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闭口不谈”的书法家,曾引领一代潮流,被颜真卿奉为“老师”

 三余字画 2024-01-16 发布于河南

颜真卿之所以被称之“亚圣”,主要原因乃“反叛”王羲之,由于李世民痴迷王羲之书法,唐初天下人争相临摹“王书”,并提拔一批“二王”笔法继承人,引领书坛发展。

从笔法传承上讲此乃“好事”,毕竟这一举措揭开“古法”神秘面纱,保证艺术发展的纯正性,当然凡事“有利则有弊”,单一格调限制了创造性。

同时“王字”笔划秀逸、结构紧密,无法写大字,不利于长久发展,恰好彼时“颜体”横空出世,以浑厚雄健的笔划,外紧内松的势态,让世人眼前一亮。

影响了宋代的米芾、黄庭坚等人,因此被后世奉为“亚圣”,并理所当然的认为“丰腴书风”由他缔造,可实际并非如此,这一风格最初来自唐玄宗。

而徐浩为了迎合帝王审美,首推“以肥为美”,虽然他乃“二王”笔法继承人,却没被围困其中,最擅楷书,点画一改瘦劲轻盈,为圆润饱满。

一派淳厚典雅、疏朗遒劲之象,如怒猊抉石,十分稳定有力,盛唐极为风靡,引领了一代潮流,影响力颇为深远,甚至颜真卿都将他奉为“老师”

例如品析这件《不空和尚碑》,功力完全不逊于颜真卿,此作写于唐建中二年十一月(781年),乃高僧“不空法师”的碑文,全文共计1000余字。

卷中字体端庄雄伟、肃穆生动,看文中的“有”字,起笔直入,收笔提顿翻转笔锋,以中锋衄挫运笔,多次蓄力,点画有些微凸起,撇画略带隶书的波磔钩挑,增强拙朴质感。

结字左边下沉,为保持平衡,中间两笔横画短小细瘦,左边的横折钩浑实凝重,上面一横中间断开,不仅疏空明朗,两边形成张力,富有险绝意趣,无愧于岳珂在《徐浩谢赐书帖赞》中称赞曰:“本朝观浩之书,又皆以为绝伦。”

可惜徐浩晚年德行有亏,导致取学他的苏轼、蔡襄等人闭口不谈,不过书法鉴赏需从技艺、气韵出发,不能以人品论就,从专业角度看,此作存在诸多可取点。

如今《不空和尚碑》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为保护字迹,不允许拓印,好在市面存在精善的宋拓本,翻印时间早,保留字迹原貌,笔划清晰精准

时常临摹,能初步对“丰腴”书风产生认识,强化控笔力量感,对墨色的浓润变化运用自如,摆脱初学时点画油腻、浮华的弊病,兼得“二王”多变笔法。

若能把此作学会,之后向上可以临摹李北海、欧阳询等人法帖,向下可学颜真卿、苏轼、米芾,让书法学习串联成体系,实现触类旁通、顺势而为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徐浩《不空和尚碑》(宋拓本)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