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阿清。 众所周知,国宴,是一国与世界的交流中,规格最高、最为正式的一种礼遇。国宴中所展示的种种美食,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力,更代表着东道主的独特风采和文化属性。 大家也都知道,在咱们中国有八大菜系,那么,你知道这八大菜系中,分别有哪些美食曾挂帅出战,在我们的国宴上大展风采吗? 阿清来告诉你,看完也许你会大吃一惊,因为原来这些感觉上高高在上的美食,有些跟我们的生活还挺接近的。 一:徽菜 出战选手:臭鳜鱼 臭鳜鱼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时候,沿江一带的铜陵、贵池等地的鱼贩们,每年都会在冬季将江里捕获的鳜鱼贩卖到徽州。因路途遥远,往往需要七八天才能到达目的地。为了使鱼在途中不变质,鱼贩们会将鱼身洒一层淡盐水来进行腌制。等鱼到达徽州时,鱼质依旧鲜嫩,呈淡红色,且鱼鳞完整,只是鱼身微微散发异味。徽州人们会将它们洗净后拿热油煎制,文火烹调,闻起来臭,但吃起来鲜香无比。 和其他七大菜系相比,徽菜一直平平无奇,直到这条有味道的鱼被广而熟知,成为徽菜极具特色的代表菜之一,同时也登上了钓鱼台的国宴餐桌。 不得不说,拿这道极具冲击力的臭鳜鱼出战国宴,徽菜真的很勇敢! 二:浙江菜 出战选手:龙井虾仁 龙井虾仁的来源有三个版本,其中两个版本都与乾隆帝下江南有关,故事带有偶然性,阿清比较倾向于第三个,说的是杭州某厨师受苏东坡《望江南》中“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一词中获得启发,用本地著名的明前龙井和新鲜虾仁烹制而成。 整道菜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是精美雅致,虾仁莹白,茶叶翠绿,虾中有茶香,茶中带虾鲜,一白一翠间,将杭州的文雅与清丽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 龙井虾仁作为本土热菜之一登场,为世界奏响了茶与虾的绝美交响。 三:闽菜 出战选手:佛跳墙 佛跳墙又名“福寿全”,是闽菜系的一道著名特色菜。该菜以鸡、鸭、猪蹄、鸽蛋、花胶、鱼翅、鲍鱼等多种山珍海味慢火细煨而成,从初步准备到制作完成往往需要几天的时间,是中华美食的扛鼎之作之一。 佛跳墙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曾有人品尝过后当即赋诗曰:“坛起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由此可见此道美食的威力,其中最让人骄傲的战绩,当属它曾征服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美国布什、里根两位总统的胃,让他们赞不绝口。 四:湘菜 出战选手:永州东安鸡 东安鸡曾历经三个时期的转变,从最开始西晋时期的“陈醋鸡”到清朝末年的“永安鸡”,最后在民国时期更名为“东安鸡”,并延续至今。 东安鸡本身并不算名贵,选用东安本地未下蛋的小母鸡为原料,入锅煮至七成熟捞出放凉,然后斩成适口的大小。炒锅放油加姜丝、花椒、辣椒煸香,再加入米醋等各味调料,最后以原汤收汁即成。 该菜不同于大家对湘菜香辣的固有印象,以酸出名,鸡肉肥嫩、汤汁酸辣,曾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四大传统湘菜名录,从百姓餐桌一跃到了国宴的大雅之堂,东安鸡不仅代表了湖南本地的饮食文化,更体现了湘地人民的生活之道。 五:川菜 出战选手:开水白菜 相传,开水白菜是由慈禧太后喜爱的川菜名厨黄敬临在御膳房所创。 不同于大部分川菜的火辣妖艳,该菜以鲜美、清爽、淡雅成为了川菜的出圈之作,也是国宴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一道菜。 不过你可别被它朴实无华的名字和外表给骗了,其制作过程可谓非常繁琐巧具匠心。白菜只选用中间最嫩的菜心来雕琢,“开水”则是用干贝、火腿、鸡鸭、排骨熬煮4个小时,然后再加入鸡肉蓉、猪肉蓉搅拌,吸附尽汤里的杂质与油脂,如此反复几次,直至整碗高汤如开水一般清澈澄净。 看似朴实无华,实则尽显上乘的制汤工艺。 六:淮扬菜:出战选手:扬州狮子头 狮子头是江苏扬州地区的传统名菜,千百年来始终声誉不衰,是1949年开国第一宴的热菜之一,也备受咱们敬爱的周总理喜爱,曾赞其曰:“清而不淡,肥而不腻”。 狮子头最早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南北朝《食经》中所记载的跳炙丸,又经历了唐朝“葵花大斩肉”的转变。相传,唐朝郇国公的家宴上,他家厨子曾用猪肉丸制作了一道葵花大斩肉,其肥肉细腻,瘦肉突起,形如狮子头。在场宾客戏言:“郇国公半生戎马,当配这雄狮帅印”,狮子头的名字就由此而来。 七:粤菜:出战选手:白切鸡 对于以菜品精致、用料考究而享誉世界的粤菜来说,当在国宴上祭出这道白切鸡的时候,相信好多外地人是无法理解的:他们走的是什么路数? 如果你去问一个广东本地人,这道菜到底有什么神奇魔力?他大概率会告诉你:“它有鸡味!”对倔强的广东人来说,鸡要有鸡味、鸭要有鸭味,每种美食都应该凸显它的本味。 鸡要用本地特产的走地鸡,肉质紧实有韧性。先用开水煮熟,再用卤水浸泡,卤水里除了各味调料,还会有海鲜等物丰富口感层次,成品皮爽肉滑,保留了鸡肉的鲜美,入口别有风味。 清朝袁枚所著的《随园食单》中,曾收录了30种鸡肉的做法,其中为首的白片鸡,就是现如今白斩鸡的原型。 八:鲁菜 出战选手:孔府神仙鸭 随着2018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召开,极具齐鲁大地气息的孔府菜,向我们展示了好客山东的独特魅力,其中,孔府神仙鸭更是为我们的国宴增添了一层孔孟之乡的文化色彩。 孔府神仙鸭是孔府菜中历史悠久的大件菜,相传起源于明正德年间。 旧时厨师为了不使鸭子的鲜味流失,采用“燃香计时”的方法严格把控蒸制时间, 直至三炷香燃完,鸭肉软烂鲜香,香味浓郁。燃香做菜,这满满的仪式感,既是对烹饪技术的精确严谨,也表达了山东人对神明的敬意,更凸显了孔孟之乡儒家思想中的“礼”,“神仙鸭”的雅称亦由此而来。 看完这八大菜系出战国宴的代表菜,有没有你所熟悉的?你吃过几道呢? 我是阿清,一个快乐的小厨娘;关注阿清,持续为您输出吃喝小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