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白说,我对博士学位并无过多渴求。然而,生活的种种似乎又在逼迫我走上这条路。科研,那是一个孤独的旅程,它无关寂寞,却与内心的寂静息息相关。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让人几近抓狂,却又无处诉说,无法解脱。 在这里,我将再次沉浸在数据的海洋中,与代码为伴。那些数字与线条,或许就是我的整个世界。然而,这个世界里,却少了些温度与欢笑。孤独,它如影随形,与我共度每一个日夜。 在研一伊始,我还是一个对科研一无所知的菜鸟,导师给予了我很多指导。然而,这些指导大多是在大方向上的指引和对结果的评判,对于技术细节的问题,导师并没有深入交流。这其实是有情可原的,因为一篇科研论文的诞生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复杂的公式和软件,没有人能够精通所有知识。因此,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和解决。 在研一阶段,由于研究方向较为基础,遇到问题时我还能与师兄们探讨。但到了研二,研究方向更加细化,每个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方向,交流和探讨的机会大大减少。这使得科研工作变得孤独而艰难。 科研的真正难点在于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而这需要我们在通读本方向国内外近几年所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然而,对于刚刚踏入科研领域的新人来说,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时候,我一周都无法看完一篇外文文献,而一篇博士论文的撰写则需要至少阅读200篇国内外文献。我们不能花费整整一年的时间来阅读文献,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一个有价值的切入点成为了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这个追求知识的道路上,我自认为已经付出了足够的努力,但现实却无情地揭示出我知识水平的不足。尽管我倾尽全力,却时常感受到努力背后的无力感。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句话涉及到的知识点极为广泛,而文献本身并不会提供详尽的解释,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多数时候,我卡在这里,无处下手,甚至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从而陷入毫无进展的困境。这种迷茫与困惑如同一团浓雾,笼罩在心头,让我倍感压抑。 在这个孤独的旅程中,我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心中的困惑和焦虑只能深埋心底,无法与人分享。这种孤独感仿佛渗透到了骨髓里,让我倍感无助。人最害怕的就是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看不到前方的出路,又怎能鼓起勇气继续前行?我时常问自己,为什么要攻读这个博士?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并不明确,如同高考填报志愿、本科毕业后选择考研一样,有些许的盲目和困惑。或许这是大多数普通学生都会选择的一条路,只是有些人没有走到底。 随着不断向上攀登,我越来越看清社会的阶级本质。继续往上走,前路似乎愈发渺茫;如果选择偏安一隅,我又不甘心于平庸的生活。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充满了无尽的挑战和未知。那么,攻读博士的意义究竟何在?我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内心充满了迷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