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敬畏天地和敬畏自己

 窦旭民 2024-01-15 发布于陕西

敬畏天地和敬畏自己

窦 旭 民

    何谓敬畏?顾名思义,既敬重又害怕。似乎有点矛盾,但却合乎情理。

    敬畏天地——敬重上天的包容、苍茫,敬重它的威严、

浩瀚,更敬重它春夏秋冬持之以恒的不懈坚持与无穷的耐力;敬重大地的荣枯皆容,敬重它的有收有藏,更敬重它一年四季滋生万物的奉献和沉稳的习性。

   天地万物对人有养育之恩德。离开了阳光、空气和水,离开了平原、丘陵和山川,人很难存活于世。因此,人类应发自内心对天地万物怀有敬畏感恩之心。

    敬畏天地,善待自然,即会得到天佑地护,得到大自然的厚爱与馈赠;反之,就会受到天灾人祸的严惩。这就是敬重之中的害怕、畏惧。我想到小时候经常听到大人们吓唬小孩的一句话“不听话,老天爷会捉你走”,还有俗话所说的“人做坏事会遭天谴的,会被响雷炸死”等等,这不就是让人们对上天要有畏惧之心吗?同样,民间所说的“地动山摇,大难临头”,“作孽的人,定会陷入深渊”等等,也不正是让人们对大地要有畏惧之心吗?

    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确存在一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关系,故而中国的先祖们倡导“天人合一”,主张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说的就是此理。人类一定要保护好自然环境,少一点索取,多一分爱惜。应该时刻想着大自然遭受破坏后的惨状,应该有所惧怕、有所畏惧,也就不敢再轻视逆天地而行、破坏自然环境的严重后果了。

    是的,生在天地之间,走在社会之中,每个人都应具有一颗敬畏之心。

    敬畏自己——实际就是一种自我修养。尊重自己,敬畏自己,首先就得尊重别人,敬畏别人;只有做好这点,才能轮到自己。心存敬畏,坚守做人原则,不破道德底线;有所作为,有所不为;慎言谨行,进退有度。有自信,有反思;能自勉,能修正。时刻要想着自己如果走错路、做错事之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所谓警钟长鸣,正是惊醒噩梦中的自己,不要犯错!

    世间固有因果报应之说,可能由于某些原因,报应的时候有迟有早,敬畏自己,把持好自己,善有善的回报,恶有恶的报应,只不过时间的不同罢了。

    敬人敬己,善心待人,做事有规矩,生活有快乐。学会尊重与敬畏,学会让步与妥协;胸有敬畏之心,常怀感恩之情。——这就是做人应有的优秀品德。

                             2023年6月3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