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家庭长大的两个孩子,为什么会截然不同?是天生不一样吗?

 墨遥在成长 2024-01-20 发布于山东

昨天看到小红书上有人发笔记,引发了我的感触,想写出自己的思考。

一个姐姐,刚考完研,弟弟呢,正上高一,现在她想放弃弟弟了,但是妈妈不同意,仍然希望弟弟能够变好。

为什么呢?因为弟弟不上学,天天在家玩游戏,她觉得弟弟无可救药了,整天让家里变得鸡飞狗跳的,生活都不正常了。

妈妈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办。

爸爸呢,在外工作,差不多一个月才回来一次,有时候也会恨铁不成钢,对弟弟连打带骂。

她很想帮助弟弟,却无能为力,她也想帮助妈妈,但也无能为力。

我忍不住在她的笔记下面留了言,因为她让我看到了当初的自己。

是的,我也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家里。

我上高中的时候, 弟弟上初中,可以说,他的青春期让家里变得鸡飞狗跳。逃学,去网吧,离家出走,在家掀桌子,不知道多少次。

那个时候,我们全家没有一天是开心的,爸爸沉默寡言,妈妈以泪洗面,姐姐到处找弟弟,我上高中,一个月回家一次,只要回到家,听到的都是关于弟弟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寒假,弟弟因为某件事情把妈妈气得晕过去了,我吓得不行了,看着躺在地上的妈妈,我说了他几句,他一个月都没跟我说话。

那时候我就觉得,完了,这个孩子完了,谁家的孩子这样啊,他一定是有病了。

我很想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但我没那个能力。

上了大学之后,我到处在网上求助,我咨询网上的专家,专家跟我说,弟弟是反社会性人格,很难弄,这孩子不正常;我给情感电台的主持人写信,主持人说,给弟弟找个工作吧,有工作了,他会慢慢长大的。

后来我才知道,问题的根源不在弟弟身上,在我的父母身上,在家庭身上。

同一个家庭长大的两个孩子,却截然不同,是天生如此吗?当然不是,我不相信天赋决定论,我更相信是后天的教养方式导致的。

是的,父母对两个孩子,态度并不一样,方式也不一样,确切地说,父母是有偏爱的。

我的父母重男轻女,直到今天仍然如此,儿子是他们生命的延续,女儿是为儿子服务的。

所以,他们为了生儿子,东躲西藏,生下儿子之后,恨不得给他最好的,捧在手里都怕掉了。他们给儿子最好的待遇,和女儿区别对待。

儿子不用干活,女儿什么都得干,女儿没有零花钱,儿子天天有。就连吃雪糕,也是儿子吃好的,女儿吃差的。

他们以为这样是爱儿子,可实际上却是害了儿子。

当儿子不听话的时候,他们不知道怎么办,就开始打,生怕儿子学坏了,可打骂并没有让儿子变好,直接激化了亲子关系。

而女儿呢,为了赢得父母的关注,只好听话,懂事,委屈自己,她知道,只有学习是唯一的出路,于是她拼命学习,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现在,我有着幸福的家庭,和喜欢的工作,可弟弟呢,恐惧亲密关系,不结婚,工作混一天是一天,下班不是玩游戏就是刷手机。

两个孩子截然不同。

当然,我妈不认为这是家庭的问题,是儿子身上的福气都被女儿夺走了。

而我,学了心理学,早已变得内心强大,我给了自己安全感和价值感,我不再在乎别人的评价和看法,我学会了拒绝,不再讨好,也不再做那个扶弟魔。

我重新把自己滋养了一遍。

我想说的是,父母对待两个孩子,千万不要有区别,尤其是男孩女孩,他们都需要精神的富养,都需要给出真正的爱。

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和问题孩子,一切都在父母的教育方式。

我还想跟开头的那个女孩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好了,你拯救不了这个家,你也改变不了弟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让凯撒的归凯撒,让上帝的归上帝吧。

只有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没有其他的办法。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对你有所启发。

我的原生家庭并不好,所以才学习心理学,想给那些和我当初一样的孩子以力量,想帮助那些和我父母一样的家长,我知道我的力量很有限,但我会尽力去做,能帮一个是一个。

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干货,你看懂了,或许就能发生巨大的改变。

 

我是墨遥,学习家庭教育10年,家有青春期男孩,如果你有青春期教育方面的难题,欢迎来找我~

小时候得到的爱,是孩子未来生活中的光。愿你能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心怀幸福,奔赴山海。我是墨遥,持续分享青春期教育话题,关注我,一起走进孩子心里。我们下期见。

我坚信,家长改变一点点,孩子改变一大步,所以,最关键的那个人,是父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