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思录:(文/陆天然)“整合”一词在商业世界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几乎每个创业者都在谈论如何整合资源、如何整合供应链、如何整合产业链、如何整合品牌传播等等。这种整合的观念在创业者的思维中扎根如此之深,甚至成了必须做到的标准动作,不得不佩服人类的可塑性,一次次市场洗礼过后,被碾压过的人性还能还原重生。 创业者谈整合,有各种各样的动机,有为资源的,有为战略的,有为品牌建设的,有为管理的,也有为了迎合投资人意图的。无论动机如何,只要不涉及欺诈和诈骗,我们都可以理解。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警惕,那就是创业中的“整合”思维,因为整合往往意味着对立和对抗,意味着分裂和独立,而真正的创业应该是一种融合的过程。 我反对整合的原因有二:一是整合的本质是一种对立和对抗;二是创业的本质应该是一种融合的过程。 先说第一点。整合的本质是什么?整合的本质就是将原本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力量来自于分散力量的简单相加吗?显然不是。整体的力量往往大于部分之和,但这个整体是如何形成的?是通过协商、谈判、妥协、达成一致而形成的,这就是整合的本质——对立和对抗。是的,我们说整合资源时没有考虑到各方力量的感受,只是一味的强调自身的好处和利益,期待其他力量来主动配合,这样的过程难道不是一种对立和对抗吗? 再说第二点。创业的本质是什么?创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这个价值是什么?这个价值是各方力量共同创造的,而不是一方单独创造的。一方单独创造的价值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价值,因为这样的价值是不稳定的,是不持久的。只有各方力量共同创造的价值才是真正的价值,才是可持续的。而要各方力量共同创造价值,就必须有一种方式将各方力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一起面对市场、面对竞争、面对变化。这个方式就是融合,而不是整合。 融合的本质是什么?融合的本质就是包容、就是理解、就是尊重差异、就是寻求共识。创业者应该放下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去理解其他参与者的想法和需求,尊重他们的差异和个性,寻求他们的共识和支持。只有这样,创业者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体,才能一起面对市场的挑战和变化。 所以我说创业要“融合”不要“整合”。创业者应该放下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去理解其他参与者的想法和需求,尊重他们的差异和个性,而不是试图将他们整合到自己的体系中来。创业者应该将所有参与者看作是一个共同体的一部分,一起面对市场的挑战和变化,一起创造真正的价值。 总结一下我的观点:创业要“融合”不要“整合”,因为整合的本质是对立和对抗,而创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真正的创业者应该将所有参与者看作是一个共同体的一部分,一起面对市场的挑战和变化,一起寻求共识和支持。只有这样,创业者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 作者简介:陆天然,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法学硕士,善大大联盟千奖汇项目创始人,“商品是人类欲望的载体”的理论首倡者,全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法治智库”(又称中国民企法治红色IP)专家,中华道商(泉州)协会高级顾问。曾任新华社记者、中国改革报福建记者站站长、国务院研究室(言实)互联网时代方法论课题组组长,著有《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十二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