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亚迪发布整车智能战略,4000工程师打造璇玑架构,王传福重新定义智能汽车

 老陈聊科学 2024-01-17 发布于安徽
年销300万辆的比亚迪,再一次放出重磅消息:行业首发整车智能战略,重新定义真正的智能汽车。1月16日,2024比亚迪梦想日正式举办,通过各大传播平台进行了直播,正式宣布:比亚迪智能化亮剑。
比亚迪王传福依旧是一身工装,主持了梦想发布会,各大工程师团队代表出席,并逐一宣布了比亚迪汽车的整车智能化战略,庞大的市场体量,加上史无前例的智能化方案,让行业更加关注。
王传福坦言,无人驾驶还是噱头,智能化才是目前最为实际的事情。在发布会上,比亚迪公布了三大消息:

第一,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全新战略——整车智能。
比亚迪认为,目前行业将智能化座舱以及大屏化与智能驾驶混为一谈,实际上是将定义变窄,真正的智能驾驶是整车智能,是在电动化基础上,进行全架构的智能化创造。
王传福表示,比亚迪从2006年就开始打下电动化的基础,这样才有现在建立智能化高楼的底气。
比亚迪的整车智能系统被命名为“璇玑”,实现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高效融合,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让智能驾驶更高效、更具个性化。尤其在打破整车各个子系统之间壁垒方面做出了艰辛的努力。

得益于比亚迪强大的“工程师红利”,90000人的研发团队,4000名智能化工程师的共同研发,让整车从充电到驾驶全过程都具备智能化。
比亚迪造出汽车的“身体”,更建立的强大的“大脑”,让整车智能让车更懂人,实现更多的个性化设置,做到千人千面。

王传福表示汽车工业已经从“人口红利”迈向“工程师红利”,比亚迪一步步走来,才敢说成为佼佼者。
第二,整车智能只有比亚迪真的做到了,这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不能一蹴而就。

比亚迪用了近20年的时间,研究纯电轿车及新能源汽车,更为重要的是一直坚持全栈自研,在长期重视技术研究的前提下,才获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功,并运用于各型车辆上去,这是难得的积累,也是发展整车智能的坚实基础。
目前,比亚迪有48000个专利,2023年申请专利数量为6700项以上,平均每天就有20多个专利申请被提交。在此基础上,垂直整合带来了整车智能化。
也就是说,在推行新能源汽车技术革新的同时,比亚迪在多年的技术积累中,才从市场、技术、消费者中找到了智能化的方向,并持续为之奋斗。
因此比亚迪发布的璇玑架构,不仅是行业首个智电融合的智能化架构,还是未来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

比亚迪认为璇玑架构让汽车拥有了智能化的“大脑”和“神经网络”,使其可以像高级智慧生命体一样全面感知、集中思考、精准控制和协同执行。
与此同时,比亚迪还推出行业首创双循环多模态AI——璇玑AI大模型,首次将人工智能应用到车辆全领域。
第三,璇玑架构+璇玑AI大模型让比亚迪汽车如虎添翼,覆盖所有智能应用场景。

比亚迪的璇玑架构具备“一脑、两端、三网、四链”的特点,一个中央大脑,两个AI(云端和车辆),三个网络包括车联网、5G网、卫星网,四个链条为传感链、数据链、控制链、机械链,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无限可能。
在比亚迪庞大的市场占有率背后,工程师们更加了解各个场景、各种消费人群的需求,在整车智能覆盖各种智能应用场景。无论是前段时间爆火的“仰望U8一把进车位”,还是代客泊车,实际上都还只是比亚迪易四方泊车和智驾的结合,在主动安全、智能驾驶、影音娱乐方面比亚迪都有全面的思考和实践。

目前,比亚迪L2级智能驾驶搭载量位居中国第一,“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量产交付,同时还成为全国首个获得L3级测试牌照的汽车企业。
在发布会现场,比亚迪还展示了全场景导航辅助驾驶以安全为前提,做到起步、制动更平稳,大曲率弯道更丝滑。

同样,也曝光了为了实现代客泊车,比亚迪投资巨资建造了包括几乎所有车位类型的专门试验场,测试各种场景可能出现的问题。
王传福表示,未来,比亚迪将不断降低智驾的体验门槛,以更领先的技术、更具竞争力的成本,加速智驾普及。

实际上,比亚迪还在梦想日期间,举办了大型的智能化体验展览,涵盖整车智能、智能驾驶、智能泊车、智能座舱等一系列技术。
其中,易四方概念车、易四方泊车、手掌钥匙、车载无人机、“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全场景车载卫星通信等重磅功能成为关注焦点,全方位展现了比亚迪强大的智能化实力,真正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不仅如此,比亚迪投资200亿的全球研发中心最近签约落户深圳,投资100亿元的钠离子电池项目也已经正式落户徐州,加上其全面进军海外市场的生产和销售,在智能化方面领跑世界已经成为必然。
不仅如此,比亚迪宣布建设全球首批全地形专业赛车场,打造新能源时代的中国汽车文化。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将坚持技术与品牌协同发展,以整车智能战略继续引领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助力世界汽车工业变革向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