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热下寒,一个中成药打通中焦,散掉寒热

 繁星1 2024-01-17 发布于山东







图片

文/中医李知行

守正融新,止于至善。

上热下寒是现在经常听到的一个中医概念。

如果一个人容易口腔溃疡,那么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上火,但是如果细问情况,又会发现这个人容易手脚冰凉,容易上火,是热性体质,但手脚冰凉,又说明有体寒的问题,搞得大家非常矛盾,那到底是寒还是热?

这种情况在中医看来属于寒热错杂,不是典型的热象,也不是典型的寒象,更不是单纯的阴虚或者阳虚。

正常状态下人体的下部应该是暖的,比如腹部,上部应该是微凉的,比如头部。在中医看来这种叫心肾相交,心火能够下行温暖肾水,肾水能够上行滋润心火,水火交融,才能一团和气,身体才会处于健康的状态。

可偏偏,心火往上走,肾水往下走,各奔东西,这种阴阳不相协调的状态,身体自然就会出现上热下寒的不良状态。

有没有东西可以拉他们一把?让他们回归正轨。

当然是有的!想想我们的中焦脾胃,就是一个能协调升降的脏腑,脾胃通过在中焦斡旋,能够做到脾升胃降,就好像打开了交通的枢纽一样,上下沟通顺畅。

医圣张仲景在千年以前就发现了这一诀窍,并创立了半夏泻心汤,用来治疗这种因脾胃失调而寒热错杂的问题,现代被制成中成药延参健胃胶囊。

延参健胃胶囊:人参、半夏、黄连、干姜、延胡索、黄芩、炙甘草。

延参健胃胶囊不是完全复刻半夏泻心汤,而是在其基础上去掉大枣,加入延胡索。

这是一个治疗寒热错杂的方子,用药自然也是寒热错杂。

辛温的干姜,主入中焦,守而不走,能迅速把脾胃给温热起来,振奋脾阳,驱赶寒邪。脾胃腐熟运化食物的温度就有了保障。

半夏也是辛温的,能燥湿化痰,脾胃运化不好产生的痰湿,半夏可以处理掉,这样痰湿就不能壅堵在中焦,影响气机流动。而且半夏还能助胃气下降,胃气以降为顺。

黄芩、黄连都是苦寒的药,能清热燥湿,黄芩偏于清肺热,而黄连偏于清胃热。上、中二焦的火热之邪就能驱散掉。

无论是脾胃气机不畅时的内耗,还是在祛邪外出的时候,都需要气血津液作为基础,人参、炙甘草的加入就能补益脾胃气血,帮助脾胃功能恢复。

延胡索有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脾胃虚弱,痰湿壅滞,气机不畅时表现出来的胃痛、胃胀,延胡索就能很好地对症处理。

寒热错杂还有一种典型的饮食感觉,吃热的会上火,吃凉的会拉肚子,脾胃表现出很敏感的一面,类似于慢性胃炎,如果慢性胃炎再进一步发展就有可能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现在大家经常听到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就跟胃炎的发生关系密切,中医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寒热错杂的内部环境给幽门螺旋杆菌提供了很好的栖息环境,只要把环境给逆转过来,没有赖以生存的条件,自然就好了。

所以延参健胃胶囊还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可见胃胀、胃痛、胃口不好、嗳气吞酸、体倦乏力。

需要提醒的是,药物只能帮助一时,要想摆脱这种状态,饮食有节,按时作息,保持良好的情绪,才能回归正道。

图片
中医李知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