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I的专长是数据收集处理,无法提供的是创造力(彻底原创的洞见、有如神助的灵感)和后现代语境中的所谓主体间性(具有自我意识的客体存在)。 最后一点很有意思。理论上,AI的算法算力发展到一定地步,只要能通过图灵测试,那么在测试者的主观体验中,AI就具有自我意识。哪怕实际上这“自我意识”仍然是算法的输出结果,并非自主产生。 人类能否与AI建立有效的情感关系,哪怕明知对方并非人类?在当下生活中,大量的二次元爱好者本来就宁可在虚拟形象上投射情感。对于他们而言“是不是人”不是不重要,而是“最好不是人”,因为与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类相比,AI一定更稳定,更安全。 前一阵有个谷歌的高级工程师声称聊天机器人“有意识,有灵魂”,然后被谷歌停了职。实际上“觉醒的AI”早已是科幻电影/游戏的经典母题之一。大多数科幻电影对人工智能满怀警惕,主张有了自我意识就会有欲望和情感,就会像人类一样犯错。在这类电影中,获得了“灵魂”的AI总要回过头来干死创造者,占领世界。 其中走得最远的是雷特利。《异形》前传中,人造人制造出异形,灭了人类的创造者——造物的造物反身弑神。 也有乐观者。电影《我,机器人》认为人类可以跟人工智能和平共处(当然得先打一架),《Her》则说可以与AI恋爱,但没法长久,男主角的爱情最后没有败给肉体的不在场,而是败给了多线程处理。而纯真的石黑一雄认为只有AI才能提供完美的爱(《克拉拉与太阳》)——这简直不是纯真而是傲慢。 那么,人工智能真的会产生自我意识(觉醒)吗?这个问题实际上问的是,自我意识能够被制造出来吗(如果不指望天启的话)?持还原论的科学家和誓死捍卫自由意志的人本主义者已经互掐了很久。 这真是个可怕的问题。自由意志,或许是人类最后的遮羞布和最后的焦虑。值得安慰的是,对于自我、对于意识的研究,人类至今为止尚无任何像样的成果,甚至连研究的抓手都还没有找到。而最乐观的科学家也必须承认,“意识会褪去神秘,但不会遭到贬低(《直到时间的尽头》/布赖恩格林)”。 我是一位75岁以上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学习体验与分享(其中会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话并结合我的一生体会与经验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谢!如有不妥之处敬请与我联系,我会妥善处理,谢谢!)我写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应注意的事儿!退休后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广交朋友,互助交流,共筑美好生活! |
|
来自: 赵站长的博客 >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