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种成功入侵中国的外来鱼种,你知道几个

 钓鱼人之家 2024-01-16 发布于河北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贸易的发展,许多外来鱼类侵入了中国的水域,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这些外来鱼类中,有一些已经成为我国的"成功入侵者"。他们在我国的淡水生态系统中大量繁殖,对本土鱼类造成了威胁。这些鱼,常常被钓鱼人钓获,今天我来带大家认识一下它们!

太阳鱼是原产于美洲地区的一种温水性鱼类,它们的外貌酷似罗非鱼,且鳃盖后面有黑色耳状软膜,是其独特的特征。太阳鱼是一种观赏性和食用性都很高的鱼类,被许多国家引进养殖。

太阳鱼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成为了入侵物种。例如,在日本,太阳鱼由于其强大的繁殖能力,曾经被作为观赏鱼引入,但由于它们的大量繁殖,现在已成为当地的入侵物种。因此,日本政府现在提倡民众捕捉、食用太阳鱼,以减缓其数量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太阳鱼属于中下层鱼类,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它们的迁徙活动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科学家在北半球发现了一种以前从未见过的“神秘”鱼类,据研究人员确定就是太阳鱼,这种鱼长约21米,重达1000公斤,可能是由于海洋变暖等原因导致太阳鱼迁徙到了北半球。

鳄雀鳝,原产于北美洲南部的一种大型肉食鱼类,学名为Atractosteus spatula。它的成体最大可达3米,适应性强,繁殖能力恐怖,主要生活在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有时也会在水库和河流的汇合处活动。虽然它的肉质鲜美,但在中国已经被列为外来入侵物种。

鳄雀鳝被引入中国后,因其庞大的体型和迅速的繁殖能力,已经在多个地方引发了生态问题。它可以吃掉水中的所有生物,包括鱼类、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等。这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使得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中国已经发生多起鳄雀鳝入侵事件,汝州市中央公园为了抓捕两条鳄雀鳝,花费了一个多月时间和20万立方的湖水,充分证明了这一物种的危害。在北方多数自然水域,鳄雀鳝可能不会带来长期危害,但在南方水系,一旦发生泛滥,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

鳄雀鳝还被用于观赏和放生,但这种行为可能会带来生态灾难。鳄雀鳝是一种具有严重生态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研究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平衡。

埃及胡子鲶,原产于非洲的热带鱼,因其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易于养殖等特点,已经被引入中国长江以南的水域进行养殖。在珠江水域,埃及胡子鲶已经成为优势鱼种之一,但它可能对其他鱼种构成威胁。埃及胡子鲶对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它们对水质和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

埃及胡子鲶是一种强适应性的鱼类,由于它们有强繁殖能力,在华南地区有很大的养殖规模。由于其在华南地区的大量繁殖,已经扩散至南方的很多河流,成为了入侵风险程度最高的外来物种之一,也在印度、越南、巴西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引发了一定的生态问题。

埃及胡子鲶是肉食性鱼类,他们主要以其他鱼类、甲壳类动物和昆虫为食。他们捕食其他鱼类,这可能对生态造成不良影响,对本地鱼种造成威胁。尽管埃及胡子鲶在养殖领域有发展前景,但它们对本地鱼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在自然水域中放生这种鱼并不合适。

清道夫,通常被称为豹纹脂身鲇鱼,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是一种杂食偏荤性的鱼类。清道夫鱼被引进到世界各地,以其清洁水族箱的能力而受到欢迎,但它们也成为了一种令人头疼的入侵物种。

清道夫鱼在南方水域大量繁殖,威胁到本地鱼类生存,破坏生态环境。由于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快速繁殖能力,它们很容易在新环境中定居并传播到其他水体。清道夫鱼的繁殖力非常强大,雌性清道夫鱼每次产卵可达到约3000枚,这些卵能够迅速孵化成小清道夫鱼,并开始迅速繁殖。

清道夫鱼能够大量吞食附着在沉木或者石头上的鱼卵,犹如推土机一般啃食水草,甚至追逐受伤的观赏鱼,这种行为不仅对其他鱼类造成伤害,还可能引起水族箱中的水质恶化。此外,清道夫鱼也可能会攻击其他鱼类,尤其是当它们与其他观赏鱼抢食时,对其他观赏鱼造成伤害。

清道夫鱼的入侵问题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它们破坏了本地鱼类的生态平衡,消耗了本地鱼类的食物资源,并可能导致本地鱼类的灭绝。清道夫鱼还可能携带疾病和寄生虫,这些都可能给当地鱼类带来潜在的健康威胁。

食人鲳,被公众称为"食人鱼",是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种鱼类。这种鱼类的生态行为非常有趣,它们被分为植食性、肉食性和半寄生性三类。它们的主要猎物是鱼和虾,但也会攻击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

这种行为源于它们强大的攻击性和对血腥味的敏感。值得注意的是,食人鲳在缺乏天敌的环境下,繁殖速度快且适应能力强,很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很早之前,有类似报道,在广西柳州市柳江河边曾经发生过一起食人鱼事件,食人鲳咬伤了两人。食人鲳的形态特征为头中大,体被小圆鳞,体色背侧呈蓝灰色至灰黑色,腹部具有银灰色光泽,长有锐利的牙齿,体长一般为25厘米左右,最长可达50余厘米,体重最大可达4千克左右。

麦穗加拉鲮鱼,学名为Clarias gariepinus,是一种热带鱼类,原产于印度和孟加拉国,被引入中国后,成为南方地区重要的养殖品种。由于其生存能力、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麦穗加拉鲮鱼已经成为珠江流域的优势入侵鱼种。

麦穗加拉鲮鱼的外形修长,尾部和头部较为尖细,身体背部和侧部都覆盖有鳞片。它们的颜色也非常艳丽,通常呈现出深灰色、浅灰色或者银白色的底色,同时伴有橙色或者黄色的斑点和条纹。麦穗加拉鲮鱼的体型一般在30-40cm之间,体重大约在1-2公斤之间,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淡水鱼类。

麦穗加拉鲮鱼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它们可以在各种水域中生存,甚至能够取代其他鱼类,成为“一哥”。它们具有很强的耐低氧和耐低温的能力,能够在低氧的水中生存,并且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够存活。

麦穗加拉鲮鱼的食性也非常广泛,它们不仅可以吃水草、藻类等水生植物,还可以吃昆虫、小型鱼类、贝类等动物性食物。麦穗加拉鲮鱼是一种非常具有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淡水鱼类,它们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了入侵物种。

食蚊鱼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小型鱼类,原生地主要是沟渠和溪流,其主要的食物是蚊子的幼虫。这种鱼的适应性极强,能够在多种水生环境下存活,甚至在1℃~40℃的水温中都能适应。

它也能够捕食一些甲壳动物、水生昆虫等。尽管它有控制蚊子数量的作用,但由于其繁殖力和适应力的强大,被引入多个国家防治蚊虫,但也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成为一种全球危害性最强的外来入侵物种。

在中国,食蚊鱼被引进后,最初是为了防治蚊虫,缓解蚊虫的侵扰,但由于它的强大繁殖能力和适应力,在华南地区的某些河流泛滥成灾,对土著鱼类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食蚊鱼在中国已经被视为一种入侵物种,并在多个水域被监测和防控。

食蚊鱼被列入了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种名单,其强大的捕食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得它们能够在水中占据优势,并可能对本土生物造成威胁。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俗称加州鲈,是一种原产于北美五大湖区的淡水鲈鱼。近年来,大口黑鲈作为一种养殖鱼类被引入中国,在广东、广西等地有不小的养殖规模,其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因此广受消费者和养殖户的青睐。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水质、饲料和养殖模式等方面的问题。

大口黑鲈是一种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鱼类,在原产地可以生长到120厘米以上,体重可达10公斤以上。在中国,养殖的大口黑鲈通常在80厘米以上,体重可达到4公斤左右。大口黑鲈的食性广泛,可以吃各种淡水和海水鱼、虾、贝类等,也可以吃人工饲料。

大口黑鲈是一种繁殖能力较强的鱼类,一般在养殖两年后达到性成熟,可以繁殖。繁殖时,需要选择体质好、个体大的亲鱼,雌雄比例1:1或者3:2,将它们放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配对后,亲鱼就会产卵。孵化后的鱼苗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才能长大成鱼。

大口黑鲈是一种适应性强、生长迅速、食性广泛、繁殖能力较强的养殖鱼类,在中国养殖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其为掠食性外来物种,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外来鱼类的入侵,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对当地的渔业生产和水生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威胁。我们需要认识到外来鱼类入侵的危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正在看此文的读者,除了上述鱼种,你还知道哪些呢?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