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牛黄遇到雄黄,破解“绝世双黄”西黄丸、醒消丸用药之道

 中医药方便 2024-01-20 发布于四川





相关阅读

绝世双黄

麝香矾石散

01
现代制药的古方新用

“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

问止中医作为纯中医治疗机构,我们辨证施治时多以汤剂为主。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我们也会选择一些或丸或散、或膏或丹,少数我们认为疗效不错的中成药作为辅助使用。

比如来自《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四册》中的“牛黄醒消丸”,配伍为牛黄、麝香、乳香、没药、雄黄,我们用其辅助治疗乳腺癌、乳癌这样的重症。

图片

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牛黄醒消丸对疗效虽然有一定的助益,但效果并不如我们所预期的那样显著。

究其原因,市面上牛黄醒消丸所用的牛黄、麝香,并非天然而来,而为人工制作,其效果自然是难以与天然药材相提并论。这样的缺陷让我们深感惋惜。

牛黄、麝香、乳香、没药、雄黄,一共5味药。

人工牛黄,比天然牛黄逊色太多;

人工麝香,比天然麝香那简直无法对比。

图片

它们或许能满足日常用药的需求,但对于重症患者而言,疗效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好药材是制作好药的基石,我们一直想不惜成本的用天然牛黄、天然麝香,做一款真正的好药来辅助治疗。

治疗重症,疗效是关键。耽误不起的不仅仅是患者的病情,更是他们对于疗效的期待与对医者的信赖。

图片

我们想用问止中医的力量复刻牛黄醒消丸,但进行研究的时候赫然发现,历史上竟然找不到牛黄醒消丸这个药,最多只能找到一些关于它药物申报的文件。

经过多方探索,我们最终发现,牛黄醒消丸其实是现代制药的化裁结合。它是西黄丸(犀黄丸)和醒消丸的合体。

02
经典古方“西黄丸”

西黄丸,亦名犀黄丸,原载于《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为清代名医王维德(字洪绪)的家传秘方。

古代中医也是有外科的。史书记载,西周时期中医就有了四大分工: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疡医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外科医生。

图片

中医外科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因为外科名家有擅长的疾病或独到的奇方秘法,比如金疮药这样的方剂,必须口传心授,没有过多的文字传承。

除了砍头,一敷就好?怎么复原江湖上大名鼎鼎的“金疮药”?

王维德却没有死守独门的诊法秘方,为了世人能够免受疮疡痈岩之苦,他将王氏百年的经验集结刊刻,并开创了中医外科的三大流派之一的“全生派”,指出:“红肿乃阳实之证,气血热而毒沸;白疽乃阴虚之证,气血寒而凝。”

图片

对阴疽的治疗,提出“阳和通腠,温补气血”法则,并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

王维德生于医药世家,家中四代行医,从小便聪明好学,集结王氏四代经验智慧编纂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有许多方药流传至今。

书中记载西黄丸:“犀黄三分;麝香一钱半;乳香、没药各去油,各一两,各研极细末;黄米饭一两。捣烂为丸,忌火烘,晒干。”

寥寥数语却字字珠玑,把药材名、用量、制法、配伍说得十分详尽。

图片

乳香、没药为树脂,刺激较为强烈所以用时需先去油;黄米饭同服,方便成型的同时可延缓药物崩解,护胃气,减少对胃肠的刺激;麝香走窜所以忌火烘,恐其药材成分挥发因此制成丸剂。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西黄丸对多种类型的癌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包括乳腺癌、宫颈癌、膀胱癌、结肠癌、卵巢癌、肺癌、肝癌、白血病等。

原方记载的名为“犀黄”。我们知道牛黄是牛的胆结石,那犀黄是不是犀牛的胆结石?

或许古代黄牛需要用以耕种,而野生的犀牛更多;更大的可能,是因为牛黄很稀少,像犀角那么珍贵,故以犀黄为名。

03
经典古方“醒消丸”

醒消丸,同样出自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是治疗外科痈疽肿毒的圣药。

其记载醒消丸原文:“治痈肿圣药,立能消肿止痛,并治鱼肚痈,及翻花起肛。醉盖取汗立愈。”

所谓醒消,就是晚上吃一丸,喝两杯酒下去出一出汗,第二天醒来后病症就消了。

图片

“鱼肚痈”是长在小腿肌肉上的痈疡,“翻花起肛”往往是时间比较长、伤口收不了口的状态。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醒消丸组成药物成分具有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以及肿瘤血管生成、代谢重编程、免疫逃逸等生物学过程的作用,可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

我们看一下醒消丸的成分:“乳香、没药(各去油,各一两)、麝香(一钱半)、雄精(五钱,各研极细)、黄米饭(一两)”。

大家会发现西黄丸跟醒消丸两个经典古方,主要区别在于主药的不同:一个是牛黄、一个是雄黄。

图片

西黄丸=天然牛黄+天然麝香+乳香+没药;

醒消丸=天然雄黄+天然麝香+乳香+没药。

既然如此,那合二为一是不是效果更好?

非也,中药讲究要“精准打击”,用药并不是越多越好。

特别是这两个药一个为寒药、一个为热药,合并而用,反而失去了古方的灵活和本意。

所以我们不仅用了天然牛黄、天然麝香,更一定要分开这两个药,各自发挥各自的功用。

04
牛黄 vs 雄黄
寒药 vs 热药

麝香无孔不入、走窜最为精微,其效果非虫药所能比。我们可以把麝香理解为催化剂,麝香跟谁配合,就加强谁的药力。

《本草纲目》言麝香:“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结。”

麝香可很快进入肌肉、脏腑和骨髓,引导药物到达病所,上达巅顶、下至足底、外达肌肤皮毛、内至五脏骨髓,能充分发挥药效,特别是治疗疮痈肿毒时,方中适量加些麝香,效果更加显著。

图片

尤其像治脑癌、耳聋等,天然麝香+通天再造丸等虫药,可谓王者中的王者。

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乳香、没药:“乳香气香窜,味淡,故善透窍以理气。没药气则淡薄,味则辛而微酸,故善化瘀以理血。其性皆微温,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

麝香+乳香没药,可以理解为活血化瘀药的加强版,走窜全身无孔不入的活血化瘀药。

那剩余的区别就是:寒药牛黄 vs 热药雄黄。应该如何理解?重点来了!

05
西黄丸的牛黄
天然的丑宝

一头牛全身上下最值钱的是什么?

是牛腱子,也不是牛肚,而是牛的胆结石——牛黄。去年中药材涨价的时候,天然牛黄每公斤价格已经突破百万元,甚至能达到120万元/公斤的高价。

物全球芳,扁鹊偶遇黄。诸兽皆有之,唯牛独称王。

图片

相传战国时代神医扁鹊在渤海郑郡(今河北任丘)行医,为邻居治卒中偏瘫。邻居的儿子宰牛时发现牛胆内有一石。扁鹊对此颇感兴趣,将此石拿回家与治病的青礞石一起放在桌子上。

正在此时,邻居的病又发作起来,两眼上翻,喉痰噜鸣,肢体冰冷,气促。他一边扎针一边叫人快将桌子上青礞石拿来,研为细末、取五分给阳文灌下,病人病情好转,抽搐止,神志清。

扁鹊回到家中,发现桌上牛黄石少了。这才知道刚才所拿的是牛黄石,同时也发现了牛黄的作用。此药后命名为牛黄,或叫丑宝(因牛属丑)。

早先年间中药还有四大“黄药”之说,现在提起这个名词,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了。牛黄大家都知道,剩下的三个分别是:马宝、狗宝、猴枣。

图片

在药店里,牛黄几乎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药名,比如:牛黄安宫丸、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牛黄清心丸、牛黄清胃丸、牛黄清火丸、牛黄抱龙丸等等。

有这么多的应用,全都使用天然牛黄自然不现实。

常见的牛黄有体外培育牛黄、人工天然牛黄、合成牛黄等等。目前,人工牛黄占据了98%的市场份额,市面上大多数含有牛黄的中成药,都是用人工牛黄代替天然牛黄。

图片

而我们问止中医应对癌症肿瘤等重症,则必须使用天然牛黄来解热毒。

有些癌症本身是一种火毒、热毒,尤其乳癌翻花时。这种癌症的热毒,非石膏、黄芩等能解。必用牛黄。且人工牛黄效微。

06
醒消丸的雄黄
砒霜的亲戚

从化学分析来看,雄黄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砷是一种剧毒元素。

古人云:雄黄见火如砒霜。雄黄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氧化生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们说的砒霜。水浒传中潘金莲毒杀武大郎,现实里的拿破仑、光绪皇帝皆倒于此物之下。

然而正因为雄黄有毒,它才可以为我们所用。

《神农本草经》中提到雄黄可以:“杀百虫毒。”

图片

从古代记载的病例中看,有些患者服用雄黄后呕出了状如“长虫”的东西,可能就是雄黄的毒性逼出了消化道内的寄生虫。

从前的端午节有饮雄黄酒的习俗,雄黄、雌黄、艾草,都是古时防疫时的法宝。

但不得不提醒大家的是,雄黄有毒,不管是泡酒饮用还是涂抹,都万万使不得。注意:雄黄不等于砒霜,入药的雄黄是需要经过炮制的。

讲到雄黄就不得不讲讲“水飞工艺”。

水飞工艺是传统中药炮制里面很常用的一种工艺。取净雄黄加适量清水共研至细,加多量清水搅拌,倾去浮油状物,倾取混悬液,下沉部分再如上法反复操作多次,除去杂质,合并混悬液,静置后,分取沉淀,晾干。具体步骤如下:

图片

图片

其目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使药物粉末更细;第二,避免药材在研磨中受热产生毒性;第三,使一些溶于水的有毒成分除去、降低毒性;第四,使药物便于调剂、增强药效。

雄黄解寒毒,大部分癌症是阴实,本身是一种寒毒。这种癌症的寒毒,非附子能解。附子能去寒,不能解毒。

《倚天屠龙记》中,幼年时期的张无忌中了玄冥二老的寒冰掌,得了不治绝症,身体发寒,危在旦夕,即使有当时天下第一高手张三丰输入真气也只能吊命,不能根治。

图片

最后的张无忌,靠自己练成九阳神功根治。九阳者,阳之极数,谓之纯阳。如果当时书中的蝶谷医师胡青牛能掌握雄黄的应用、掌握醒消丸这样的丸剂,说不定也能治好张无忌。

行文至此,这两个药的应用诀窍就明确了:

西黄丸是专解热毒的走窜全身的强力活血化瘀药;

醒消丸是专解寒毒的窜全身的强力活血化瘀药。

它们两个,简直就是各种癌症肿瘤的克星。

07
以酒送服
助药宣散

这两种药的服用方法,都是热陈酒/热黄酒送服。

如不胜酒力或有肝病者,用姜汤代替黄酒送服。酒送服者,喝到微醉,盖被子微发汗。癌毒之汗解法。

《外科证治全生集》中,王维德认为少量陈酒,性热,有助患者发汗以祛邪外出,行气活血助麝香发挥走窜之力。

乳香、没药,理气化瘀散结,将局部有形之邪“引邪外出”,为牛黄、雄黄打开直达病所的大门,消解局部痰瘀之邪。

图片

同时麝香引经,使药力到达全身,发挥解毒之效。诸药合用,消除局部之有形之邪,通畅全身之气血运行。

1962年2期《江苏中医》载有“醒消丸用法实验”一文中谓:初用此方未按原方服法,效果不显。后用酒送服取汗治一腹股沟淋巴结肿痛病人,发病第二日,用熟黄酒四两送下三钱,药后微有醉意,朦胧睡去约一时许,周身出汗,置之未理,至晨间醒来患处肿痛若失,全身寒热已解。

现代的中医,常常药不敢举、方不敢行。

用轻剂,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不担风险,但也让中医丢掉了急症阵地、不敢应对重症,自甘落后。

图片

问止中医以纯中医治重症,这些重磅药物则是非用不可。

当然,这两个药一般是重大疾病的危机时期使用。一为天然牛黄、天然麝香的价格太贵;而为药力太猛,不适宜日常使用。

在积累了中成药牛黄醒消丸和复方黄黛片及硫磺的使用经验后,我们开始胆大心细地使用雄黄。

世间万物皆有两面,中药之毒也不例外。《类经》有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

图片

正如黄芩、黄连之寒,可以治热性病证;附子、干姜之热,可以疗寒性病证。中医之道,就在这阴阳寒热之间,流转转动。

中医之道,柔以治缓,刚以治急。刚柔并济,才是中医本色。

未病先防,是中医人的忧患意识。对于慢病的治疗与养生,中医有着丰富的经验与方法。

面对危重急症,中医同样可以洞察病本质。以雷霆手段,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救人于水火之中。

· · ·  END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