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历史考试答题技巧

 微微一笑白发生 2024-01-17 发布于湖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
选择题(多问自己凭什么选这个答案)
1、直接选择
此类选择题一般为识记型题目,考察学生对历史史实的识别,解题时要找准时间,找准关键词难度较低。
2、排除法

①.选项是否正确

②.选项与题目是否有关

③.最优解

材料题
1、做题基本步骤

1、先看题目:①.有几问?②.题目问什么?③.要从哪个材料里找答案?④.分值如何?(通过分值来判定答案有几点,正常情况下,每个得分点的分值是整数;每个得分点1分或2分的最为常见)

2、再看材料(从材料里找答案;如果材料没有答案或找不到答案就从课本里找)

3、分点作答(答:①.、、、②.、、、③.、、、)

2、做题方法指引 

读——是解答的前提

先读问题,后读材料
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
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
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①.看两头,找信息

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②.读懂、读透材料

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
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
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简单说,读题要做到三读读题引、读正文、读出处

找——是解答的关键

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找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

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找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

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找解题的信息点、
信息源

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答——是解答的落点

注意答好第一问
答题的“六个注意

除了材料小论文外,每道材料解析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往往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一定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对起点设问的错认,将会误及后面的答案
注意审准设问
答题的“六个注意

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据材料……谈谈认识”,“综合材料……得出结论”,“比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辕北辙”,造成“劲没使到点子上去”的局面。
注意设问分值
答题的“六个注意

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小也大肆铺张,不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大却片言只语。
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
答题的“六个注意

材料题解答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如何,直接决定着得分差别。

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
答题的“六个注意

运用基本的史学理论观点分析材料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历史阐释能力的最高要求,要从具体材料中得出这一基本观点,那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同时,运用史学观点进行材料分析,还可以有效辨别观点错误的材料,增强对历史事物的主观判断能力,全面理解作者的立场、意图、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对材料进行辩证、历史的分析、解决。
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
答题的“六个注意

对于材料解析题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辑严谨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另外,答案用语要规范,准确使用“应试语言”,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历史卷不能当成语文卷。
3、答题规范

1.分点列条作答(严禁“段落式”答题);注意简洁,条理清楚,用①、②、③等序号标明

2.题中有“分别”的要求,要标示清楚所答的是哪个内容;问什么答什么,对题目设问,要有明确的回应,对所解答的问题应有简短的提示。

3.严禁在答案中出现“图示”性质的写法,必须用文字表示;

4.专有名词必须特别注意书写规范,严禁简写(如“半殖半封”);答案用语要求使用学科的语言,尽量使用课本语言,尤其要注意课本中结论性语言,不能表述过于口头语也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

5.注意全面。答案要求完整和层次分明.

6.注意书写。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在指定区域作答大题号小序号应保持一致,不得变更题号和小序号。不要写错别字!!!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史论总结

【1、近代历史事件的启示及感悟总结】

1.列强侵华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要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建设强大的国防。

2.探索启示: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启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中日关系观点:日本应正视历史,承认战争罪行,承担战争责任,真诚地做出道歉,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中国人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维护和平,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死灰复燃;提高综合国力。

5.国共两党:两次合作,两次分裂。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启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武装斗争;建立统一战线。

7.中共迅速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2、近代历史事件的性质】

1.鸦片战争等侵略战争: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2.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争。

3.洋务运动:失败的封建统治者(地主阶级)的自救(改革)运动。

4.戊戌变法: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5.义和团运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6.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7.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8.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10.新文化运动:伟大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11.五四运动

①.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②.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③.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12.长征:战略转移。

13.一二·九运动:爱国救亡运动。

14.西安事变:爱国性质的“兵谏”。

【3、近代历史事件的地位】

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南京条约》: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

4.《资政新篇》: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5.洋务运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6.戊戌变法:

①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端;

②中国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7.《辛丑条约》: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8.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9.陆皓东:中国民主革命牺牲第一人。

10.第一次广州起义:资产阶级领导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11.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2.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13.萍浏醴起义: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资产阶级起义。

14.辛亥革命:

①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②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15.中华民国: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6.有“再造民国第一人”称号的是:蔡锷。

17.中共二大最低纲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8.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国当时最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20.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21.万家岭战役:大获全胜。

22.第三次长沙会战:亚洲战场盟军的第一个胜利。

23.抗日战争

①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4.占领张家口:国民党全面进攻的最高峰。

25.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26.三大战役:战略决战。

27.《申报》:近代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报纸。

28.商务印书馆: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近代历史事件的精神】

1.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2.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3.八一精神: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忠诚为党。

4.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5.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

6.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