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北故宫展出“唐楷”真迹,盖过了欧阳询、虞世南,让米芾心服口服

 三余字画 2024-01-17 发布于河南

“唐楷”犹如现代学书者的“救命稻草”,其笔画严谨标准、肃穆均整,能辅助初学者建立“规范意识”,体会纯正的“古法”气韵,不让审美被“怪书”扰乱,所以世人偏爱“唐楷”。

可惜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晋唐墨本真迹损失大半,残余几件名家真迹,基本收藏在国外,国内“唐楷”法帖大多为拓本,缺失点画翻转变化、细节处理。

同时拓本节奏感不强,没有墨色的神采与生动性,不仅让“书法小白”难以参透,还丧失学习书法的兴趣和动力,甚至拘束行笔自由性、思维发散力。

所以初学者一定从墨迹本入手,其实近几年,台北故宫曾展出一件“唐楷”真迹,实力足以盖过欧阳询、虞世南,此作就是褚遂良的《倪宽赞》,写于素笺乌丝栏纸上,全文共计340余字。

卷中字体端庄秀雅、灵动婉丽,融合隶书的凝重笔意,外表轻盈优美,内在骨力刚健洞达,墨色力透纸背,粗细对比极为鲜明,强化了质感和艺术气韵。

拿文中经常出现的长横笔看,它将隶书的蚕头燕尾更改,把燕尾提前,以尖峰入纸,圆笔收尾,形态上一波三折,极具弹性,蕴含着曲线之美。

例如“六”、“上”、“安”、“十”字的横笔,基本是首尾浑重、中间细瘦,点画力道强劲,犹如拉开的弓箭,蓄势饱满蓬勃,一派灵动神采之象。

这种形态有别于“欧楷”、“虞体”的平直匀称,增添了趣味性,笔画生命力旺盛,消除临摹时的枯燥乏味,还有助于后续行、草书学习,确实胜过以上二位。

这件《倪宽赞》古代递藏有序,清代藏于《三希堂法帖》中,全卷一字未损,卷后有赵孟坚邓文原柳贯杨士奇钱溥等人题跋,还有董其昌、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等印章。

例如胡广题跋曰:“观《倪宽赞》笔势翩翩,神爽超越,大胜家侄帖诸刻,诚可为希世之玩也”:赵孟坚也说:“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

甚至连一向不喜“唐楷”,评价苛刻的米芾也欣赏“褚字”,让他心服口服,评价曰:“清远萧散”;“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

由此可见“褚字”实力之高,时常临摹,能培养用笔的规范性、准确性,摆脱早期控笔不稳、飞浮等情况,防止笔画僵硬呆板,感受“褚字”的曼妙生动。

再加上《倪宽赞》乃墨本真迹传世,可以体察笔法变化,领悟“二王”灵活多变的技巧所在,方便大家日后临摹王羲之、欧阳询、米芾等人法帖。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褚遂良《倪宽赞》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同时针对此作还推出一款经折装,装裱精美,采用翻折的设计,展开时同手卷一样,能纵观全卷气度,合起来方便临摹、查阅,还能随身携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