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行禅师:修炼自己,从3件简单的小事做起

 黎松松 2024-01-20 发布于北京

唐朝龙潭崇信禅师跟随道悟禅师出家,每日打柴烧饭,挑水作羹,却不曾得到师父的半点指教。

有一天,他忍不住询问道悟禅师:“师父,弟子跟随您出家多年,可一次也未曾得到您的开示,请师父慈悲,传授弟子修道的要诀吧。”

道悟禅师却说:“自你跟随我出家以来,为师未尝一日不传授你修道的要法。”

崇信讶异道:“弟子愚笨,敢问师父传授了我什么?”

道悟禅师却不回答,而是淡淡地问道:“早饭吃过了吗?”

崇信说:“吃过了。”

道悟禅师又问:“碗钵洗干净了吗?”

崇信说:“洗干净了。”

道悟禅师说道:“去扫地吧。”

崇信困惑地问:“除了吃饭、洗碗和扫地,师父难道就没有别的禅法教给我了吗?”

道悟禅师厉声说道:“我不知道除了吃饭、洗碗和扫地之外,还有什么禅法!”

崇信听了,顿然开悟。

事物的本质不在复杂中,而在简单里。

吃饭、洗碗、打扫看上去都是些简单的生活琐事,却蕴藏着无限的禅机。

一行禅师在《活在此时此刻》一书中,也提到了吃饭、洗碗和打扫的乐趣。

它们是生活中最质朴的幸福,也是禅修中最为重要的修行。

修炼自己,就从这3件最简单的小事做起吧。

1 慢慢吃饭

一行禅师四岁的时候,很喜欢吃香蕉叶包裹的点心。

每次吃到这种点心时,他都会兴高采烈地坐在屋前的草地上,咬一小口点心,抬头看看天空,再咬一小口,逗一逗小狗。

那时的他无忧无虑,不思将来,也不念过去,只享受一个人坐在大自然里吃点心的感觉。因此,他每每吃掉一块点心,往往会花上四十五分钟。

如今,还有多少人能够像孩童时代那样,慢悠悠地享受吃饭的快乐呢?

随着年纪的增长,吃饭已经成了一件机械化的任务。

为了高效地完成这件任务,有人吃得飞快,有人则边吃边看视频,或是处理别的事务。

现代人,就像一架劳作的机器,凡事都力求高效,却忘了享有本该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生活。

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找回你童年的那块点心。

如果你能将童年吃饭时无忧无虑、不思不想的单纯,代入到当下,你一定会体验到久违的幸福和满足。

2 认真洗碗

一行禅师曾经一度最讨厌洗碗,因为他在做沙弥时,两个人要洗一百多名僧侣的碗筷,而且那时也没有洗涤用具,天气冷了,还需要烧水,洗碗并不像如今这般轻松。

即便如此,后来的他也只有在不洗碗的时候,才会觉得洗碗这件事令人不快。

当他真正站在水池边,用清水洗去碗钵的油污时,内心却是非常愉悦的。

因为他享受当下,不再把洗碗当成任务,当然也就不急着去完成它。不急着完成,也就不会想要敷衍。

做事不敷衍,自然就会专注,而专注本身,就会令人感到快乐。

很喜欢一行禅师说的:“如若我不能愉快地洗碗,心里只急于快点洗完,好去吃点心、喝杯茶,那么,到真正洗完的时候,我应该也无法好好享受点心和茶。”

深以为然。

如果一个人能够愉快地洗碗,他就能愉快地去做接下来要做的任何事情。

如果一个人能够愉快地做任何事,专注于其中,那么,他就能愉快地度过一整天,再一整天,很多很多个一整天.......他也就能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云门文偃禅师所说的那句禅语:“日日是好日。”就是这么回事吧。

当我们不被过去的枷锁束缚,也不落入未来的牢笼,每一刻都活在此刻,每一刻,便是最好的时刻。

3 专心打扫

一行禅师在梅村静修时,每到秋天,他常会隔三差五地清扫道路上的落叶。

清扫落叶不光是为了让路面变得整洁,在他看来,清扫树叶仅仅只是为了享受清扫树叶而已。

他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以能让自己感到平静、踏实的方式握着耙子,确保每一个动作都是觉悟、快乐和平静的。

正如他所说:“每一次挥动,都是艺术。”

无论多么不起眼的事情,只要专心投入,就能把它变成美好的体验,并能从中获得满足。

如果你不相信,可以试试看。

在你感到悲伤、失落、烦闷、无聊的时候,不如试试打扫一下房间的地板,清扫一下厕所,或是清理家门口一带的卫生。

不要敷衍了事,而是全身心投入到扫地的动作中,自然而然地挥动扫把,用心体会这其中美妙的节奏。

你定会从中体会到最最实在的安稳、美好与幸福。

4 写在最后

枡野俊明曾说:“简单之后,便是丰盛;丰盛之后,到达美好。”

吃饭,洗碗和打扫,都是人生最简单的修行。

简单的修行里,埋藏着丰盛的自我。

内心丰盛了,美好和喜悦就会不期而至。

关注我,今天起,就从吃饭、洗碗和打扫中,修炼自己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