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寰枢关节脱位的分型

 十六级灰阶 2024-01-15 发布于山东



寰枢关节的解剖
寰枢关节(lateral atlantoaxial joint)由三个独立的关节构成,其中两个由寰椎侧块的下关节面和枢椎的上关节面构成,另一个由枢椎齿突的前关节面和寰椎前弓后面的齿凹构成。



寰枢关节正常关系
两寰齿间距等(差距<2mm)、两对关节突关系对称、两椎间小关节(侧块关节)隙相等、两侧块大小、形态相似。寰齿前间隙<3mm。



寰枢关节的脱位

在临床上,以半脱位常见,依据寰枢关节的脱位程度可分为全脱位和不全脱位(半脱位/不稳)。全脱位患者,多是外伤所致,病情危重,均伴有严重的脊髓损伤,死亡率甚高。临床上以半脱位常见,依据寰椎半脱位的方向可分为前后、侧方、旋转和复合型(两种以上方向)半脱位。由于X线检查本身的局限,对复合性半脱位、半脱位的程度、旋转角度、分型等变化不能或缺乏直观可靠的显示,CT则优于X线。



寰枢关节脱位的因素

先天的
游离齿状突
唐氏综合症 (20%)
Morquio综合症
脊椎关节发育不良
成骨不全
马凡综合征
神经纤维瘤病 (NF1)
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银屑病关节炎
反应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后天的
颈部创伤
咽后脓肿 / Grisel综合征
外科手术
上呼吸道感染

寰枢关节旋转脱位

Fielding and Hawkins分型

Ⅰ型:寰枢椎旋转固定,不伴有寰椎向前移位,寰椎前弓与枢椎齿突间隙<3mm,寰椎横韧带无断裂。枢椎齿突仍为旋转轴,寰枢椎旋转固定于正常旋转范围内。
Ⅱ型:寰枢椎旋转固定,寰椎向前移位3~5mm,伴有寰椎横韧带断裂。一侧侧块未受损。作为旋转轴,另一侧侧块向前移位,寰枢椎旋转超出正常旋转范围。
Ⅲ型:寰枢椎旋转固定,寰椎向前移位超过5mm,寰椎横韧带及其他辅助韧带均断裂。两侧侧块均向前移位,一侧移位较另一侧重。少见,有较高的神经损伤风险。
Ⅳ型:寰枢椎旋转固定,寰椎向后侧移位,与齿突发育不全有关。少见,有较高的神经损伤风险。
V型:是Levine后来补充的一型,即寰枢关节完全旋转脱位。

Stauffer分型
Ⅰ型:寰椎前脱位伴横韧带断裂;
Ⅱ型:寰椎向前半脱位伴齿状突骨折;
Ⅲ型:寰椎向后脱位,滑向齿状突的后方;
Ⅳ型:寰椎旋转半脱位。


寰枢关节垂直半脱位

在垂直半脱位中,齿状突通常高于麦格雷戈线,男性超过8毫米,女性超过9.7毫米,即颅底凹陷症。


寰枢关节前后半脱位

寰齿前间隙(ADI)增宽,大于3mm,儿童大于5mm,可诊断。

ADI:3-5mm为轻度脱位;
ADI:6-9mm为中度脱位;
ADI:≥10mm为重度脱位。


寰枢关节侧向半脱位

①避免把正常的齿突偏移和寰齿间隙左右欠对称视为脱位,双侧LADI不对称在正常人中很普遍

②根据寰枢椎侧缘序列关系,寰枢向一侧移位超过3mm才有诊断意义,但只能做为辅助参考,还要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

③同时必须注意:寰齿间距大小及齿突的完整性;

④单纯的侧脱位可能性很小,一般伴有齿状突骨折或寰椎前脱位。



临床表现


1.患者有头后枕胀痛不适感,易误诊为落枕;

2.头晕头痛、方位性眩晕,头晕、头痛可单一出现,也可同时存在;往往遇劳累加重,休息减轻。方位性眩晕可以出现在早上起床时头晕,或转头时头晕。眩晕严重时出现跌仆。头痛多为偏头痛或后枕痛,可以忍受,往往早晨较轻,下午加重;休息减轻,遇劳加重。

3.部分患者伴有胸闷,心悸,咽喉不适,或睡眠不好,甚至失眠;或记忆力下降,健忘,或者血压波动,或者视力下降、耳鸣、听力下降,或轻度面瘫。

4.触诊可摸到侧偏之寰枢(即两风池穴不对称)局部有压痛者,桡动脉试验阳性。

5.X线片张口位齿状突偏歪或前倾,侧位C1、C2、C3有成角旋转,颈曲度或有改变。

另外,若合并颅底凹陷、小脑扁桃体下疝或脊髓空洞,影响延髓、脑干时,还可以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口齿不清)、视物不清、眩晕、耳鸣等低位颅神经症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