束力。

上个世纪40年代初,在“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曾因日寇飞机轰炸而引发过一起震惊中外的“六·五大隧道惨案”。当日寇飞机轰炸时,躲藏在隧道里的人们不顾一切地向洞口挤去。由于出入口栅栏门是由里向外关闭的,汹涌的人群一下将栅栏门死死压住而无法打开。在拥挤之中,有的人被挤倒,遭践踏,青壮年凭借自己的体力,拼命地向洞口挤去,致使靠近洞口处堆成了厚厚的人墙。

据幸存者回忆:起初只感觉头脑发闷,大汗淋漓,渐渐身体疲软,脚底发烫,呼吸困难,许多人都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衣裤撕烂,心中有一种无可奈何的痛苦。有的人把口张开用嘴唇紧紧吸着防空洞的石壁,利用微弱的氧气,延长奄奄一息的生命。将近午夜时分,洞内凄厉的惨叫声渐弱,避难者经过4个多小时缺氧的折磨,已气息奄奄,面色由红色变成紫蓝色,口角唾沫由白变红渗着血丝,死神正在降临,惨案终于发生。

惨案发生后,三个洞口栅栏门均被“人墙”堵死,加之演武厅和石灰市两个洞口均有梯道,而且又陡又长,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防空当局组织人员疏通了十八梯附近的防空支洞,才进入十八梯防空隧道实施救援。被救出的幸存者,伤势较轻的,休息一会儿强忍悲愤陆续离开了现场。已经死亡的(部分因窒息、践踏而昏迷过去),用卡车向朝天门河边转运。在转运过程中,参加救援的士兵趁火打劫,搜抢死者身上的财物。

遇难的人大多衣着不整,七窍流血。遇难者中,有的父母双亡,遗下孤儿;有的婴儿死在母亲的襁褓之中,母亲疯狂地呼喊着婴儿的名字;有的夫妻一方遇难,幸存者突然疯癫;有的孕妇因践踏而死,鲜血浸泡着身躯;有的衣物被剥劫,妇女赤身露体;有的全家遇难,尸体无人认领……整个朝天门河边,死尸累累,哭声雷动,惨不忍睹。

6日上午,当局调来21艘木船,将遇难者尸体装入竹编的临时葬具或简陋的棺材之中,再转运至江北黑石子河边草草掩埋了事。

1941年6月5日晚,日军对重庆又开始了野蛮的轰炸。当日,“火炉”重庆天气闷热。18时18分,防空警报突然鸣响,市民闻警后,纷纷涌向附近的防空隧道。一时间,涌入市中区十八梯、石灰市和演武厅三段防空隧道的避难者达6千多人,已大大超过最大容量。

这次空袭白发布警报至解除警报长达5个多小时。十八梯、石灰市和演武厅三段隧道共有3个出人口:十八梯段隧道的出入口是从岩壁上开凿的一个较为平坦的洞口;演武厅段隧道的出入口则是向下开凿的洞口,坡度较大且有台阶,内与十八梯隧道相通;石灰市段隧道的出入口与演武厅相似,该段隧道相连于十八梯至演武厅隧道之间。三段隧道相通,呈“T”字形,建筑面积1096平方米(含洞内支撑物、通风箱、木凳等设施所占的面积)。当日避难者密度已达每平方米6人左右,加之避难者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整个防空隧道内几乎水泄不通。

19时30分左右,洞内即感空气不畅,人群开始出现骚动。21时左右,聚集在洞内的避难者已感到浑身发热,呼吸吃力,洞壁上的油灯闪烁不定,逐渐微弱。随后,洞内气温不断升高,氧气愈来愈少,此时,大部分避难者仍旧保持着沉默,忍受着挤压、闷热和呼吸困难的痛苦。

22时左右,悬挂于校场口的警报信号灯突然熄灭,在外维持秩序的防护团员误以为日机临空,一哄而入,挤进洞内,关闭了出入口,进一步加剧了洞内的缺氧程度。此刻,部分油灯开始熄灭,避难者预感到大难临头,谁也不愿坐以待毙,于是,人流造成践踏死亡、窒息死亡者2600多人。

酿成这次惨案的原因,除日军的残忍、当局的腐败外,从防空工程本身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防空洞管理混乱,对特殊情况没有应急措施。惨案当日,在现场的防护团员有100多人,对争先恐后的避难者没有控制和疏导,致使严重超员。当开始发现窒息情况时,防护团员没有利用空袭间隙组织避难者外出换气。另外,通风、照明设备由于人为的原因未能启用,成为摆设。

二是防空隧道设计不科学,不符合战术技术要求。设计的出入口太少,又十分狭长,梯道太陡,不利于人员进出。洞口栅门向内开,洞口处堵塞便无法打开。这些问题无疑给安全使用留下了严重隐患。

重庆“六·五大隧道惨案”给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了血的教训,新中国的人民防空绝不能重蹈历史的覆辙。为了摸清地下空间生存的有关参数,防护工程科研设计部门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和演习。

上个世纪70年代,为检查工事的密闭性能,摸索工事在隔绝式通风状态下,人员居留允许时间及其管理方法,科研人员在西北某地进行了一次坑道隔绝式防护人员居留试验。

试验的坑道,长117.6米,使用面积205平方米,容积为445立方米。坑道按一类防御地区3级防护标准设计。设有两个出入口,每口设一道防护密闭门和一道密闭门。自然通风良好。参加试验人员共104人,年龄最大41岁,最小17岁,平均23岁。参试人员按战时要求着装,携带武器装备和生活用品。

试验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运用灯光法、火焰飘移法和气密检测仪对坑道进行了气密性检查,以检验坑道隔绝时的密闭效果;测量了坑道内外的气象环境数据;对参试人员进行了体检,并对其进行了思想动员和工事防护知识教育。试验中,对坑道内部的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的变化分别进行了监测,对居留人员进行了身体抽查,掌握了环境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在坑口外部洒试毒剂以检验工事的漏毒、渗毒情况。居留人员在坑道内主要是打扑克,下棋,看书,午餐时在工事内吃干粮。经过8小时试验,人员撤出,未见异常病变情况出现。

通过试验,准确掌握了三个方面的情况:

坑道内空气成分的变化情况。试验前,坑道内二氧化碳浓度为0.05%,氧气浓度为21%。人员居留两个小时时,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至0.7%,氧气浓度下降至19.3%。5个小时时,二氧化碳为1.2%,氧气浓度为18.8%,点燃的蜡烛全部熄灭,火柴和气体打火机无法点燃。8个小时时,二氧化碳浓度达到2%,氧气浓度下降到18%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试验前,坑道外部温度为1 8℃,相对湿度为40%,风向偏北,风力2.5级,坑道内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71%。试验两个小时时,坑道内温度上升到15.5℃,相对湿度为78%。5个小时时,温度为16.6℃,相对湿度为87%。此时人员明显感到空气潮湿、纸张发皱、火柴盒变软。8个小时时,坑道内温度达到18℃,相对湿度上升至91%。由于相对湿度升高,人员感到衣服、被褥潮湿发粘。

人员适应情况。人员进入密闭坑道内,前4个小时并无明显不适感。5个小时后,逐渐出现轻微头晕、胸闷、心烦等症状。约有30%的人员呼吸次数增多,50%的人员脉搏加快,但属正常的生理变化现象。8个小时后人员普遍出现不适症状:头痛,头晕,烦躁,气喘,疲劳,个别人有精神紧张、呼吸急促情况。身体抽查,有80%的人员脉搏加快,60%的人员呼吸次数增多,但血压无明显升高,仍属人员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不影响居留人员的身体健康。

通过试验,获取了以下参数:

坑道内部容积是决定隔绝式通风时间的重要因素。要把坑道容积作为工程建档的一个重要内容,以便使用坑道时参考。

人员在隔绝式坑道内的留居时间,与工事容积和居留人数有关。其计算公式为:居留时间(小时)={2×工事容积(立方米)}÷居留人数。

坑道内空气成分的标准应按地区高程、气压不同而有所差异。试验坑道的海拔高度为1600米,气压为85千帕,点燃的蜡烛在氧气浓度为18.9%时便熄灭,而在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区气压为95千帕,氧气浓度下降至17%时才会使点燃的蜡烛熄灭。

坑道在隔绝式防护之后,应以手电筒、电池灯、电灯为照明工具。尽可能不用蜡烛、马灯、油灯等明火用具照明,以降低坑道内氧气的消耗,提高人员居留时间。

坑道在隔绝式防护时,为延长居留时间和改善坑道内环境条件,要加强对居留人员的管理,统一活动方式。人员应尽量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活动,禁止吸烟,减少生活用水,厕所要设密闭门,最好设置防臭干马桶。采用一般便桶时,可在桶内倒入适量机油,以掩盖粪便的臭味向四处扩散。

这些试验成果被广泛运用于防护工程建设和管理,有效地改善了地下工程的生存环境。

(37)忌火,是洞天禁忌之首。洞天火灾比地面火灾更具危害。地下工程防火必须慎之又慎。

我们还是从教训说起。2003年2月18日上午9时55分,由于一名中年男子纵火,韩国第三大城市大邱市地铁一号线的中央路车站,顷刻间被烈焰和浓烟吞没。两列满载乘客的地铁列车被烧毁,造成198人死亡、146人受伤、289人失踪。这次人为纵火案件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的恶果,一是制造列车的材料不环保。经燃烧后散发出大量的有毒气体,毒烟造成乘客死亡,也使救援人员无法进入。二是地铁站内和列车上设施不完备,灭火装置够。通风装置毫无作用,使烟雾和有毒气体无法排出。三是地铁站内缺少必要的夜间指路照明装置,起火后地铁站内自动断电,站内一片漆黑,乘客找不到逃生出口,而地铁站到出口只需2分钟,要有指示方向的夜光装置,乘客会很快走出险境。四是调度失误。接到火警后,调度室误认为是一起轻微火灾事故,仍下达了另一列地铁列车运行的指令,致使伤亡人数增加一倍。

由此可见,地下工程火灾危害很大,与地面建筑火灾相比,有它自己固有的特点,地下工程的防火救火有着特殊的要求。

首先是密闭性好,燃烧升温快。地下建筑是在地下通过挖掘的方法而获得建筑空间,外部仍由岩石、土壤包围,不像地面建筑有门窗,与大气相通。发生火灾后,热烟不易排除,热量集中,散热缓慢,空间温度提高很快,提前出现全面燃烧爆炸现象。

其次是热烟危害大,疏散困难。地面建筑着火时,烟向上升,人往下跑,人只要疏散到起火楼层以下就安全了。并且,疏散不仅可以通过楼梯,还可以通过窗子、阳台、雨水管道进行。而地下建筑起火后,由于烟的迅速集聚和在工事内扩散,有限的人员出入口会很快变成“烟筒”。因为热烟运动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一致,而且烟的扩散速度比人群疏散速度快得多,浓烟中,灯光的能见度降低,无法辨别逃离方向,人很难跑出来。更严重的是,地下工程火灾会造成工事内严重缺氧和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及其他有毒气体。

第三是火灾扑救困难。地下工程发生火灾后,地面无法观察火场位置及燃烧情况,这给灭火指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灭火进攻路线少,除了少量出入口外,别无他路,而出入口又极易成为“烟筒”;从烟筒出入,由于缺氧和能见度低,灭火人员很难接近起火点;可用于地下火灾的灭火剂少,地面使用的效能比较高的有毒或毒性比较大的灭火剂,因地下建筑通风条件差而不能使用;地下建筑对通讯设备干扰大,移动通讯设备很难使用。

地下火灾的这些特点,使得从外部对地下工程内的火灾很难实施有效扑救。因此,地下工程应特别注重自身的防火,“以防为主,以消为辅”,重视火灾的预防和早期的扑救,并应立足于地下工程内部防火措施的正确和完善。

地下工程的平时用途应有所控制。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可燃液体气体压力罐等不应在地下工程内生产、储存。

地下工程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可燃材料尤其是塑料制品装修房间,或做设备保温。因为可燃物质越多,火灾燃烧时越猛烈,越难以控制和扑救。

应进行必要的防火分隔。地下工程防火单元一般为500平方米(按地板面积计算),防火单元之间设防火墙。防火墙上开门洞时,应设甲级防火门,其耐火极限为12小时。每个防火分区要设两个出入口,其中应有一个直接对外出口。走道、出入口的宽度和安全疏散距离等,要以发生火灾后防火分区的人员能在3—4分钟内脱离危险区或到达工事外为基本原则。

人员出入口总宽度要适宜。应按工程内人员负荷考虑,公共工程和一般工程要有所区别。疏散出人口的楼梯不能用旋转楼梯和扇形踏步,楼梯的踏步不能忽高忽低。

要有排烟设施。特别是多层工事和深挖工事,排烟要科学,不能任其自由扩散,一定要确保楼梯间和主要疏散通道无烟。这就要求在地下工事的房间、走道、楼梯间部位设机械排烟。有采光窗的工事可利用采光窗排烟,没有采光窗或有采光窗但其窗口面积小于地板面积l/50时,就应设机械排烟。特别是工事面积大,如影剧院、会议厅、商场等公共工程,人员多,疏散困难,就必须设机械排烟。地下工事的楼梯问,是人员疏散的必经之地,防排烟尤为重要,应设防烟楼梯间,形成一个临时隔离带,确保人员疏散安全。

平时使用的人防工程,一定要设事故照明灯和疏散引导灯,设有消防设备的地点也应设事故照明灯。

要配备灭火器材。地下工程的灭火设备应以水灭火设备为主,设置室内、室外消火栓。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及一些公共使用的工事应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设备。毒性大的灭火剂不宜在地下工事内使用,因为地下工事通风条件差,有毒空气很难排尽,影响灾后恢复使用。

在管理上,要求地下影剧院、旅馆等公共场所,不准随便加座、加铺堵塞通道和走道,易燃易爆物品不能带入工事,出入口应保持有两个口畅通无阻,不能只留一个口而把其他口的门都锁起来。此外,消防部门、使用单位应配备有氧气呼吸器的防毒面具,这对于及时侦察地下工程火情,争取扑救时间,防止火灾扩大,也有积极作用。

在防火工作实践中,不少单位或企业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建章立制、狠抓落实,摸索出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1988年,《人防工程》杂志加编者按向全国推广的北京一个地下招待所的五条防火工作经验就很实在管用。

一是在装修上不使用易燃材料。这个地下招待所面积500多平方米,中间是通道,两边是客房。通道约有70多米长,他们从中间砌了防火墙,把整个工程分隔成两部分。通道内装饰得宛如美丽的长廊,上端画着名胜山川、龙凤飞舞等彩色画,但这些画都是直接画在砖结构的墙上。通道的地面上铺的是一层五彩斑斓的玻璃纤维地板革,是一种既安全又美观的装饰品。他们全部拆换了木结构隔墙。在墙壁和天花板的装修中,基本上不使用易燃材料。

二是对电器设备及时检修,坚决驯服电老虎。地下工程中的电器设备有两忌:一忌通电过程中发生电器着火事故;二忌断电后漆黑一片,无法通行。他们对所有的电器线路进行了检修,全部改装成闭路式固定线路;把普通电闸改换成空气自动开关,木制配电盘换成了胶木制配电盘,大大减少了通电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为了解决停电后的照明问题,他们买了一台550瓦手提式发电机,安装在室外接待室旁,一旦有情况,可马上开动发电机发电照明。而且还配备了干电池应急照明灯,不但保证了出现事故后的照明,还解决了平时停电后的照明问题,使整个地下招待所始终灯光明亮。同时,在通道内安装了12盏在任何情况下都保证通电的疏散指示灯。

三是保持出入口畅通无阻。地下招待所的三个出入口,中间一个供平时使用。东口、西口是备用出口。过去为了多腾出房间做客房,便把两个备用出口当仓库使用,而且口部的门都用锁反锁着,这就失去了安全出口的意义,一旦有紧急情况,无法将旅客在很短的时间内疏散完毕。为落实防火要求,他们合弃小利,坚决把两个备用出口的物品全部搬出,保证三个出入口畅通无阻。经演练,80名旅客分三路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就可全部疏散到地面,确保了防火安全。

四是建立消防责任制。这个招待所共有14名职工,除一名所长、两名退休职工外,其余都是年轻的临时工,人员流动性大。刚来的工人几乎都存在安全观念淡薄和缺乏消防知识问题。他们采取的办法是:新职工一人所,就由所长讲防火的重要性;请专职消防人员讲消防业务课,介绍防火知识和技能;进行现场灭火操作训练,使每个职工都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会组织人员疏散。他们还制定了防火制度,组建了义务消防队。并将消防工作列为交接班内容,具体检查灭火器有无损坏或丢失、通风机管不管用、旅客有没有将易燃易爆物品带人客房内、有没有随便使用客房内的电源设备的现象等。他们坚持对电器设备每半年检修一次,及时更换失效的灭火器。并且,把职工执行消防制度的情况和评定奖金挂起钩来。

五是注重对旅客的防火宣传。他们把防火制度张贴在接待室内,使旅店能一目了然,便于监督执行。他们利用客房的对讲机,要求旅客做到“四不要”,即不要躺在床上吸烟、不要将未燃灭的烟头扔进果皮箱、不要将危险物品带人地下室、不要在地下室用任何火源做饭,防止发生意外。这些做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个招待所下大力气抓防火安全工作,取得很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床位利用率高,回头客多,做到了开发经营不忘记安全防火,安全防火保证了开发经营。

(38)洞天禁忌多多,只有禁必止、忌必讳,才能使地下工程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自由王国。

地下工程由于深埋地下,其生存环境与地面有着许多不同的特殊要求,往往地面上允许的,在地下就受到限制或禁止。

噪声污染就是地下工程的一大禁忌。噪声会使人感到头昏脑涨、心烦意乱,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降低工作效率,也会引起或诱发其他疾病,降低人们的健康水平。噪声的存在,严重影响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工作的开展,应做好防治工作。

人防工事内的噪声来源于柴油发电机、降湿(或空调)机、通风机、水泵等设备,包括运行噪声及通风系统内空气流速过大而产生的附加噪声。产生噪声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机房门隔声不好。有的单位用木材、塑料等材料做门,缝隙较多,又不严密,声音容易从门缝等处传出。二是消声效果差。有的工事通风系统内虽然设置了管道消声器,但消声器及其后面的部分管道仍暴露在噪声房间内,噪声能通过管道传出,降低了系统消声量;有的工事由于受现场条件限制,安装管道消声器数量不够,达不到所需的消声量。三是少数工程通风系统内流速偏大,引起空气动力噪声。四是有的未安装减振设施,机械振动噪声大。因此,欲得到较好的噪声防治效果,必须从工程设计中的设备选择、隔声、消声、减振等方面综合治理。

应选用低噪声设备。机械设备运行时发出的噪声,是工程内的主要噪声源。设计时应选用低噪声设备。在能满足流量、压头等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低转速的直联风机和水泵等装备。

用建筑隔声。建筑隔声是控制噪声的有效手段。为取得理想的建筑隔声效果,隔声墙应选用密实材料。隔声墙的隔声量与材料的密度有关,增加墙的重量和厚度,能够提高墙的隔声量。通常混凝土墙比砖墙的隔声效果好。还应重视噪声房间的孔、洞、房门的隔声处理,这些部位经常成为传声的通道。噪声房间与外界相通的通风管、水管、电线电缆管等孔、洞,应用沥青、庥丝、环氧树脂等材料灌注密实。机房门应做得越小越好,门扇和门框贴合要极严密。如能设两道隔声门,门与门之间留一定距离,形成隔声套间,会取得更好的隔声效果。

处理好通风系统消声。选用消声器,要根据通风机的噪声特性,系统的风量、风速及使用房间的噪声要求等因素来确定型号和节数。消声器应尽量安装在靠近使用房间的位置,避开噪声源;如必须安装在机房内或通过有噪声的房间时,应对消声器外壳及消声器后面位于机房内的风管做隔声处理,防止振动噪声通过管道外传。进行通风系统消声处理时,要注意控制系统内的风速,以避免因风速过大而产生空气动力噪音。

还应采取有效的减振措施,以减少机械振动噪声。在设备基座上装减振器,减弱机械运转振动向地面的传播,是较好的减振措施。在基座上加放橡胶垫板,也有一定的减振作用。对多层人防工事,机械设备的减振要求更高,必要时还要做柔性基础,以防机械运转振动噪声传到上下层房问。为避免通风机振动噪声通过管壁传人其他房间,可在靠近通风机出口处的管道上做10厘米~15厘米长的柔性风管。

要全面控制工程内噪声,加强对机械设备和消声装置的维护管理,精心操作,及时排除故障,使机械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地下工程禁忌很多,装修材料的选用要符合防震、防火、防潮、防霉、吸声、无味、无毒等要求。地下工程厕所的臭气也让人忌讳,就连老鼠也让人头疼。

地面工程有了老鼠可以捕杀和驱赶,地下工程有了老鼠不仅捕杀困难,而且赶都没地儿赶。老鼠钻入管道中,可以造成管道的堵塞;老鼠咬坏电器绝缘材料和电缆,可以引起电流短路,威胁供电安全;老鼠掉进水井或水池,会造成水源污染。某工程在维护保养内部设备时,就见老鼠爬人高压电开关柜内,触电嘶叫死去,掉人电缆沟中;又见老鼠爬到高压电压互感器柜的熔断器上,赶都赶不跑;还在发电机定子线圈内检查出了鼠巢和老鼠带入的破布、纸屑等物。数次都险些因老鼠的捣乱而引起停电或烧毁设备等事故。为了防止鼠害事故,应做好必要的防鼠工作。

在工程设计上要采取防鼠措施。设计配电室、变压器间、通信机房、水库和卫生所等,应考虑防鼠问题。这些房间的门扇门缝要严密,墙和门上的进出风口应安设带有铁丝网的百叶窗,通入设备房间的通风管,也需加置铁丝网。门缝的间隙和铁丝网的孔径,一般不宜大于12毫米。电力开关柜(盘),应选用封闭式箱体为宜,其优点不仅能防鼠,而且也能防潮防尘。若只能选用一般开启式的柜(盘),则应在柜(盘)的侧边加盖护板,底部地沟处加隔封板,以防老鼠钻人。发电机和防护式电动机的进出风口,都应加盖铁丝网,其网孔一般不宜大于9毫米。

在安装时应做好防鼠工作。侧墙上所有暂时不用的孔框,土建过程中形成的鼠洞,地坪上原设置的地沟、水井等,都应加盖或填塞。在安装过程中,凡通往坑道外的各种管道,管口和尚待完成的接口都应作临时填塞处理。在进行设备房间安装时,门扇、百叶窗和铁丝网等,应尽早安妥。

在维护管理过程中,应经常开展捕鼠灭鼠工作,防止老鼠在坑道内做巢和繁殖,在开动机械前,应检查有无老鼠或其他小动物钻入。

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放射性辐射污染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地下空间设施,特别是人防工程开发利用日益广泛,充分重视氧及其子体的危害,对于促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氡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化学元素,是一种惰性气体,是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衰变过程中产生的子体。

氡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空气中,尤其是在地下容易积累。由于积累和衰变以及通风条件的不同,形成氡的动态变化。

氡浓度不仅与周围物质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有关,与介质的射气系数等其他因数也有关。不同岩石有不同的射气系数。而射气系数本身与风化及裂隙发育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地下断裂构造、滑坡体缝隙、岩溶系列的洞穴和破碎带等为氡气的上升与运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氡能较好地溶于水、脂肪和各种有机溶剂中,在脂肪中的溶解度为水的125倍。氡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它在进入人体后在脂肪组织、神经系统和网状内皮系统、血液和骨髓中的分布特点。氡主要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内,它能产生若干次衰变,衰变后形成固态子体呈游离状态,在体内潜伏期达l0多年。氡放出的射线能量很大,受射线伤害后的细胞有可能形成肿瘤或导致白血病,受损后的基因遗传密码有可能被破坏,然后改变携带基因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引起染色体畸变,甚至癌变。尤其是对肺部的侵害更厉害,因为氡气通过呼吸道首先进入肺部,加之肺部组织和结构的特殊性,比其他地方更容易滞纳氡及其固态子体。国内外有关机构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报道了美国、捷克、加拿大、英国等国矿工的肺癌与氡气累积暴露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英国学者1992年首次报道了氡可诱发人类白血病,认为白血病发病数≤25%是室内氡的原因,尤其是儿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与氡有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氡气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认识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加强了对氡气的监测的防治。欧共体于1993年6月在意大利召开了“室内氡的补救措施”国际性会议,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治学会于1995年10月召开了“氡水平及危害评价”专题会议,卫生部、原地矿部联合于1995年6月组建了“全国氡监测与防治领导小组”,协调全国氡的调查、研究、咨询及国际合作。我国先后颁布了《住宅内氡浓度控制标准》、《地下建筑及其子体控制标准》等一系列技术标准,充分说明我国对控制氡气污染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人防事业发展迅速,许多人防工程设施被用作饭店、旅馆、歌舞厅、影剧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氡气污染的防治问题应该得到也正在得到重视。

防治氡气污染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分别从已建工程和待建工程两个方面去考虑。对已建工程,有条件时应进行氡及其子体的监测,尤其在开发利用时,应当参考平衡当量氡浓度来决定其用途。对于待建工程,应当按国家标准严格要求,尤其是在建筑材料选用之前,按照《建筑材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和《建筑材料产品及建材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控制要求》把关,凡是放射性指标超过标准的材料就不能使用。

总之,重视氡的研究与防治已成人防建设的当务之急!相信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监测、研究和防治,人防工程等地下空间一定会成为人类生命的“绿洲”。

洞天禁忌多多,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加深,洞天禁忌还会越来越多。只有禁必止、忌必讳,才能使地下工程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自由王国。

(未完待续)

来源:中国人民防空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