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蛮进化(3)大动乱时期

 奥卡姆剃历史 2024-01-14 发布于北京


摘要

在拓跋力微漫长的统治生涯中,拓跋部落已呈欣欣向荣之势,定都盛乐,建立起了强大的拓跋鲜卑部落联盟,但因晋政府的离间和诸部大人的离心,误杀了长子沙漠汗,落“各各散走”,联盟瓦解,蒙古大草原再次陷入长达十余年的大动乱时期。

(拓跋部落联盟示意图  来源:网络)

01

公元277年,在失去太子、部落散走、晋廷攻击的三重打击之下,悲伤的老国王拓跋力微结束了他漫长而伟大的一生,拓跋部落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在蒙古大草原的飓风中垂下了高傲的头颅。

本来在拓跋力微漫长的统治生涯中,拓跋部落已呈欣欣向荣之势,定都盛乐,建立起了强大的拓跋鲜卑部落联盟,但因晋政府的离间和诸部大人的离心,误杀了长子沙漠汗,落“各各散走”,联盟瓦解,蒙古大草原再次陷入长达十余年的大动乱时期。

拓跋力微死后,他的二儿子拓跋悉鹿继位,后追封为章皇帝,在位九年,“诸部离叛,国内纷扰”,可想见当时形势之严重。

其后是悉鹿的弟弟,也就是力微的另一个儿子拓跋绰继位,后追封为平皇帝,在位七年。

然后是沙漠汗的儿子拓跋弗继位,但仅一年即死,后追封为思皇帝。

随后这个所谓的国主之位又回到了拓跋力微的儿子一辈,他的小儿子拓跋䘵官立,这时沙漠汗的另外两个儿子猗迤、猗卢也长大成人,看到这两个名字大家是不是觉得熟悉?对,就是在写刘琨那篇东西中提到了帮着刘琨打刘渊的那个鲜卑首领,也因此被晋政府封为代公,进而攫取了陉北五县,详见(刘琨的政治担当)。

一直到这时拓跋部落才算是又缓了过来。

这段大动乱时期,史书上着墨并不多,以上简单所述,基本上也就是史书中的有关记载了。

不过我们通过这些简单记载,也能感到事情的复杂性,比如权力继承、内部争斗、外交环境等等。

我们今天就聊聊这段大动乱时期。

02

大动乱的直接原因,自然是沙漠汗的被害。

沙漠汗被害的原因和经过,上文已经说过(野蛮进化(2)拓跋力微漫长或虚假的一生)。沙漠汗之所以能被视为拓跋力微的接班人,除了他本人的才略之外 ,史载他“身长八尺,英姿瑰伟”,更在于他背后支持的力量。

沙漠汗虽长期作为质子留于魏、晋,但拓跋力微年老之后,曾两次返回,特别是最后一次,更加有明显的接班意味,虽然因晋政府实施离间之策,又因各部大人忌惮这位习染华风的太子继位后变易旧俗于己不利而纷进谗言最终被害,但仍看得出沙漠汗的实力。

沙漠汗的实力,来自于他的妻族。

沙漠汗有两位妻子,一为封氏,一为兰氏。

封氏生猗迤、猗卢,兰氏生弗。

封氏即内入诸姓贲氏,内入诸姓也就是拓跋部落联盟的少数民族部落,《官氏志》中说贲氏后改为封氏,汉代时朔方县之故城即为什贲城,贲部即朔方少数民族部落。

兰氏则是北方诸部中的乌洛兰氏,即匈奴四贵种之一的白兰氏之后。

虽然封氏早死,但有兰氏的匈奴部落的支持,沙漠汗又是长子,所以是最有竞争力的接班人。

但在晋政府的强大压力下,就是在277年,晋政府的并州刺史卫瓘不但用财货贿赂拓跋部落联盟的各部大人,还直接起兵攻击拓跋,这使得年老智昏的拓跋力微下令杀害了沙漠汗。

沙漠汗一死,支持沙漠汗的匈奴各部也就失去了依靠,进而纷纷南下,投奔晋朝,而内入诸姓也在乌桓王库贤的谣言下四散而去,进而形成了“诸部离叛,国内纷扰”的局势。

匈奴各部南下,也解释了《晋书》中记载的这段时期为什么有那么多匈奴部落归附。

曹永年先生曾对此条分缕析,整理出这段时期各部落归附的八条史料,如“(咸宁五年)三月,匈奴都督拔奕虚遇部落归化。冬十月戊寅,匈奴余渠都督独雍等帅部落归化。”“至太康五年,复有匈奴胡太阿厚率其部落二万九千三百人归化。”“太康七年,又有匈奴胡都大博及蒌莎胡等各率种类大小凡十万余口,诣雍州刺史扶风王骏降附”等等。

这样的记录,自277年一直持续到287年,这也正是拓跋力微死、其子悉鹿在位的年间,可以想见这种“诸部离叛”的大动乱的景象。

03

除了“诸部离叛”,还有“国内纷扰”,诸部离叛自然是国内纷扰的原因,但“国内纷扰”还应有另一层含义,即最高权力的争夺战。

根据前文所述,拓跋力微有四子,即沙漠汗、悉鹿、绰、䘵官。

沙漠汗死后,其子尚幼,无力争夺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悉鹿、绰、䘵官三人一致对外,搞掉了大哥沙漠汗(“沙漠汗在晋之后,诸子爱宠日进,始祖年逾期颐,颇有所惑”)后,这三人也应该有一番争斗。

但史书中并未明写,连这三人的妻族也丝毫未提,所以我们无法得知其中真相。

但从后来的继位顺序来看,他们应该是达成了一致,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沙漠汗死后,先是由悉鹿继位。

悉鹿此人应该是能力平平,在位九年,政绩乏善可陈,拓跋部落应当是在诸部离叛中苦苦支撑。

其后是拓跋绰继位,史书中说其“雄武有智略,威德复举”,开始艰难复兴,但具体做了哪些事,并没有详细记载,只说其在位最后一年,把女儿嫁给了东部鲜卑宇文部大人普拨的儿子丘不勤,可见他也在艰难地寻求外部力量的支持,积极拉拢其他部族部众。

拓跋绰在位七年,其后按顺序来说,应由拓跋力微最小的儿子䘵官继位了,但事情起了变化,继位的竟然是沙漠汗的小儿子拓跋弗,其母是兰氏。

按照汉人或中原王朝的观念来说,最高统治权力重归于沙漠汗一脉,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但问题是,北方游牧民族,并没有嫡长之观念,更多的是兄终弟及,此时尚有沙漠汗最小的弟弟还等着继承哥哥拓跋绰的权力呢,况且,即便是将权力重归于沙漠汗一脉,也轮不到拓跋弗,他还有两个哥哥,即封氏所生的猗迤、猗卢虎视眈眈呢。

更蹊跷的是,拓跋弗继位仅一年即崩。

这其中权力争夺的黑幕,最合理的解释,或许是拓跋弗通过母亲兰氏,又获得了匈奴各部的支持,因而提前登上大位,但䘵官、猗迤、猗卢三人不服,或联合、或其中的某人设计害死了拓跋弗。

之后,拓跋部落联盟进入了部落三分时期。

04

所谓“部落三分”,即史称的“拓跋三分”。

拓跋弗死后,䘵官、猗迤、猗卢三人经过激烈的斗争,达成三方均势,遂将拓跋部落联盟一分为三,即䘵官居东部,在上谷北、濡源(河北丰宁县)西,东接宇文部;猗迤居中,在代郡之参合陂(山西大同市东)北,接近平城;猗卢居西,在定襄之盛乐故城。

三部势力相当,三人为了壮大各自势力,开始不断扩张领地,成为从“国内纷扰”走向统一的过渡,为日后拓跋部的中兴打下了基础。

禄官所在的东部,南与中原王朝历来重兵把守的上谷郡为邻,东与宇文部为邻,与慕容部也不远,但这里并非拓跋部的根基。

猗迤所在的中部,与晋朝关系密切,猗迤曾两次帮助晋政府并州刺史司马腾击退匈奴刘渊,因此得到晋政府颁发的“大单于”的称号,从297年至301年间,猗迤北巡、西略,开拓疆土,扩张势力,很有作为。

猗卢所在西部,是拓跋部的根基所在,他于295年“始出并州,迁杂胡北徙云中、五原、朔方”,是指猗卢进入陉北地区以后,把活动在这一地区的匈奴等诸族部众迁徙到自己的统治中心地区,“又西渡河击匈奴、乌桓诸部”,大体控制了黄河东西岸地区,以杏城(今陕西黄陵县)北“夹道立碣,与晋分界”。

308年(永嘉二年),禄官、猗迤死,猗卢趁机吞并其部,三部归一,从此拓跋内部斗争暂时告一段落,在猗卢的率领下建立了代国,拓跋部终于结束了大动乱时期,走向了中兴之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