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是上海第一家西式女装店,却在 "繁花" 后颓落......

 大遗产 2024-01-15 发布于北京

享受过辉煌,

也逃不过颓落。

大暑之后必要大寒,

一定记住,这是规律。

“繁华”终将落尽。

——《繁花》

随着《繁花》的播出热度一再攀升,藏在《繁花》中的老字号也在巨大的“复古周边”浪潮中被逐渐追捧起来。

这部剧带给人的不仅是视觉盛宴,更多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份情感的寄托。对于那些曾在故事发生地有过深刻生活体验的人来说,一个曾经熟悉的品牌,就能唤起人们心中最为珍贵的记忆。

上海第一家西式女装店:南京西路863

鸿翔时装公司创建于民国6年,今南京西路863号,是沪上第一家由中国人开办的专营女子时装的特色店。
当时的上海的服装业竞争激烈,鸿翔因为趋新求变渐渐打出名气。
趋新求变的并不是服装本身,而是上海这座城市对时尚最为敏锐的嗅觉。
灰砖红瓦大坡顶,一幢挨一幢的老房子夹峙而出一条长长的弄堂。巴洛克花纹的窗楣、中式栏杆和山墙的浮雕们有一份披着尘灰的精致。外表陈旧的老房子,有着非常辉煌的一段过往时光。
▲图为当时女星们争相定制旗袍的女装店—鸿翔时装公司。

遥想当年,街头来来往往的人群一边吱吱唧唧、笑语连篇,一边寻购最时髦的舶来品,那幅场景完全代表着西风东渐下的上海气质。
就这样,一家三开间的西式裁缝铺在它的附近开张了,主人正是“金毛囝”……

一战成名的“小宝珍总”


金毛囝大名金宝珍,也就是后来在上海滩赫赫有名的时装大亨金鸿翔。
家境贫寒的金宝珍13岁在镇上一家西式成衣铺当学徒,成为赵春兰的嫡传弟子。师傅赵春兰会一手“立体裁剪”的绝活,这是西方服装和东方服装最大的差别。金宝珍一下子就被这种手艺迷住了,他白天忙缝纫,晚上则刻苦钻研裁剪,很快就成了小有名气的“小宝珍师傅”。
18岁的那一年,小宝珍给镇上一位即将出阁的大家闺秀设计制作了别致的新式婚礼服,这件礼服应用了西式“立体剪裁”,勾勒出了新娘的身材曲线,新娘得到夸奖,小宝珍也名声大振。
▲一袭旗袍香风细细地在我们眼前展现,歌星周璇传统而温婉的神情中又透露出些许时尚的愉悦。20世纪30年代,有多少旗袍的妩媚、含蓄、时尚和优雅之美都是被影星们演绎而来的。
令人意外的是,这件礼服的设计灵感来自宝珍从照片中看见的慈禧太后所穿的传统直筒式旗袍,西式剪裁和中式旗袍就这样结合了,效果非凡。
老上海的“海派旗袍”是标志性的,这让人恍惚忘了旗袍之前,上海的女人还有过什么样的装束,好像她们从来都是那样款款地、如花似玉地徜徉在都市朦胧的霓虹灯下和灿烂的阳光里。
事实并不是这样。
民国以前,女子在着装上有着严格的满汉之别,满族八旗女子日常所穿的长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而汉女则穿裙不穿袍,沿袭了古代的上衣下裳。没有丝毫“时新”之感,右襟无缝传统式短袄,配百褶裙,高高的领子叫“元宝领”,有时它夸张到穿了会遮住半张脸,这种装束是南方汉族女子惯常的打扮。
至于这种装扮怎么向旗袍演化的,背后的故事还有很多—比推翻帝制的革命更早的是服装革命。
于是城市女性时兴着“文明新装”,这种“文明新装”由留洋女学生和中国本土的教会学校女学生率先穿着,窄长的高领衫袄配上一袭黑色的长裙,被视为时髦,人们纷纷效仿。
▲图中是三四十年代街头的时尚女性。供图/Hulton-Deutsch Collection/C

“首开风气之先”、喜欢摩登、厌恶一成不变,上海自开埠以后早就具有了这样的城市性格。这一点在张爱玲的一篇《更衣记》里有鲜活的描述:“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民国初年的时装,大部分的灵感是得自西方的……交际花与妓女常常有戴平光眼镜以为美的。舶来品不分皂白地被接受,可见一斑。”
身富西式裁缝手艺的小宝珍初试身手,为客人缝制一款西式裁剪的“旗袍”,很出了一回风头。
几乎就是同时(民国三四年间),旗袍悄然无声地登上了上海时装(也是中国时装)的舞台。初看起来,这是一种相当奇怪的现象,时代剧烈变迁,人们怎么又会钟情旧旗袍呢?
其实小宝珍心里明白,上袄下裙的基本样式用了上千年,汉族女性要追求解放,就要穿着和男性一样的连身袍子。

洋裁剪与新国服


满师的金宝珍先去了俄国海参崴舅父开设的西式服装店帮工,返回上海后又到悦兴祥西式裁缝店当技工,由此积累了不少西式服装的裁制经验。
于是,就有了前文中他自立门户成立的静安寺路863号“鸿翔裁缝店”,他还特意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鸿翔,取鸿展翔飞的意思。
20世纪初叶,上海早已成为远东国际大都市,马路上身着传统旗袍的中国女人与洋装及身的外国女郎穿流交杂,中国裁缝也第一次有了本帮和红帮之分。
把中式衣服做得很时髦的裁缝,就被称为本帮裁缝,而红帮裁缝是指专门做西式衣服的裁缝,金鸿翔的师傅就是著名的红帮裁缝。而无论哪个派别的裁缝都各有绝活,要想在这样的上海制衣界里站稳脚跟就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


赚了些钱以后,金鸿翔把平房翻建成二层新式街面房屋,楼上做工场,楼下为店堂,门面装潢仿照洋人开的时装公司,写上“鸿翔Hong Ziang Ladies Tailor Shop”的招牌。这亦中亦西的店名颇引人注目,走过的行人都会看上几眼。为了接待外国客户,金鸿翔甚至去夜校学习英语。
据说,当时的鸿翔发明了一个词汇叫做“时装”,传统的旗袍“时装”化,就被称为“改良旗袍”。鸿翔设计的改良旗袍风靡了当时的上海,一时造就了上海滩上绮丽的背影。
20年代末,《民国服制条例》中甚至将改良旗袍列为女性国民的礼服,旗袍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而路程的起点就在上海。从国母、名媛,再到明星、女学生、纺织女工。
旗袍是大上海女子必备的服装。

鸿翔师傅,“太潮了”


出版于1933年的茅盾的小说《子夜》,开篇描写吴老太爷从乡村被接到上海,目睹了一个翘着腿坐在三轮车上身穿高开衩旗袍的女子,饱受刺激,差点昏倒。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中西文化汇集,各路名流荟萃。
▲当时相继传入中国的西洋服饰用品包括:高跟鞋、丝袜、毛巾、手绢、眼镜、香水、绸伞等等。供图/香港历史博物馆
当时新开张的光陆大戏院、大光明影院放映英、美的最新电影,上演西洋歌剧,这些现代生活方式赚足了国人的眼球。有时一部新片还没有下档,交际名媛和电影明星的服装就出现了新款式,这些款式很快就会流行起来。鸿翔看到了这个机会,特别注重那些能引领潮流的城市明星,比如当时著名的电影演员胡蝶就是鸿翔的老主顾。
1935年11月23日,胡蝶与潘有声举行婚礼,鸿翔为胡蝶设计了中西合璧的礼服,服装上绣了100只蝴蝶,非常轰动。胡蝶从此更中意鸿翔,她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的衣服几乎都由上海鸿翔服装店包下来了,那里有几个老师傅,做工很考究,现在恐怕很难找到这样做工考究的老师傅了。”
胡蝶喜欢穿短旗袍,但又不喜欢太张扬,她就动脑筋在短旗袍的下摆上缀上三四寸长的蝴蝶褶衣边,短袖口上也相应缀上这种蝴蝶褶。而旗袍的长度缩短到膝盖下,袖子也缩短到肘上,整个小腿和小臂就袒露无余。因为“蝴蝶”与“胡蝶”谐音,胡蝶穿的这身旗袍,就被称为“胡蝶旗袍”,很快成为大众仿效的对象。
30年代的上海接近国际时尚有多快?
欧美的时装新款要不了两个月就能传到上海滩,还能看到国外的Vogue、Harper's、Bazaar这样的时尚杂志、原版的裁剪书,以及刚刚上映的好莱坞电影。鸿翔的唯一嫡系传人金泰钧回忆起当年,还清晰地记得,自己最喜欢光顾电影院,就是为了观察来往客人的穿着和电影中国外明星的服饰装扮,回家以后凭记忆画出来,算是走在流行的前头了。

时尚观代替了等级观


作家曹聚仁曾说:“一部旗袍史,离不开长了短,短了长,长了又短,这张伸缩表也和交易所的统计图相去不远。”
这就是上海这座城市对时尚最为敏锐的嗅觉。
粗略地总结一下,自从1929年旗袍底摆升到膝盖以下,仅仅过了3年的时间,下摆就又长及脚踝,只有穿高跟鞋才能行走。从1932年旗袍出现开衩,仅仅1年,就从低衩或无衩改成了高衩,当红明星顾梅君为了标榜自己的特立独行而开衩及臀的举动,遂成流行。
这与中国上千年的服装品味都极为不同,过去标示等级、身份的除了贵族专属的颜色,还有图案和面料,款式严格依照礼制,这在旗袍身上显得根本不重要。
▲今天的老上海茶馆依然眷恋着30年代上海的旗袍风情。摄影/蒋振雄
同是一袭旗袍,花样定要年年新、日日新,这才是上海,时尚观在这里早就代替了等级观。这因此成就了一名小裁缝的远大理想。
“鸿翔公司”当时有一个创举,就是将如紫云、飞云等这样的时装店组织成一个俱乐部式的组织—“鸿社”。“鸿社”的成员经常去一些时尚女性光顾的场合观察最新的流行样式,捕捉时装新动态。时而聚在一起研究、探讨女装的变化,然后,再将讨论得出的结论像今天的时装流行趋势那样发布出去,让市民意识到服装的变化。
上海女子是在细致中透露出她们的奢华,比如她们曾经崇尚的“线香滚”,细腻如线香般的精良镶饰和旗袍袍身的色彩两相对比,颇显心思。
40年代沦为“孤岛”的上海,一方面,物质匮乏,物价飞涨,旗袍的一切都开始做起了“减法”,变得简练流畅轻便,更加适合活动。另一方面,那些醉生梦死的人希望借助奢靡的光晕忘记乱世的恐慌,甚至出现了装饰裘皮领饰、极尽奢华之能事的华美旗袍。
红尘滚滚,张园没落了,当年三开间的小裁缝铺早已转战又一个时尚之地—南京西路863号,“鸿翔Hong Ziang Ladies Tailor Shop”的招牌也一变再变。
百年的老店址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唯有上海女人身着旗袍的背影依旧不变。
南京路863号也好,张园也罢,都只是一段插曲,真正“繁花”似锦的,是在那个时代中变迁的上海,是那群努力打拼、用力生活的人们。



图文来源:
《中华遗产》2010年05期,撰文/ 水云 隋静
供图:繁花微官方微博、上海王开摄影有限公司 等

▲ 扫码直达店铺玲琅格 更多好物随你挑选


为什么央视说《繁花》是一代 “孤品”,只因主角是“它”...

2024-01-11

它是国内陆级市博的天花板,收藏了千年软尸,请谨慎参观

2024-01-12

漂洋过海认「食」你,舶来果蔬大揭秘|新刊推荐

2024-01-10

二里头夏都: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2024-01-0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