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为何不能让彭德怀出席?还是李克农想得周到

 刘开曙图书馆 2024-01-16 发布于湖北

​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为何不能让彭德怀出席?还是李克农想得周到

前言1951年6月10日,志愿军结束了第五次战役,中朝两国军队消灭了八万余名敌人。至此,抗美援朝战争的前五次战役已经结束。

美国为首“联合国军”发现,武力消灭金日成政权的想法已无法实现。而我国和朝鲜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一现实,使双方开始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

但古语有云:“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无法得到。”那么,中朝两国是如何在谈判桌上和美国较量的?又是在谈判桌下如何较量的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充满硝烟的历史时刻。

李克农,被誉为“红色特工之王”,他深知情报信息在军事战争中的重要性。来自安徽芜湖的他,自19岁投身革命,青年时期即开始从事党的地下秘密工作,受到周总理的直接指挥。

在上海国民党机关潜伏多年,与钱壮飞、胡底并称为“龙潭三杰”。随着中央机关进入苏区,李克农长期从事政治保卫工作。

他的智慧和勇气使他在无数次战斗中百战不殆,成为近代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1951年6月,他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毛主席亲自点名,要他参加中美之间的谈判。7月10日,中美双方在开城进行了第一次谈判。

开城位于朝鲜境内,距离韩国首都汉城只有50公里,是朝韩力量的平衡点。现在的开城是一个经济特区,允许全球许多国家在这里投资,已经成为东亚一个新型的工业基地。

但在当时,开城见证了中朝与美方的第一轮交锋。李克农,时任外交部副部长兼情报部部长,肩负重任。虽然他已经52岁,多年的军旅生涯使他的身体遭受了病痛的折磨。

尽管如此,他仍然在1951年7月6日和乔冠华等人一同前往朝鲜,与金日成会面。当时中、朝两国的外交互信非常高,金日成和李克农等人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共同制定了“有理、有力、有节”的谈判原则。

在根本问题上毫不妥协,但在一些边边角角的利益上则尽力争取。同时,毛主席直接向志愿军总司令部下令,让彭德怀做好“打大仗、大战”的准备,希望通过战斗来促进谈判和和谈。

果不其然,谈判一开始就非常艰难,美方代表寸步不让,同时美军利用空中优势,继续对我志愿军的重要节点进行狂轰滥炸。

彭德怀将军指挥军队坚决应对敌方的“外交攻势”,李克农则凭借丰富的外交和情报经验进行对抗。美方首先对谈判地点提出质疑,认为开城不够“中立”,要求更换地点。

经过几轮较量,最终选定了一个原来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板门店作为谈判地点。在板门店谈判时,美方代表哈里逊开始耍一些小把戏。

谈判刚开始,他就宣布今天休会,第二天再议。或者在美方阐述完意见后,美方代表面对我方的疑问和质疑,一言不发,只是直勾勾地盯着我方外交人员。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了“西式自信”的流行,它强调的是表面的虚张声势和内在的空洞。但是,回溯到70年前,我们不得不承认,国人在面对类似情况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

然而,李克农却凭借自己的智慧,展示了“中国智慧”。在1948年的某次谈判中,对方再次使用了沉默战术,李克农作为指挥坐镇现场。

当他的同志请示时,他仅写下了三个大字:“坐下去”。前线的代表们看到这三个字后,立即理解了他的意图,他们挺直腰板,与对方代表面对面地“干瞪眼”,这场谈判持续了长达两个小时十二分钟,这几乎是近现代历史上最长时间的“沉默谈判”。

在外交战场上的交锋,并非如同硬碰硬的军事行动一般,任何一个微小的胜利都可能对对方的信心产生巨大冲击,从而导致谈判结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克农采用针锋相对、先礼后兵的策略,让美方代表吃尽了苦头。对于美方代表频繁休会的行为,李克农也毫不手软,同样采取这种策略。

只要美方宣布休会一次,中方就在下一次谈判开始后立即宣布休会,无形的紧张气氛弥漫在板门店谈判现场。然而,真正的决定朝鲜命运和走向的,还是人民志愿军的军事行动。

美军在“伤心岭”与板门店展开谈判的同时,志愿军夏季反击态势良好,未受其影响。在此背景下,美帝国主义表现出孩童般的无理,宣布和谈“无限期延迟”。

实际上,他们并非不想谈,而是不愿让步,因此留有余地。对此,毛主席早已预见,“帝国主义只会通过武力来争取利益,绝不会通过谈判妥协”。

"摊牌行动":美军的伤心之战 1952年10月初,为了配合板门店和谈并遏制中朝军队陆军的优势地位,美军将领范佛里特制定了“摊牌行动”。

然而,这场原本只是一次夺取高地的常规军事行动,却成为美军的伤心之处。在10月14日,美军组织了320门大口径火炮、超过40辆坦克和50余架飞机对597.9和537.7高地的我军主阵地进行了猛烈轰击。

在这次炮火猛烈的攻击中,每秒落弹六发。不仅大口径的炮火带来了弹片杀伤和爆炸,反复不断的地震击也活活震死了距离稍近的志愿军战士。

这场战争,让美军深深感受到了失败的痛苦。

在敌人突然进行重点打击的情况下,十五军迅速从犹豫中振作起来,通信兵不顾炮火危险,果断架起天线。然而,由于美军火力过于猛烈,连续十几根杆子都被炸断。

在这个关键时刻,志愿军战士牛宝才挺身而出,将自己的身体作为接线,终于让阵地通讯得以短暂恢复。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根据多方信息做出判断,敌人主攻方向应该在正面,而五圣山由于地势险峻,敌人将其作为主攻方向的可能性极低。

然而,秦基伟未曾料到,敌人竟然选择了主攻五圣山。敌人先头数个营在炮火掩护下向我军高地发起进攻,不料十五军战士英勇异常,将敌人的几次进攻都成功击退。

面对巨大的牺牲,美军开始增兵。十五军四十五师经历过抗日、解放大战,战士们勇猛善战,白天敌人凭借火力优势占领阵地后,晚上我军士兵就会拼死夺回。

双方士兵你来我往,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到了20日前后,军参谋长来到45师师部了解前线战况,全师伤亡已经超过3500人,主力部队134团和135团加在一起只剩下两三百人。

45师刚刚发布命令,要求师属机关、警卫和后勤人员补充到前线,几乎整个师都被拼光了。即使是铁打的汉子秦基伟,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的伤亡人数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原本的小规模行动在几次增兵后迅速升级,美军第七师八个步兵营的死伤率超过70%,死伤人数超过2000人。

对于美军来说,整建制被消灭是他们非常忌讳的传统,而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短期内美军再无力发动进攻,这表明了美军的主力几乎全部受损严重。

到了11月,12军开始全力支援15军的战斗。此时的上甘岭已经发展成为一场真正的大战。志愿军最终以一万余名战士的代价,杀伤敌人超过两万名,其中韩军的数量超过了半数。

在朝鲜战场上,五圣山的高耸险峻让美国士兵望而却步,他们因此将它称为“悲伤的山岭”。如果说上甘岭战役是我军对美国的强力打击,那么冷枪冷炮运动则是我军对美军的持续攻击。

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与美军在北纬三十八度线形成了对峙态势。经过多次大战,我们认识到在技术装备方面,我们与美军确实存在巨大的差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志司根据前线经验,在1952年初在前线推广了“冷枪冷炮运动”,并且只有一个原则——“对敌小群或一般目标,不失时机的进行射击”。

我军在阵地战基础上实施运动战,给敌人带来巨大杀伤,让美军前线战士连上厕所也不敢露头。运动战中涌现的张桃芳等特级狙击手,让敌人闻风丧胆。

15军135团在驻守上甘岭阵地期间,9个月内歼敌3558人,全军歼敌19921人,其中40%以上是冷枪战果。

因此,美军为这片阵地又起名为“狙击兵岭”。

世纪和平新生的共和国在外交和军事上与世界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局面紧张且胶着。连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都没有想到,朝鲜的军事总指挥彭德怀身体硬朗,但是在外交战场上,李克农的状况却不容乐观。

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哮喘病,甚至有一次昏厥。对此,毛主席和周总理十分关心,亲自写信询问,并建议李克农回国休息,由伍修权接替他的职务。

然而,李克农婉言谢绝了主席和总理的好意。他已经与美帝国主义者交锋数月,对朝鲜的情况也非常熟悉。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更换将领,无疑会对战争造成不利影响。

和谈的受益者中显然不包括韩国的李承晚政权,因此必须防止李承晚的部队不顾美国的约束,强行制造事端,甚至破坏和谈。

为了避免在和谈中出现问题,李克农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让双方的首席代表在签字现场完成签字,并将文本带回营地交由司令官签字后互换。

虽然这个流程看起来复杂,但却保证了和谈的顺利进行。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在板门店签署,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代表中国在协议上签字。仅仅三个字的签名,向世界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即“西方列强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

在彭德怀将军的领导下,新中国将踏上一条通往富强、复兴和人民幸福的道路。

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朝与美国在“遣俘”问题上的斗争一直备受关注。作为最牛“潜伏”者之一,李克农将军在此次斗争中表现出色,被授予了开国上将军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