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烧友的「学费」

 yadi1568 2024-01-17 发布于上海

原创 文/须达威 新音响

付学费?是否指购买音响器材所需要投入的费用?非也。

试想一下,入门初哥,当他下定决心,要配置一套音响器材时,初期的准备工作大致是这样的:看看音响杂志、逛逛音响商店、逛逛音响网站、研究一下器材广告、发一封EMAIL或电话给杂志总编,可能的话,再跻身于烧友之中,获取一些音响“秘技” … …. 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在有限的资金内,配置出能使自己心满意足的音响器材。接下去,当他“胸有成竹”地配置完器材后,可能会有一段相安无事的日子,但是发烧友,总会有些“不安份”,这时,便会发现器材的本来面目似乎和自己心目中的目标相差甚远,(这和娶老婆有些相似),于是,原先的满腔热情被浇了一层冷水,心灰意冷之余,便进入了要么摩机、要么换机阶段,不论是摩是换,免不了金钱的付出,便是本文所指的“学费“付出。

发烧友的「学费」

想要回避付出学费?似乎又很难,其难度就像要求婴孩初次学步要不跌跤、购买了第一张足球彩票后大奖必定会落到自己的头上一样。

发烧友的「学费」

由于本人曾在音响业从业多年,周围有关付学费的事屡见不鲜。近日我忽然想到,何不略微整理一下,概括出几个典型来,权作发烧友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呢?

几经揣摩之后,归纳出基本的类型大致有四种,分别简叙如下:

低价高攀型

有些发烧友购买音响器材时,可能不会投入很大的费用,比方说在三千到五千元的范围内,但他们期望会有很好的音效,如要求系统能够发挥出优美华丽的高、中音,快速和清晰的低频,既要有细腻、又要有动态感等等。产生这种期望值的原因可能是:或者是片面性地理解了一些杂志的器材评论文章的内在含义,或者是未曾接触过表现全面的器材其音效究竟如何。须知,如同其它的消费物品一样,音响器材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所谓的“超值”“首选”,多半是在某个特定的条件下才有意义,有时,仅可认为是一种广告类的幌子而已。如果你的期盼过高、那么离开付学费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当然,以较低的价格配制出自己喜欢的声音、也有成功的范例。但是必须知道,这种情形只会出现在那种逐步建立起来的正确的音响观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付出了相当学费的烧友身上。对于新手,成功的概率则很小。

发烧友的「学费」

漫无目的型

初入门的发烧友,多半没有明确的而且是正确的听音标准,这也属正常。他们在初次购买器材时,更关心的是器材的高、低频响应如何,或者是输出功率有多少等基础类书面指标,由于没有听音标准,他们的耳朵根往往比较软,如果和一些不同类型的发烧友们搅和在一起时,往往会被搅得六神无主。比如,今天的张三会批评低音缺乏弹性、明天的李四又发现了似乎解析力不够、这个月王五会说什么速度感不快,下个月阿六有又向您挑明频响方面还有问题,没有方向的你自然会跟着频频换机,频频地付出学费。然而当你经历的千辛万苦,机器换了一大堆,自以为大功告成之时,说不定又会有一位“武林高手”飘然而至,向您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的系统缺乏“高贵感”……

诚然,要求初入门的发烧友,马上就具备衡量音响器材各个要素的标准及尺度,确实很难,因为,玩音响毕竟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唯有靠经验的积累,别无他法。在我接触的发烧友中间,这一类型付出的学费都很高,而且占的比例也比较大。

发烧友的「学费」

名牌优先型

如今的音响市场已经很具规模,在厂家和消费者中间的传媒机构,也一直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的消费者,现在能够十分从容地在各种音响传媒上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音响器材,另外,由于目前音响制造行业的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使得激光唱机、功放、音箱多半由不同的厂家制造。然后,交给发烧友的艰巨任务就是如何将这些器材组合在一起,来达到自己的听音需求。有一些音响迷,一开始就十分热衷于选用知名度高的品牌,并且会投入数万元来组成一套音响器材。之后往往发现,还原出来的音效不合乎自己的口味,这时,人类与生俱来的上进心,便会促使他们频繁的更换器材,也就开始了付学费的过程,而且这个学费每次又都是万元的级别。

如何看待这些现象?我认为可以归结到二点:一是关于品牌和名牌的关系,有些品牌,靠的是大量的广告投入、从而在消费者中间建立的一种知名度。不少消费者会将这种知名度和名牌混淆在一起。他们会将这些自认为的“名牌”凑合在一起,并理解为“强强联合”,实际上是错事一桩。需要知道的是,音响系统的各个单元之间更需要的是合拍、互补、协调等特性。玩音响的难度和奥妙就在于如何去发掘这些特性。

发烧友的「学费」

循序渐进型

这类发烧友,他们购置音响器材之后,会与之相处较长的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着使用一些必要的校声手段,来逐步了解每件器材本身的秉性如何。当器材的优缺点明朗化、个性表露无遗之后,才会去针对性的替换某个音响部件。他们的玩音响过程,较少冲动,发烧热度基本上保持在37.5度左右,因为他们明白:人无完人,音响又如何?况且音响器材仅仅是让人来欣赏音乐的工具而已,这种比较理性地玩音响,当然付出的学费便少些。只可惜这类人比较少。

发烧友的「学费」

如上所述,无非是想说明,玩音响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付学费的过程,并且,每次付了学费之后,却不一定会得到使系统有正面提升的效果。个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人的因素不可忽视:有时,“悟性”比“聪明”更重要。

本打算就此止笔,但又碰上了一件与付学费相关之事。决定略加提及。

发烧友的「学费」

某烧友,以前在我处配制了一套音响器材,为全套的英国产品,总价为4万元左右。对此套器材,他一直十分满意,至今已经有5年多,一直相安无事。我对他个人也一直是另眼相看,因为它是那种很少付学费的类型,音响圈内的各种纷纷扰扰,对他似乎没有多大作用,实属难得。有段时间,他稍有空闲(看来,有空闲时间不一定是好事),结交了一些烧友,来交流发烧心得。虽然他也明白,这些大师的话,未必达到“句句是真理”的程度。但是这些烧友对他器材的“众口一词”的所谓“系统缺乏速度感”的评价,却着实让他如坐针毯。

于是乎,理所当然地,将伺候了他多年的功放替换成美国的某个牌号。初次使用后,他便开始暗暗的佩服那些大师们的指点,因为,速度感出来了,但是时间一久,却发觉,他原先钟爱的系统的那种韵味,已经荡然无存,即使经过了几个月的煲机、调整,情形依然未变。此时他的感觉就是“惨了”,而接下去还有更惨的近乎“壮烈”的是:他打算要取回那台寄售在二手店的英国功放,却被告知:刚刚售出。想要赎回的可能性很小。

发烧友的「学费」

我说得没错吧,免不了付学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