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记|舟山行——一说到许愿,我就想在佛前长跪不起 03

 李家小小 2024-01-20 发布于广东

去往观音寺的路上,朋友问我想许个什么愿?

我不假思索地说:“我能不能什么都许?世俗间的所有种种:功名利䘵、福寿安康、情爱美色、姻缘子孙业宅、贵人正财横财富贵荣华长命百岁等等……嗯,我都想要,我可以都许吗?”

朋友一听便笑,说:“你也贪心了吧?”

我理所当然地应:“不贪,那我岂不是枉生为人了?世俗之人就是贪的啊!难道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吗?你们都不想要?”

(芸芸众生,贪嗔痴者熙熙攘攘,你我皆是其一)

朋友听了,点点头,笑,说:“也想要!也想要!那你就都许吧!不过你看这香客人流这么多,我怕你念一长串的,佛祖们都太忙根本就没耐心听完。这样,你要不就一个寺庙佛祖许一个吧!”

我说:“好像是个策略!我看可以!”

话毕,朋友又说:“不过你跟哪个菩萨许的什么愿,可得记准了喔,还愿的时候可千万别跑错庙了!”

说完自个便哈哈哈的大笑起来,似乎是已经看到我跑错庙还错神时,神我两尴尬的样子了。我侧目扫他一眼,看他给乐的那个眼睛都没了的小样,没好气的给他翻一大白眼,内心里是一个特大号的鄙视——真是个没半点同情心的家伙!我交的都是什么朋友啊?!

我不说话,静等朋友笑个够。

他笑完收了声后,咳了咳嗓喉,又假装回归到一本正经的样子,正儿八经地重新提议道:“我觉得你还是先许一个吧,灵愿了,还了,再来许!保障点!你看香客那么多,简单点,容易被菩萨记住!”

我点点头,觉得这逻辑也没毛病,有道是来日方长。不过却不免犯难起来,这么多大愿取舍到只能剩一个?那真着实让人(尤其是一个贪心的人)犯愁 。

朋友在旁提点着说:“就许一个对你来说最最最重要的。”

我真的就认真地思索了起来,半刻,说:“如果所有的愿望只能选一个,那我还是选'好好活着’吧。”

朋友听了不置可否地哈哈大笑,说:“你这一下又太没追求了!”

我不服气地反驳道:“有道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能有一样时,肯定是先保命啊!命没了,其他都是瞎扯!”

朋友大笑着应和:“对,对,你是对的!哈哈哈哈……”

我让他笑个够,没搭理他。

——那日与朋友的这番闲聊对话,自然是有几分玩笑在了。不过,事至今日再去想回,2023年我最该许的愿望确实应该是祈求健康。

不过说来,世事,有时倒也凑巧得有些耐人寻味。后面,在参拜到法雨寺(也有可能是别的庙,记不太清了)时,我刚在一神佛香案前举香跪下,便听得一女人在旁边跟我说:“求财,一定要先求身体健康!健康才能担财!”

我疑惑地抬起头来,侧目,便看到一位像是带团的女导游模样的中年妇女确实是满脸认真地正在对我说话。我礼貌性地朝她点点头,应:“嗯!”作回应。她便收回了看我的目光,专注她自己的事情上去了。似是闲着没事就那么随口一说。

当时心里随即联想起了一位旧同事。一升职,马上就生病住院了,然后迫于无奈也只好辞职了的事。于是对这“插曲”式的一幕提醒,便格外有了印象。但也就那一刹那的记忆保存了下来,倒也没多放心上。

然而,2023年的12月初,我生病做了个小手术。由于是突发的急诊,手术是半夜时分做的。手术前,当我清醒地躺在手术床上,被护士们推着走过黑夜无人的医院长廊,以躺仰的视角看到走廊天花板顶上悬挂着的数字钟显示着'02:20’时,年初在普陀山被一个陌生女人提醒“求健康”的那一幕,突然又异常清晰地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起来。

——嗯,她是对的。只是那时我不懂,只当一切是寻常。

因为我的爱“逢庙必进”和爱拍照(见啥都拍),普陀山的那一路,我们走得很慢。不知道是不是一些小的寺庙都没什么名气,所以就没人到,还是大多数香客都速战速决地早早参拜完了下山。后面走着走着,有好些寺院里,竟香火寂寥,鲜有人迹。

不过相比于熙熙攘攘的香火人迹,我更喜欢走进那些神殿寂寥的寺庙。

那天出于好奇心,我们还顺着一个不太起眼的指示牌走进了一处后山,来到一处尼姑庵(忘了庙庵名了)。那进庵的路,是越走越草木荒败,我中途便不禁有些胆怯打退堂鼓起来。不过正在犹豫徘徊间,却遇到一个正下山归来的尼姑。一打听,她也正是那庵里修行的尼姑,正要回庵去。

我们这才定了心跟她去看看。出于我所以为的礼貌,我向她问道:“我们可以进去看看吗?”

尼僧闻声,趁停下来喘气的功夫,看着我,似是有些不悦地说道:“佛门讲的是参拜,不参观。你们可以进去参拜。”

(藏在后山深处的尼姑庵)

我自知用词不当,赶紧点点头,示意明白。转身暗暗地吐了下舌头。

朋友倒是很坦荡地问起了他所好奇的“世俗”问题——比如尼姑庵是不是都是女尼僧在修行?比如出家是不是都得有很高的学历才行?什么人才能进寺庙来当尼姑或僧人?是不是可以在这养老?她自己又是为什么会出家?家人会同意吗?

尼僧倒是出乎我意料的心平气和,面对这些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太礼貌的窥探问题,她倒也不忌避,一一直言以答。也得益于她的肯“授教”,倒是真给我扫了不少认知盲区。

——原来尼姑庵里,并不全是只有女尼姑。也是有男僧的。

——想进寺院或尼姑庵,得在28岁以前,28岁以后就算是超龄了,如果在28岁前就已经进了寺庙的,确实可以一直在这修行到老死。但如果中途有还俗离开,便再也不能回来了。

——至于她自己为什么会出家当尼姑。她的回答是自己与佛门有缘吧。她喜欢佛门木鱼钟声的生活,这也是她的宿命所既定要走的路。她家人也能理解和支持。

尼姑在说到自己为何出家时的平静语气,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大意说的是一个女高材生研究生毕业后,选择了出家。原因是早前,她母亲就在佛前许下大愿,如能保佑她家得一子继承香火,必送女儿到佛祖前敬茶添香以报佛恩。后来,她父母如愿得子,后来,她也承母愿出了家。

初读那文章,我只感到难以言说的惋惜和不平。还曾为此写过一篇日记(日记链接:《她在年龄正当好时出家,只为还父母在佛前的一次许愿》。今日再听这尼姑说到“宿命既定”,突然就有些莫名的怀释起来。或者,一切因果都不过是缘吧!或许,真的万般是非皆有命定。

参拜完法雨寺,时间已经到了下午的四点多。

这时,一边是普陀山求财必拜的“积善洞”——问路时,听到回来的人说,她们为上一炷香,下午在那排了整整三个多小时(吓出一张雷化脸);另一边是上“佛顶山”,据说也是一个来普陀山必到的点。这两地方我们都还没去。普陀山上的寺庙都是五点半关门闭寺的,而晚上我们并不打算住在岛上。所以我们只能二选一了。

朋友本来是想上佛顶山,于是我们便问了路,准备去,结果绕了一大圈,还是没找着登山的入口,且据说登山还要走好长一段台阶路,得耗得体力,有点累人。我便想放弃。朋友也不执着,说以后他有空再带家人孩子一起来,下次他再看也没关系。于是我们便改道去积善洞。

可是这一折腾,眼看就快五点了,而从地图导航上看,去到积善洞还得至少步行三十多分钟。于是我们便开始一路小跑着赶路。在路上还遇到有几个和我们一样,眼看着时间要来不及了,但却偏执着非要赶到“财神庙”前一拜不可的香客们。

我们这几人,一会小跑,一会快走换气,一会你在前,一会你又落后了……一路上倒有点大家在比赛竞走的意味,让这本来挺“辛苦”的赶路倒也多了几分趣味起来。有点好笑和好玩。

后来遇到个路过,同样是要赶在闭庙前去到另一个寺庙的僧人,见我们都还只是走,不跑,便着急地提醒我们还是得加快速度,积善洞那已经没什么香客了,人一走完,就会关门了。他刚就是从那过来的。

(江浙的朋友说这是他们那边的大海,我便笑,第一次见黄泥水色的大海)

我们一听,集体立马开始奔跑起来,竟也一口气坚持跑到了善财洞。幸好,庙门外还有最后几个在排队的香客,所以挡着门,没关。我们至此,才大松了口气。

善财洞,最终是拜上了。民间传说,善财洞那里最好是拿有“3、6、9”尾号的百元大钞去那洞墙上拭擦一翻,然后将钱珍藏。我们也擦了,只不过都是“广东利是”里的零钱,哈哈哈。这会的“广东利是”可傲娇不起来了。

上完香正要走,见有僧人在分派白天香客们带来的供果。好些香客在围着箩框挑拿。我便也凑了过去,没等我伸手,僧人便拎起一袋柑子问我要不要这个?这时的我确实跑得很是喉干颈渴了,给柑,那无疑是“久旱逢甘霖”啊!简直是太好不过了。

欣然接过后,还想再翻翻看有没别的“宝物”,这一翻找,发现这竟是最后一袋柑桔了。和朋友两人一下就开心得有些飘飘然起来。觉得这算不算是我们的运气爆棚了呢?!

不但能赶上了积善洞,错开了人流,免去了苦苦排队半天的煎熬;拜完出来,还立马就迎来了一个“久旱逢甘霖”,真是“好运气加好兆头”来得太突然啊!两人乐得走路都要蹦跳起来了。

不累,也不渴了,哈哈哈。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