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务院国资委开年部署:七个领域进一步加大力度

 联想派 2024-01-16 发布于上海

湖北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牵头和参与组建了一批国资主导、国资赋能的市场化、功能化供应链平台,加速打通产业发展堵点;重庆积极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平台作用,通过基金、直投等方式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总结2023年国资国企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业内人士指出,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高质量发展依然是不变的“追求”,今年将会在地方国资国企的价值创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等七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而国企改革仍然是重要“抓手”。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至11月份,地方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6万亿元、同比增长5.9%,利润总额1.6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加值6.5万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万亿元、同比增长4.5%,研发经费投入4800多亿元、同比增长16.7%,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有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中,各地正加速壮大一批新兴产业。如天津、湖南等地制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文件,强化对企业主责主业动态管理,推动企业加快布局“新赛道”;江苏组建总规模30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集群;安徽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省属企业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大幅增长……

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必须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总目标不动摇,推动企业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切实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必须进一步强化战略意识和功能导向,推动国有企业高水平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业内人士指出,2023年各地国资委和国有企业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为今年国有企业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面对较为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国有企业依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做强做优做大和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依然是主旋律。

“国有企业持续提升经济效益,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产业链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体现了他们的责任与担当。”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认为,国有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聚焦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重要领域,聚焦专精特新、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细分领域,合理优化资源、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配置,引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再次成为关键词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本次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明确提出“七个强化”,要求国有企业在价值创造、落地见效、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国资监管、风险防控和政治引领七个领域进一步加大力度。

具体而言包括强化价值创造,引导企业把发展的重心切实转换到价值创造和内涵型增长上来;强化落地见效,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优化改革进度跟踪和评价体系;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切实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转型升级,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有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强化国资监管,切实加强国资监管的专业性、有效性、系统性;强化风险防控,突出抓好债务风险处置,严控重点领域风险;强化政治引领,在国有企业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新的一年,各地国资委要着眼更好履行国有企业功能使命责任、加快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指导推动企业调节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各地要加大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力度,除了加快同类业务横向整合和产业链纵向整合外,也要加强跨层级国有资本流通与合作,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出价值创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等重点时,科技创新成为了关键词。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国有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更好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立足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力支撑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业内人士指出,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有利于国有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周丽莎认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国有企业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推动国有资本不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同时,进一步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领军企业。在科技人员培养方面,还需要制定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科技人员更期盼的创新支持政策。

国企改革纵深推进 要注重“形神兼备”

在国企改革持续推进的过程中,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推公布的改革专项工程“双百行动”“科改行动”名单制再次更新,地方国有企业入选行动的数量分别扩充至264户、304户,一批改革样板加速涌现。

与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要求一样,上述会议中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各地国资委要加大改革统筹推进力度,以钉钉子精神抓紧抓实各项重点任务,务求在重点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力争2024年底完成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70%以上主体任务。同时,必须聚焦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功能性问题,乘势而上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要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提高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着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张玉卓如是说。

国资委还要求各地结合新一轮改革任务的特点,优化改革进度跟踪和评价体系,对功能使命类的改革要加强考核引导,对体制机制类改革要注重“形神兼备”。

周丽莎认为,对地方国有企业,国务院国资委重点强调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改革进度跟踪和评价体系。一方面是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另一方面是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市场化的关键是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鼓励进入各项国企改革专项工程的地方和企业大胆试、率先改,有效激发国企一线干部职工的探索创新积极性。”张玉卓说,各地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节点、责任人、预期成果和验收标准,重点难点任务要往前排。

据悉,国务院国资委将在2024年一季度开展2023年度地方国企改革评估工作。(记者沈寅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编辑:曹煜   

监制:彭春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