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阶瑜伽练习者的高处不胜寒,敢问有几人能懂?

 只有云知道啊 2024-01-18 发布于北京

小仙女规律在mysore教室练习阿汤5-6年,已经练习到三序列。平时,她也会教授阿汤的课程和工作坊。

她发现一些学生最初接触阿汤练习时,身体很松垮,能量很难有聚集的感觉。这时,她会引导学生把气息回收,感官回收,感受用躯干的力量,而不是四肢的力量去做体式。

听到这样的引导,学生会尽量理解,并做出来,但结果总是差强人意。小仙女会反思,是否还有更好的方式,让自己的引导更为清晰,但却苦于找不到更为恰当的词汇。

去年9月,参加完Daniel老师的工作坊,小仙女有了新启示。在课上,Daniel老师会清晰地指出阿汤练习是一个内收的练习,并给出如何通过内收运用到身体中段的力量,比如在前屈体式中腹部像夹着一颗凤凰蛋。

小仙女表示:“Daniel老师和Benson老师在课堂上分享了他们自身的练习经验与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总结很有逻辑性,实操性也很强,给我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

不过,小仙女在课上也会冒出一些疑惑。可惜的是,这回她没能跟Daniel老师逐一确认。

首先,学生练习龟式时,Daniel老师要求学生需要先把手扣住,再等着老师帮忙把腿盘上。而在小仙女练习的教室里,一般学生都会先被辅助盘上腿,再去绑手,若绑不上手,可以抓小毛巾。对此,她有点混淆。

其次,Daniel老师提到练习阿汤时,呼吸会有声音,但小仙女的练习中,呼吸基本没有声音,她会觉得自己像个异类。她也曾尝试在呼吸时发出声音,可那样她感觉消耗很大,自己的注意力一直处于分散的状态。

最后,尽管小仙女赞同阿汤是个内收的练习,但若是全程一直关注收的感觉,她会觉得有点“辛苦”。貌似在她的日常练习中,她更为注重练习的整体性与练习中能量的流动,那时,她感觉自己的练习会更为轻松。

课后,小仙女跟教室的其他学生会讨论工作坊的收获。当她讲出一些真实感受时,大家往往get不到要点,自然很难得到认同。 

我看过小仙女练习体式,有种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可以被称为练习阿汤天赋异禀的选手!我会想,这样的高阶练习者,也许正是应了那句话——“高处不胜寒”,因为内心的感受很难跟周围人产生共鸣。 

我记得Daniel老师在北京的工作坊上提过,他来开工作坊,是为了分享他的练习经验与感受,但他始终是客人。若是他的观点与方法跟教室的老师产生分歧时,他建议学生按照mysore教室老师教授的方法继续练习。

同时,对于像小仙女这般的练习者,希望她们无需孤单或困惑。倘若愿意,可以不定期跟我聊聊练习感受,让我帮忙做记录。 

我始终觉得阿汤练习中的感受就像爬山路上的风景,走的路线不同,风景自然不同。我会接受一切练习者的感受,其中必定有我不曾体验过的风景。就像风景没有好坏与优劣,练习感受亦然,当它们发生时,我们坦言面对便好。

只是,如小仙女一般的厉害练习者,也许在参加工作坊时,需要更为积极地跟老师产生连接,及时解答心中的疑惑,不要让疑惑成为未来练习之路上的绊脚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