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班杜拉
作者:李广生 最近一段时间,在关于期末考试的讨论中,我越来越明显而强烈的感觉到,自己与一些人的分歧,并不在于对考试成绩的认知,而是对考试功能的定位。考试只能是残酷的吗?我想起了班杜拉。阿尔伯特.班杜拉,一位出生在加拿大的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他开创性的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论,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而且实实在在的改变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他的这一理论在教育、管理、医疗等各个领域有极其广泛的应用。遗憾的是他于2021年7月去世。我想,如果我邀请班杜拉和我讨论考试,他会说些什么?虽然班杜拉本人没有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考试提出具体的见解,但我根据他的自我效能理论推断他可能会给出以下建议:1. 平衡考试与自我效能的关系:班杜拉可能会强调考试应该是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工具之一,而不是唯一的工具。他可能会建议教育者确保考试不会对学生的自我效能产生负面影响,例如通过确保考试内容公平、相关,并且考试结果不会被用来贴上标签或定义学生的能力。2. 强调努力的重要性:班杜拉可能会提倡在评估中强调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而不仅仅是最终的成绩。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即使面对挑战,通过努力也能够提高自我效能和学习成果。3. 提供正向反馈:班杜拉可能会建议教师在考试后提供积极的反馈,强调学生的进步和他们可以改进的具体领域,而不是只关注错误。4. 考试准备的支持:班杜拉可能会建议教师提供策略和资源来帮助学生准备考试,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这包括学习技巧、时间管理和应对考试焦虑的方法。5. 多样化的评估方法:班杜拉可能会提倡使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项目、演示和口头报告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展示他们的能力,并可能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6. 鼓励自我反思:班杜拉可能会鼓励学生在考试后进行自我反思,思考他们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需要改进。这种自我反思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从而增强自我效能。7. 建立现实的目标:班杜拉可能会建议教师帮助学生设定现实且可达成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在达成这些小目标时会感到成就感,进而增强自我效能感。班杜拉会认为,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维护积极的自我效能感,这对于他们的学术成就和整体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班杜拉一定这样认为,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成绩高低,一旦大面积伤害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那就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考试本身的问题。自我效能感,简而言之就是面对一项任务或挑战,“我能行!”的感觉和信念。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概念,对自我效能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对个体的行为、思维、情感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是决定个体行为动机、努力程度、持久性等因素的关键变量。他的这一理论对于理解人类行为的动机和调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心理干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自我效能的核心在于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估,这不仅影响他们选择承担哪些挑战,还影响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持程度和恢复能力。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的形成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1. 成功经验(Mastery Experiences): 这是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来源。当个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个任务或克服一个挑战时,他们会增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这种成功体验让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在未来的挑战中也取得成功。 例如,一个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可能会增强他在数学上的自我效能感。同样,一个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成功表现也会增强其在该运动领域的自我效能感。然而,这种体验不仅仅限于成功。面对失败和挑战时的坚持和恢复能力也是建立自我效能的重要部分。2. 替代性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s):通过观察他人,尤其是那些被个体认为与自己相似的人的成功,个体可以学习并建立自我效能。这种经验通常来自于模仿和观察。例如,一个学生看到他的同学在一个难题上取得成功,可能会认为自己也能做到。这也是为什么角色模型和榜样非常重要。他们的成功可以激发观察者的信念,增强他们对自己能力的信心。3. 言语劝说(Social Persuasion):言语劝说是通过他人的鼓励和正面反馈来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当信任的人(如老师、家长或导师)告诉个体他们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时,这可以显著提高他们的自信。然而,这种方法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劝说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空洞的或不现实的鼓励可能适得其反。鼓励和正面反馈需要是具体的,指向个体可以改进或已经显示出的具体能力和技能。4. 生理和情绪状态(Physiological and Emotional States):个体的情绪状态和生理感受也会影响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例如,焦虑、紧张或疲劳可能会降低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心。相反,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良好的身体感觉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个体在身体和情绪上感觉良好时,更可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高压情况下,一些人的表现会受到影响,而在放松和支持性的环境中,他们可能会表现得更好。总的来说,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通过这四种方式,个体可以建立和增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这对于他们的行为、决策和情绪调节至关重要。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无论是面对学业问题还是职业问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无需赘述。这就需要我们反思,虽然考试是学校教育绕不过去的坎,但考试在多大程度和多大范围促进或伤害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呢?这不仅涉及到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还涉及到考前和考后我们怎么做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