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迪拜,听巴勒斯坦人聊以色列

 menjiiz 2024-01-15 发布于重庆

正在巴勒斯坦的土地燃烧的战火,究竟是“哈以战争”,还是“巴以战争”?

在十几年前,就听迪拜的一个巴勒斯坦人说过,但凡是在巴勒斯坦土地上与以色列人发生的战争,都是“阿以战争”!

那是2006年,我在迪拜,正在与一家巴勒斯坦公司接触,希望把他们发展成我的大客户。

这家公司在沙迦,老板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巴勒斯坦人,就是他创立了公司,手下十几个人,大多都是巴勒斯坦人。

老板叫什么名字已经忘记了,只记得他四十多岁,中等身材,黑白相间的头发浓密,络腮有须。英语说得很好。混熟后从公司其他巴勒斯坦那里得知,老板在法国读的书,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和英语。什么时候去的法国,怎么去的法国,没有人说,但肯定不是难民去的。老板是机械工程师,在一家法国公司工作几年,被派来迪拜,后来就在迪拜注册了公司,专门代理法国品牌的机械设备。公司里的巴勒斯坦人,都是他带出来的,应该都是他的亲戚朋友。

老板很喜欢中国,因为中国的机械设备质量完全不输法国机械,有的甚至还更好,但到岸价格只有法国产品的2/3,于是他从中国买同类机械产品,然后打上他自己公司的品牌名称,冒充法国机械卖出去,这让他的公司赚了大钱。我找上门去,老板当然高兴,多一个中国同类产品的卖家,他这个买家就多一分优势,可以乘机压低进货价格。

当时黎巴嫩真主党正与以色列开打,迪拜大小报纸头版上,都有轰炸后升腾起的巨大火光和烟柱,以及断垣残壁图片。于是就问老板,他们巴勒斯坦人怎么看这“第二次黎巴嫩战争”。

老板纠正我,说这不叫“第二次黎巴嫩战争”,那是以色列人的叫法,黎巴嫩称这场战争为“七月战争”。

当时并不理解,后来才知道,不同的叫法,是有不同意义的。真主党在黎巴嫩,只是一个武装派别,不能代表黎巴嫩国家。真主党去招惹以色列,是真主党的事情,于是黎巴嫩就含混地把这场冲突称为“七月战争”

这次哈马斯与以色列开战,舆论也有分歧,与黎巴嫩的真主党类似,加沙的哈马斯,能不能代表整个巴勒斯坦,是有争议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出面说,哈马斯不能代表巴勒斯坦,那就是说,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的战争,不能叫“巴以战争”,只能叫“哈以战争”。(巴勒斯坦是内阁制,总理组阁治理国家,总统只是象征,民族权利机构类似于欧美国家的参议院)

但十几年前,在迪拜的巴勒斯坦公司的老板,却认为每一次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的战争,都是“阿以战争”。显然,哈马斯,以及像迪拜老板这样巴勒斯坦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哈马斯代表整个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开战。

情况也大致如此,每次哈马斯与以色列起冲突,阿拉伯国家都是支持的,起码嘴巴上都要支持,这也是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正确”。但现在真正为哈马斯两肋插刀的,就是黎巴嫩的真主党。06年那场“七月战争”,就是真主党为哈马斯打的抱不平。

06年年初,巴勒斯坦立法院举行大选,结果加沙的哈马斯,大胜了约旦河西岸的巴解法塔赫,获得了单独组阁权,哈马斯成了巴勒斯坦的执政党,代表了整个巴勒斯坦,哈马斯的哈尼亚成为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总理。

哈马斯上台,以色列就不干了。为什么以色列不干,因为哈马斯终极目标是要把以色列赶下大海,根本不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以色列不干,以色列背后的美欧也不干,于是断援助,实施经济封锁。这一来,哈马斯执掌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就运营不下去。财政来源枯竭,公务员发不了工资,老百姓生活受到影响,民怨沸腾,巴勒斯坦人把这些账算在了哈马斯头上,哈马斯自然把巴勒斯坦人的怒火转移到以色列头上。

当年6月,哈马斯出手,袭击了加沙南部以色列境内的一处以军哨所(这次哈马斯也有在这里突破进入以色列),打死了3名以军士兵,还绑架了1名。以色列当然加倍回击,出兵约旦河西岸,逮捕囚禁了哈马斯政府的部长和议员,大规模轰炸加沙,并派兵入侵加沙。力量悬殊,哈马斯招架不住,于是真主党就在以色列北边出手,想替哈马斯解围。

真主党搞了个True Promise(真诚诺言)的军事行动,用火箭弹和迫击炮袭击以色列,同时冲入以色列境内,干翻了几辆军车,打死了3名以色列士兵,还把2名俘虏带回到了黎巴嫩。

以色列勃然大怒,出动空军猛烈轰炸黎巴嫩贝鲁特国际机场,贝鲁特-大马士革高速公路,还有靠近以色列北部的黎巴嫩电厂和城镇。(中国维和部队的杜照宇,就是那次在以色列的空袭中被炸死的,那年他才34岁,中校军衔,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被派驻黎巴嫩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

真主党不甘示弱,用密集的喀秋莎火箭弹袭击以色列北部人口密集区,造成以色列平民伤亡。以色列就喊话黎巴嫩政府,说你黎巴嫩究竟是哪个当家,有不有人管真主党?如果真主党代表整个黎巴嫩,那么以色列就对黎巴嫩宣战,派兵进入黎巴嫩。黎巴嫩政府当然不干,恰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了1701号决议,黎巴嫩政府就顺势派出15000人的正规军,联合国际维和部队,进入黎巴嫩南部,赶走了真主党。

但真主党到处宣传,说打赢了以色列。惹得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参加G8会议的饭桌上为此还爆了粗口。没想到饭桌上有话筒,话筒还没关,于是所有参会者都听到了小布什的粗话,于是众人嘲笑,说小布什这么一老粗,没有文化的牛仔,怎么就当上了堂堂的美国总统。

小布什的意思是,你真主党真是阿Q,去招惹以色列,不但挨了一顿胖揍,还被撵出了黎巴嫩南部,地盘都丢了,你怎么能说自己胜利了呢?

真主党代表不了黎巴嫩,但哈马斯却认为他们不但代表整个巴勒斯坦,还代表着阿拉伯世界。所以老板说哈马斯与以色列的战争史“阿以战争”。

老板解释说,自1948年第一次阿以战争开始,以后与以色列人之间的战争,都是阿拉伯人进行的。只不过,开始是整个阿盟与以色列打,后来是几个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打,再后来阿拉伯国家不打了,阿拉法特的巴解单个与以色列打,阿拉法特的巴解也不打了,于是哈马斯接班与以色列打。哈马斯是阿拉伯人,因此现在的战争,仍然是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人的战争。

我当时问老板,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都打不赢以色列,凭哈马斯单个力量,岂不是更打不赢!打来打去,还不是巴勒斯坦的平民老百姓吃亏?

记得老板像法国人似的耸了耸肩,说打不赢,但得有人打下去啊。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拉长了看,都是有胜有败的,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可以一直赢下去的。(扯上了历史,还捎带上了哲学,这个聊天就有点接不住了。后来才知道,老板在法国本科学的历史,硕士拿的社会学硕士,本来想在法国谋个教书的工作,但没有当上老师,只得下海经商。)

老板说,一千三百前,阿拉伯人也曾经英雄过,打遍天下无敌手,开疆扩土,建立起一个大帝国,疆土东边接壤中国西面;西边伸入大西洋,半个现在西班牙都是阿拉伯帝国的疆土;北边直抵高加索;南边到达了非洲的莫桑比克。当时的阿拉伯人,谁又会想到雄霸亚欧非的阿拉伯帝国,历时600多年后会轰然坍塌,碎成了现在这样的一盘散沙,……

老板继续说,阿拉伯帝国消失了,但阿拉伯人还在,整个阿拉伯有4亿多人,拉长时间来看,难道4亿多人的阿拉伯会永远打不赢几百万人的以色列人?

当时觉得老板说得有道理,好像中国抗日战争的时候,蒋介石也这样说过,难道四万万同胞还打不过小小的倭寇,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小日本。人多,肯定是一个优势。

老板的意思是,阿拉伯人会与以色列人永远打下去,现在打不赢,以后肯定能打赢。

记得当时听着老板的那套理论,一边喝着放了糖的阿拉伯红茶,一边心里想,老板是以历史学家的眼光看,当然有他的道理。但生活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平民老百姓,在炮火连天下生活,能熬多久呢?老板说的以后肯定能赢,这个“以后”是多久呢,几十年,几百年?

巴勒斯坦在阿拉伯世界里是最穷的,巴勒斯坦人流散四方,像老板这样来迪拜的巴勒斯坦人,在迪拜安不下家,每三年必须重新拿一次居住签、工作签,万一哪天公司搞垮了,他们巴勒斯坦人就得全部回老家,而他们的老家在哪里,——在约旦河西岸,还是在加沙?

老板解释说,哈马斯并不孤单,巴勒斯坦人大部分都支持哈马斯,今年的选举就是证明。以前阿拉法特在的时候,阿拉法特的巴解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面旗帜,整个阿拉伯世界都承认,有钱出钱,有物资提供物资。阿拉法特去世后,哈马斯接过了阿拉法特的旗帜,阿拉伯世界一如既往地支援哈马斯,与以色列人的战斗,就是巴勒斯坦人的生存之道。所以,巴勒斯坦不是仅仅为了巴勒斯坦这片土地,而是为了整个阿拉伯世界,整个阿拉伯民族。(生存之道,就是说靠打仗赚钱?)

当时以为老板在讲大道理,不是很懂他的意思。现在的说法是,以色列要在加沙铲除哈马斯是不可能的,因为哈马斯,也就是上面老板讲的那些道理,是大部分巴勒斯坦人的思想,所以,以色列铲除不了这些思想,就铲除不了哈马斯。

记得当时我问过老板,怎么巴勒斯坦人,或者说阿拉伯人,会这么仇恨以色列人,为什么不可以与以色列人和平共处,大家都求发展,都过上和平生活?

老板问我,什么是以色列人。我回答以色列人不就是犹太人嘛。老板说不对,以色列人是生活在以色列这个国家的人,当然包括犹太人,或者说生活在以色列国家里的,大部分是犹太人。

我问老板,这不是一样吗,犹太人的国家叫以色列,你们仇恨以色列,不就是仇恨犹太人吗?

老板回答很出乎意外,他说阿拉伯人其实并不仇恨犹太人,只是双方有矛盾而已,而这种矛盾自古而来,哪里都有。阿拉伯人仇恨的,是以色列国。

我不禁大吃一惊,恨以色列,但不恨犹太人,这什么意思?

老板解释说,起码1948年建立以色列国之前,或者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阿拉伯人并不仇恨犹太人。那个时候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就有犹太人居住,与他们巴勒斯坦人混居在一起,和睦相处上千年。相反,仇恨犹太人的,是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历史上,最早把犹太人大规模赶出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地区的,是欧洲的罗马人。犹太人流散到欧洲后,欺负犹太人最很得,还是欧洲人。要把犹太人赶尽杀绝的,是希特勒这个欧洲人,帮凶希特勒的,也是一些欧洲人。

老板说,追根溯源,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是兄弟,都是闪米特人,一个祖先,只不过犹太人把那个祖先称为亚伯拉罕,阿拉伯人则把那个祖先叫做易卜拉欣。犹太人信上帝,阿拉伯人也信上帝,只不过称呼不同,阿拉伯人把上帝叫安拉。

这倒是对的,2015年闹得最凶时期的ISIS,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攻城略地屠戮杀戮的时候,据说不杀犹太人。

我问老板,既然是这样,为什么现在对以色列的犹太人就那么大的仇恨呢?

老板说,现在的阿拉伯人认为,生活在以色列的犹太人与原来的犹太人不一样了,走在特拉维夫的街头,放眼望去,满大街都是欧洲人。犹太人在欧洲生活了上千年,已经融入了欧洲。他们的血液,他们的外貌,已经与欧洲人一模一样了。在欧洲的街头上,是辨别不出犹太人的。只是在犹太人社区,或者犹太人家里,才能看到犹太人,——犹太人的宗教和犹太人的传统还在。

一千多年后,欧洲人又把他们送回到巴勒斯坦,说他们是犹太人,要他们回老家。要阿拉伯人,就是我们巴勒斯坦人,让出土地来给他们安家。阿拉伯人心里怎么想,阿拉伯人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以前,英国人来,法国人来,在阿拉伯土地上当总督,当地主,耀武扬威,管理阿拉伯人,统治阿拉伯人。二战后,英国人走了,法国人走了,但却送一批人来,要占阿拉伯人的土地,……

以前欧洲人迫害犹太人,迫害了上千年。两场世界大战下来,欧洲人良心发现,觉得亏待了犹太人,要弥补犹太人,要帮助犹太人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在欧洲找个地方建立犹太国呢?西欧人多地少,容不下一个犹太国,那东欧呢,北欧呢,那里不是地广人稀吗,为什么不把以色列国建在那里呢?如果说阿拉伯人反对以色列,反对的不是犹太人,反对的是欧洲人帮助建立的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

巴勒斯坦这个地方,确实是犹太人的老家,漂流一千多年后回老家,也是情有可原,也不是不可以,这一点所有的阿拉伯人都承认,都认同。可是,回来就回来呗,为什么要单独立国呢,为什么就不可以像以前那样,大家都住在同一个地方,喝同一条河的水呢。以前犹太人住前院,阿拉伯人住后院;犹太人住村东头,阿拉伯人住村西头,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阿拉伯的孩子和犹太人的孩子赶出来的羊群合在一起,在一个山坡上吃草;阿拉伯孩子和犹太人孩子一起嬉戏,一起玩耍,一起打一棵椰枣树上的椰枣……,那是多么美好的一副和睦图像啊。

为什么你们欧洲人偏偏要犹太人单独立国,在巴勒斯坦土地上把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分割开来,这不就是欧洲人以前耍的那套把戏,在巴勒斯坦土地上继续搞分而治之吗?阿拉伯人不忿就不忿在这里。这就是1948年以色列国一宣布建立,阿拉伯国家就抱团对以色列开战的原因。阿拉伯人反对以色列国,更反对以色列国背后的欧洲人。

当然,“阿以战争”的结果,阿拉伯人都是输家。但阿拉伯人认为,不是阿拉伯人不行,是阿拉伯人投靠的大哥不行,阿拉伯人背后的大哥,比不上以色列人背后的大哥。除此之外,阿拉伯人心不齐,也是失败的原因。如果四亿阿拉伯人不被欧洲人人为地划分成多个国家,而是一个统一的大阿拉伯,那就什么阿以矛盾,阿以战争。阿拉伯人会与犹太人和睦相处,即使有矛盾,也会自己解决。

老板高谈阔论,我心里却不是很赞同。如果说伊拉克与伊朗的八年战争不算阿拉伯民族内部战争,那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呢,阿拉伯国家参加美国联军攻打伊拉克呢,这些算不算阿拉伯人之间的内部战争呢?阿拉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战争,不一样是凶狠残忍,血流漂杵吗?

想是这么想,但却没有说出来。说实话,老板说的那些道理,甭管对与不对,我也没有往心里去,毕竟不能身同感受他们的苦难和困惑,对如此高大上的历史、哲学、社会学话题,自觉本人既没有如此的学识,也没有多少的兴趣,脑子里琢磨的,是怎么能让他们公司成为我的客户。

后来,这个巴勒斯坦人的公司没有变成我的客户,主要还是供货商工厂出了问题。老板专程到中国来,去看了我供货商工厂研发的产品,发现工厂做了手脚,工厂以为老外好骗,谁知老板非常专业,当场就看出了破绽,结果不欢而散。

十几年后的今天,回想那个巴勒斯坦人对以色列的议论,大部分是没有过时的。10月7日哈马斯冲进以色列境内大开杀戒后,引来以色列的猛烈报复,加沙的巴勒斯坦平民百姓,惨遭屠戮,引来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强烈抨击。

凤凰卫视十月二十八日那期《一虎一席谈》,专门谈这个问题,巴勒斯坦驻华大使法里兹·马赫达维到场,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愤怒控诉了以色列,也提到中国的抗日战争,以此比拟正在进行的“巴以战争”。

主持人问到场的嘉宾,如何最终解决当前的巴以冲突,场内的嘉宾大多数都说“两国方案”。一个社科院的专家甚至说,除了两国方案,没有其他途径,两国方案是唯一彻底解决巴以矛盾的最佳手段。但另一位社科院的专家,一同参加节目的殷罡,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说,“两国方案”,只是听起来美好,但没有办法实行。两国,两国,你要有两国来谈才行。现在以色列想谈,但找不到谈判对象,谁来谈呢,是法塔赫,还是哈马斯?

殷罡说,最早提出“两国方案”的,是英国的“皮尔委员会”,背景是当时纳粹德国大规模对犹太人的迫害,欧洲犹太人纷纷逃亡巴勒斯坦,引起了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冲突,皮尔委员会提出巴以分治、两国方案,为的就是解决当时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巴以民族矛盾。

但很快二战爆发,“两国方案”被搁置。直到二战后的1947年,英国将“两国方案”移交给联合国,联合国一讨论,阿盟就率先站出来反对,阿盟秘书长在联合国特别会议上表示:“阿拉伯国家不能容忍这种分裂,这种对政治、经济独立性的威胁。” 但联合国还是通过了两国分治方案,以色列一建国,阿盟22个阿拉伯国家就立即对以色列开战。

阿拉伯国家打不动了,阿拉法特接着打,阿拉法特也打不动了,于是才有了《奥斯陆协议》。但后来《奥斯陆协议》协议被撕毁了,“两国方案”执行不下去。

有没有其他办法呢?有啊!殷罡说,把约旦河西岸并入约旦,把加沙并入埃及。

前几天,巴勒斯坦方面站出来说,坚决反对“两国方案”,只坚持一国方案,就是犹太人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共同建立一个国家。

十几年前,迪拜那个巴勒斯坦公司的老板不就是这样说的吗?阿拉伯人不反对犹太人,只是反对以色列国,反对犹太人单独建立国家。

但犹太人,——现在的以色列人,愿意与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建立一个共同的国家吗,估计肯定不同意。

那么,巴以之间,真的就无解下去吗?

按照迪拜那个巴勒斯坦公司老板的说法,把历史拉长,现在无解的,几十年,几百年就自然解了。人类历史就是这样,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莫不如此。

问题是,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多少无辜的平民百姓会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