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脊柱CT解剖

 医学影像知识 2025-01-13 发布于辽宁

椎骨:

由前面的椎体和后面的椎弓组成,二者围成椎孔。


1.椎体:除寰椎以外,其他椎骨的椎体呈短圆柱形。椎体主要由骨松质构成,表面为较薄的骨密质。在未成年时,椎体的骨松质间隙内主要由红骨髓填充,以后逐渐减少,被脂肪组织代替,故椎体在 MRI 图像的信号强度随年龄增长有相应改变。



2 . 椎弓:由椎弓根和椎弓板构成。椎弓根椎弓连接椎体的狭窄部分。主要为骨密质,其上、下缘分别为椎上、下切迹, 相邻的椎上、下切迹形成 椎间孔,共24对,除第1对颈椎间孔外,其他各椎间孔边界构成相似。



椎间孔:呈裂隙状位于椎管前外侧,前方为椎体和椎间盘,后方为关节突关节,上、下方为椎弓根,内侧与侧隐窝相连。其内的脊神经根呈软组织密度,周围有低密度的脂肪组织环绕。



椎骨的连接:

各椎骨之间借椎间盘、韧带和滑膜关节相连,可分为椎体连结和椎弓连结。

1.椎体间连接:椎体借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相连。

前、后纵韧带均较薄, CT 上不能单独显示。

椎间盘:( 寰椎与枢椎之间无椎间盘以外,其他椎骨的椎体之间均有椎间盘,共23个 。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和 Sharpey 纤维环构成。

椎间盘呈软组织密度影, CT 值为70HU±5HU,不能区分髓核和纤维环,由于生理性弯曲,经椎间盘的横断面有时可以见上、下位椎体。




2.椎弓间的连结:包括椎弓板间、棘突间和横突间的韧带及上、下关节突间的滑膜关节。


黄韧带:较厚(正常时≤3mm),位于和关节突的内侧面,密度高于硬脊膜囊和硬膜外脂肪,显示较清晰。位于椎板内面,呈 V 形,向前外侧延伸至关节突关节内侧,加固关节囊,并构成椎间管的后壁。在 CT 扫描图像上,黄韧带 CT 值与肌相似。


脊柱静脉:

1.椎外静脉丛:椎外前静脉丛和椎外后静脉丛

2.椎内静脉丛:椎内前静脉丛和椎内后静脉丛

3.椎间静脉

4.椎体静脉:位于椎体的骨松质内 椎体静脉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膨胀。在 CT 上该静脉表现为穿过处的皮质不连续,并与骨松质内呈 Y 形的低密度条状影相连,易误认为骨折。






脊髓被膜:

脊髓表面包被3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

各层被膜间及硬脊膜与椎管骨膜间均存在腔隙,由外向内组成硬膜外隙、硬膜下隙和蛛网膜下隙。


硬脊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形成一长筒状的硬脊膜囊。上方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相续,向下平第2骶椎高度形成一盲端,并借终丝附于尾骨。硬脊膜囊内有脊髓、马尾和31对脊神经根,每对脊神经根穿硬脊膜囊时被其包被形成神经外膜,并与椎间孔周围结缔组织紧密相连,


硬脊膜囊:在低密度硬膜外脂肪组织的衬托下,呈圆形或椭圆光组织密度影,囊内含有蛛网膜下隙内的脑脊液和脊髓, CT 平扫三者不能清晰区分



侧隐窝:在侧椎管位置,其前面为椎体后缘,后面为上关节突前面与椎板和椎弓根连结处,外面为椎弓根的内面。侧隐窝狭窄卡压神经根是腰腿痛的原因之一。



椎动脉:穿第6-1颈椎横突孔,经寰椎上面的椎动脉沟人椎管,继而向上经枕骨大孔人颅腔,颈椎的骨质增生所致的横突孔变窄可压迫椎动脉,影响脑和内耳的血供。



横突末端分为:前结节和后结节。


寰枕关节是:两侧枕髁与寰椎侧块的上关节凹构成的联合关节。



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在第3-7颈椎体之间[1],由椎体上面两侧缘的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两侧缘的凹陷构成。此关节增生会压迫脊神经、椎动脉等,导致颈椎病。


胸椎上有肋椎关节和肋横突关节

我们下次分享脊柱的MRI解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