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飞经》之“结构”与漫谈(二)

 勇敢的芯2 2024-01-16 发布于湖南

图片

每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本体,都有它的边界。你不要搞混掉。你把事物各就各位,站在它本身的角度去看它。这就叫“格物”。

                               ——达照法师《大学》

《灵飞经》第二课:书法常识、技法解析之“右偏旁”、老师示范、作业点评。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包罗了书法小世界与宇宙大世界的相生相似。老师在其中以至诚若神的心意挥洒自如、酣畅淋漓;每一个点的切入与解密都是老师自身多年书法历练而得;解析中闪烁的人文之光令课堂素朴、扎实、深透又熠熠生辉。值得反复去听、感悟、提升。

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建筑家 贝聿铭

取法乎上者,仅得乎中:取法乎中者,仅得乎下。

               ——《易经》

此次“书法常识”部分老师主要传授了书法中如何“临帖”与“选帖”的个人心得。印象最深的是老师秉持的书法思想。“思想”的背后是佛家解析的“意”。即是什么样的“知”与“明明德的心”铺垫了老师思想的底色。显然如上两句话意义非凡。课堂上,老师信奉的两句话,也带领我穿越过岁月的河流,回到自己曾经“当老师”的日子。在那些充满激情与热爱的日子里,也是这两句话给予过我许多坚持与笃定,若定海神针稳稳地盘踞心底。也因此,在色相纷乱之时可以依然从容、保持淡定......我想:这也许就是我受用于老师的基石——冥冥中在老师的身上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只是老师更彻底、更深透、更博大。显然,这就是我自觉、自愿、虔诚追随老师的深层缘起。

俗语讲“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遇到对的老师是一方面;能够感悟出老师的点点滴滴,就是自己的修为了。这种修为是相续相生的,有时甚至觉得可以沿着当下的“业”而追索到前世的修为。因为就是同一个老师,但是你学不同的碑体,你感悟的层次、唤起的觉知、表现的内涵与意境都是有差别的。就比如跟老师学“篆书”,也是喜欢,但内心流动的东西甚少。得到更多的是在“一横”、“一竖”、“一弯”、“一折”中渐渐升起的稳定之心、笃实之态。遇到《灵飞经》,听到名字就很喜欢;再看到字体的飘逸、絜矩兼容呈现的美感、老师出神入化的慢动作演绎,蓦然发现自己在习练隶书、篆书之后心里诞生的归宿之感。就是它了——行楷。

上学期,老师讲行楷《灵飞经》的笔法。一学期结束,不知怎么的,发现所有的笔法竟然可以在自己的笔下表现出来了。一笔一画之间若“华尔兹”般的避就、穿插;互动中,甚至有了书法时对话的欲望。当你把每一个字赋予了生命的含义,那么在没写到位的时候一定会有愧疚之心出现......每一个字,都可以大胆地写。虽然不是最好,但却是在遵循古人之道后的相应和自己内心的表达。每每那时,总要想起老师说的“手中的毛笔是你与古代圣贤的一场走心对话......”这是书法的有机生态环境、智性的环境。甚欢。

老师的构建是底色,随后发现“手感”出现了。你的脑中稀释了亦步亦趋的规则,但是你在感觉中却能自动做发地把“笔法”贯彻进去。当然这是在无数次地慢放老师的“示范”后获得的“种子”。这一枚枚的种子深入潜意识,似乎没有,却遍及无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你的“手感”,就是你的“意感”。但你常常无记忆、无意识。想起以前自己当老师到快退休的时候,常常在取试卷时,一取就正好是班级孩子的人数。彼时,孩子们总是用膜拜的眼光看着自己的老师——如同魔术师般的存在。而我心里清楚,这只是三十多年的热爱与积淀,而致“手感”、“意感”在色相上的显现。

图片

所谓“一通百通”,发现这种模式适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最近迷上做面包。一开始,亦步亦趋地按照标准操作;熟悉了标准,就开始恪守总量的标准、自由发挥。你心中的“面包”是什么模样?需要它拥有什么样的内涵?你就可以随意、凭手感添加、减少食材。对了,就是老师在课堂讲述的孔子语录:“随心所欲不逾矩。”内心超越了标准的作茧自缚。在解脱中、在你所欲中,一次次的“意感”中、品味出创造的惊艳;无限治愈与陶冶自己的胃觉,而内心温润、圆融。“你想要的”就是你的“心感”、更是你的“意”与“知”。于是,呈现佛经所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也因此,这学期写《灵飞经》又换了一种方式:每个字是一定要写三遍的。第一遍凭潜意识写,没有“器”的束缚了。但又是验证内心对“器”的领悟、融入程度;第二遍、第三遍就是对照范字“塑形”的过程:多余的东西去掉;没到位的补足。过程中去发现属于自己特质的东西;“手感”、“心感”、“意感”兼容,心性自如又具章法。到这时,心里没有了“如何写?“怎么样”的焦虑。一切在自然中生成。书法升维为一场美好之履;一段与自心、与先贤对话的妙曼时光。
此为近段书法之心路历程。是为记。
存在度越低,自由度越高。
                   ——达照法师《大学》
老师思想摘录:临摹是进入书法的唯一途径。与古人留下的经典碑帖对照着来写,这来源于书法的特殊性。书法在中国传统的艺术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或地位。中国书法很少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这也包括中国的京剧、戏曲。它们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书法在视觉艺术里面也很少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在一个自我循环的体系里,不能说好与不好,而是说它很特别。书法代表了汉族的艺术特色。书法是中国艺术核心之核心。书法代表的民族特色在骨子里写入了汉民族的骨子里,铸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人文质地。学得越深,越明白为什么要临摹。

书者,如也。

             ——汉.许慎 《说文解字》

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清.刘熙载《书概》

书法可以真实、客观地再现我们的性情。我们个人也有个人的特质。我们发现,在中国的文化系统里面,我们中国人总是在追求一个道。什么是道?什么是符合我们中国人应该活出的样子?应该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中国的儒释道文化都会给我们一些答案或者指明一个方向。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就在规范,调整着我们个人的一些特点,或者我们不符合这个“道”的一些东西。我们书法人也是如此。我们拿着笔去写书法时,我们会发现如果我们个人没有经过一些书法训练去书写时,都会有一些个人特质在里面。但是,你真的能把这支笔合乎规律地、把这支笔里所蕴含的可以表达的所有的语言和方式激发出来的时候,你必须合乎这个道,你才能把它彰显出来。那么我们在临摹的过程和学习中,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不符合规律的东西就会慢慢摒弃。其乐无穷。在学习这种艺术表达过程中,其实我们就在不断地丰富、丰满我们自己。我们会发现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一种表达。这种表达也是合乎规律的。如孔子所言:随心所欲不逾矩。道如此。书法亦然。

                    《灵飞经》常识部分(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灵飞经》技法部分(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课件源自杨林老师。感恩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