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麦青储危害粮食安全?要警惕,但也不必过度焦虑

 三戒AAA 2024-01-19 发布于山西

这几天,网上突然传出很多关于小麦青储的事儿,意思就是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在北方小麦产区,高价从农民手中收购小麦青储,有可能危害国家粮食安全。因为大家都知道,全球正在进入粮食危机,明年很有可能会发生世界性粮荒;再加上美元信用不断贬值,大宗商品的战略价值提升——而粮食作为人类基本生存资料,更是重中之重,所以这则消息出来,一下很多人就焦虑了,甚至在网上大声疾呼要严管。

图片

那这事儿到底是该怎么看呢?
 
老实说,作为一直生活在南方,又是从小在城市中长大的博主,我之前连小麦青储到底是啥玩意都不知道——估计大部分读者也跟我差不多。这次看到这些消息,我才专门去查了一下,大致就是小麦长到一半的时候,提前收割掉作为饲料。
 
这事儿听起来很吓人——毕竟把口粮都拿去做饲料了,那人吃啥?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些农业基本知识,就知道这里面其实是有问题的:
 
首先,小麦青储,这个本身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行为。不光今年有,往年也都有。而且不光小麦做青储,玉米甚至稻米,也都有被拿来做青储的。
 
其次,专门的青储麦和一般的口粮麦,品种本身就是不同的,种植密度也不同。所以正常来说,都是收储企业提前跟农户达成意向、签好合同,农民才会去种,大多数情况下,不会种到一半临时有人去收购。
 
当然,有人会说了,那会不会是有人居心叵测,打着收青储的名义,去高价诱惑农民把口粮麦当青储麦提前割了?
 
这个听起来好像也有可能,但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它是市场供需失衡造成的自发行为,还是有敌对势力操纵。
 
如果是市场自发行为——比如因为灾害什么的缘故(比如去年中原暴雨),导致原有的青储不够,所以打口粮麦的主意,这个确实有可能。而且这种为了补缺口而打口粮麦的勾当,因为不合法,一般价格也比较高。但这种行为的话,是基于市场供求关系,所以影响不会太大——毕竟每年青储需求是大致恒定的,大部分青储麦都会正常交货,所以缺口不可能太大,供需一旦恢复平衡自然就不会再收(何况这种违法的临时收割成本比正常的要高,量太大了企业也负担不起)。
 
那么,怎么理解这种事情呢?当然,首先我们肯定要禁止——毕竟这影响到了口粮储备。但警惕归警惕,大家也不用过于焦虑——因为说的不好听点,这种事儿过去年年有,但由于量不大,要做到完全杜绝的话又不具备可操作性(你想政府去每个田间地头巡视的话那得派多少人多少车?),因此一般管到个大差不差的程度也就行了。所以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常规性损耗。
 
但如果是敌对分子操纵,那就另当别论——因为是这种行为的话,那就是要大规模大批量的搞,目标是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

但这次的事儿,真的是敌对分子的恶性操纵吗?
 
我觉得不大可能。
 
敌对分子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中国明年缺粮闹饥荒?我们要知道,中国的主粮储备是全球最丰富的。按照西方机构的估算,中国现在储备的小麦占了全球储备的一半左右,全国的主粮储备,够13亿中国人民吃一年半以上。
 
这么大的储备量摆在这,怎么可能因为收购青储就导致饥荒?你就是把今年的全国小麦全当青储割了,中国也照样撑得住啊——何况你也不可能割全部,十分之一都割不了。
 
当然,我们前面也说了,明年肯定是全球粮荒——所以到时候粮食就是战略物资,是拓展中国全球影响力,跟美国全球博弈,争夺其他国家的重要筹码。所以虽然中国本身肯定不会闹饥荒,但只要把中国粮食储备减少,相应也就削弱了中国明后几年的关键性全球博弈资源。
 
这个在逻辑上倒也说的通。但在实际操作中,就会发现有很多BUG
 
首先:钱从哪儿来?如果是想削弱中国战略资源,那收个两三百万斤肯定是不行的,少说也得收两三百万吨吧——否则根本就没意义。两三百万吨起,还是高价收,这可不是一笔小钱。且不说这笔买卖是否划算,最直接一个问题就是,这笔钱从哪儿来?
 
当然只能从海外流进来。这么大笔款子,走地下钱庄肯定是不行的——它消化不了,而且中间手续费也太高。如果走正规渠道,从央行换汇进来,那资金流向肯定是会被监控的——你说一个外国人,揣个三五万美元到中国旅游、留学、做小生意,甚至专门过来泡那些对洋人还没去魅的东亚Cheap girl,这个央行可能监控不了;但这种大笔资金流动,想逃过央行监控是不可能的。
 
第二,谁来具体操办这种事?要知道这可不是国际一线城市的共存论,只需要给少数西化精英洗个脑,然后制造舆论、煽动一下无知咖啡人,就可以让他们自带干粮义务劳动。这是需要有一个庞大组织体系去具体操办的。什么样的反华势力,有能力在中国境内,而且是在广大基层建立起这么大的实体组织网络?
 
所以,要想做,只能借用现有的中国组织体系,也就是青储收购企业。但青储企业都是常年吃粮食饭的,所以一则它们对于粮食的政治敏感性都有一定认识;二则它们跟粮食主管部门关系也很紧密。这种企业,你让它偷偷摸摸搞一点鬼把戏倒是有可能,但如果是突然出现大批量,而且是来路不明的外部求购需求,且不说它们未必敢接,甚至搞不好还要上报;就算它们接了而且不报,也绝对瞒不住各地粮食主管部门。现在粮食安全性被拔的这么高,各基层政府都对其盯的非常紧,一旦出现异常,立马就会作出反应;如果不作为,最后收获时自己辖区口粮产量大幅减少,那粮食主管部门的头头可就不是丢乌纱帽这么简单了,很有可能是要进去的。
 
最后,也是最大的问题,还是因为这种行为的动静实在太大了。小麦种植又不是大工厂的封闭式集中生产,它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的田间地头,中国的小麦种植又多是小农模式(黑龙江新疆那些大规模现代化农场都是国营的,不可能为经济利益去超卖青储——而且这些地方都是以种稻米为主),所以青储的额外收购要达到战略量级,那等于是得在北方各产粮省的广袤农村全面行动,牵涉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农村人口。这种搞法,没两天国家就知道了,立马采取措施,结果就是你啥也做不成不说,资金还得被收缴,操办人员全得进去喝茶。
 
说白了,阴谋和阳谋是不同的。阳谋可以正大光明的搞;阴谋只能偷偷摸摸,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动静越小越好。而恶意收购青储,这种事情如果真的存在,那妥妥就是阴谋。但小麦种植的极端分散性特点,又决定了超额收购青储必须耗资巨大的同时,在行动上大费周章——这又违反了阴谋必须低调的基本原则。所以,别的不说,光从逻辑来看,借收购青储来削弱中国粮食储备,这种想法就是非常愚蠢的——开销极其巨大,最后成功的可能性却极低。但凡脑子没有进水,没哪个外部反华势力会做这种文章。
 
这么一说,大家应该也就明白了——收购口粮麦做青储,这事儿肯定是存在的。但这是个老问题,虽然出于行政成本和可操作性的原因,从未完全杜绝;但一般来说量级不大,造成的损耗也都在可控范围内。
 
那么为什么这种一直存在的普遍现象,突然在现在形成了这种广泛社会舆论?我猜测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是可能确实背后有反华势力——比如某岛的1450网军在背后操纵。但目的并不是真的搞青储超额收购(这事儿他们办不了),而仅仅是舆论场上搅混水,扰乱市场正常运行秩序、放大公众焦虑。
 
第二则是某些无良自媒体恰烂钱。毕竟大家都知道,当前社会环境下,贩卖焦虑是很容易吸引流量的。没焦虑制造焦虑,有焦虑将其放大,这是部分自媒体做大的法宝。现在大家知道马上要粮荒,这时候借着一直都有的青储事件炒作一把,把它放大,跟粮食安全甚至中美博弈扯到一起,立马就能吸引一大波流量。
 
第三则是一些自媒体无脑瞎咋呼。这年头搞自媒体的,大部分跟我一样都是城市居民,对青储这个玩意确实不太了解;而且自媒体行业从业者大都是二三十岁年轻人——这个岁数的别说我们这种城市原住民了,就是农村户口的,估计很多也从来就没真正干过农活。所以一见到这种舆情,很容易就被忽悠。再加上传统媒体式微,新媒体入行门槛低,很多从业者其实缺乏新闻专业素养,所以一听风就是雨,不经意间就成为放大舆情的工具。
 
所以,我觉得大家在阅览各类信息时,还是要有一个基本辨识能力。虽然我们不可能事事都去现场调查取证,也不能像政府部门那样有专门的统计数据和信息报送体系,但至少我们要具备一个逻辑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这个东西,纵然不能保证看透所有事件背后的真相,但至少可以甄辩出大部分不合情理的状况。现在网上每天都是海量信息,如果不假思索,听风就是雨,那咱们真的就会一天到晚活在焦虑中,这个就太伤身又伤神了!

认可的朋友,关注+点个赞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