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大野战部队各有千秋,单兵作战能力哪家强?

 兵说 2024-01-21 发布于云南

作者:相忘于江湖
我军大的“山头”,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逐步成形。
这就是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这五大“山头”源自红军时期的三大主力,抗战时期演变为八路军3个师和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最终形成了五大“山头”。
这五大“山头”,掌门人分别是一野的彭大将军,二野的“军神”刘伯承元帅,三野的“诗人元帅”陈毅元帅,四野的“战神”林总,以及华北军区聂荣臻元帅。
这五大名将和五大野战部队,在各自的战略区承担着不同的作战任务,也都在解放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如果只说单兵作战能力这一项,五大野战部队哪家最强?
野战军是由许许多多单元组成,最终端的个体是士兵。    
狭义上的“单兵作战能力对比”,指的是作战双方的士兵单个拎出来对决的结果。从历史上来看,我国早在汉、唐时代的单兵作战能力,就可以碾压对手。
比如,在二十四史的《汉书》就有这样的描述:
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胡人武器装备赶不上汉朝,所以汉朝的兵能以一当五。即便胡人的冶炼技术得到汉朝一部分真传,改进刀弓水平,汉军还是能以一敌三。
广义的单兵作战能力,包括野战部队的各级单位,比如军一级、师团一级、营连一级、排班一级等单位。从现代战争来看,广义的单兵作战能力更有实战价值。
决定胜负的因素除了单个士兵素质,更多还是依赖小团队的配合。分析五大野战部队的单兵作战能力,离不开对军师级到排班级单位的作战能力分析。
【东北的兵工厂】
我军五大野战部队,从组建时的规模来看有大有小。
一线四大野战军中,彭总一野无论是总兵力、主力军的数量、歼敌成绩和战果,还是建国后的开国将帅,都赶不上兄弟部队,单兵作战能力也稍弱。    
聂帅的华北军区部队,由于长期是我军战略大后方和保驾护航的“御林军”,经历的大战、恶战比刘伯承、陈毅、林总少得多,无论整体战力还是单兵能力都略逊。
最强单兵作战能力的候选,在二、三、四野。
刘邓二野,前身是中原野战军,源自红军时期三大主力之一红四,抗战时期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之一129师,创建、巩固和发展了晋冀鲁豫根据地。
陈粟三野,前身是华东野战军,源自红军时期的南方八省游击队、红一一部,抗战时期是新四军和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之一115师一部,创建了山东、华中根据地。
林罗四野,前身是东北野战军,源自红军时期的红一方面军,主力在抗战时期挺进山东发展了山东根据地。还有部分将领和干部战士来自红二、四方面军(包括红25师)。
【三野陈毅粟裕】
全军大整编时,这三大野战军的兵力相差悬殊,刘邓二野有28万人,陈粟三野有83万人,林罗四野则有120万人。从整体实力看,毫无疑问,林罗的四野是最强的。    
我军五大战略部队,为什么林总的四野实力最强?
有人会说,那还用说吗?林总的军事天才、战术素养出色,罗政委的统筹、动员、组织能力出众,林总麾下战将如云,汇集了五湖四海的骄兵悍将,别的部队很难比。
这些都没有毛病,但是,千万不要忘了,主席给各个野战军的定位。
东北战场的最初定位,是“后院”。林总四野,是我军压箱底的王牌。这个定位,从抗战胜利后我军不惜放弃中原、华中两大战略区,就可以看出一丝端倪。
在各大战略区中,实力最强的就是“闷声发大财”的东北。当时经过半年多的积累和发展,总兵力和武器装备(步马枪、轻重机枪、各种炮)都是最多的。
林总麾下,拥兵33万枪支16万,轻重机枪4780挺炮556门。
排名第二的刘邓晋冀鲁豫野战军,仅25万人,山东陈毅和华中粟裕两处的总兵力37万人,其余晋察冀25万人,中原6万人,陕甘宁、晋绥两地兵力才9万人。
   
【四野炮兵部队】
那么,林罗四野的单兵作战能力如何?
为了有效对比刘邓二野和陈粟三野,我们不妨放大一下对比的范围,即从解放战争时期扩大到红军、抗战、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四个大的阶段。
红军时期,我军技战术素养还处于摸索的小学阶段;八路军时期,游击战炉火纯青,但运动战和大兵团作战还较幼稚,类似“初中生”;解放战争,我军成长迅速,如同高中阶段;抗美援朝,我军轻步兵进入全盛的大学时期,如同开了挂。
单兵作战能力和小团队作战能力,主要体现在几个指标:
第一,士兵的技战术素养;第二,指挥员的指挥能力;第三,枪支弹药、武器装备水平;第四,后勤保障能力;第五,战绩和歼敌成果。
解放战争时期,蒋军最怕的是关外“狗皮帽子”部队;到了抗美援朝战场,美军最忌惮的志愿军王牌,也多是出自四野的几个王牌军,像38、39、40、42军。
我军头等主力师、英雄团,乃至营连排班一级,四野也是最强的。
   
【四野大军入关】
为什么四野的战力,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得到敌军公认?
林罗四野的整体实力最强,单兵作战能力也是超一流的,原因有几个:
一是来源广泛,可塑性强。东北战场云集我军高层三分之一,13万生力军更是优中选优,都是各地的“尖子生”。就像一所高中,生源越好,高考成绩自然水涨船高。
二是韬光养晦,闷声发财。解放战争前两年,华野歼敌第一,中野南征北战,所以两军总兵力几乎没有增长。而东野一直扩军练兵,两年兵力翻番达70万。
三是训练有素,战术有效。蒋校长评价关内我军贺龙、聂荣臻、陈赓、刘伯承、陈毅五部,以陈毅为顽强,“训练最精诡计最多”,肃清最困难,而四野战力更是让蒋军望而生畏。
四是战将云集,独立性强,五大野战部队,就数二、三、四野战将多,打的胜仗自然也多;建国后四野有18员开国上将,几乎接近刘邓二野、陈粟三野开国上将的总和。
二野刘伯承和三野粟裕也是大军事家,但是麾下部队从抗战胜利后开打,尤其是前两年的爬坡阶段消耗很大,整训时间不足,所以单兵作战能力比四野稍逊一筹。    
【三野解放南京】
除了四野,二野和三野的单兵作战能力也很强。
刘邓二野的部队,源自鄂豫皖的红四方面军,在徐总手里被打造成一直勇猛善战的铁血雄狮;抗战时期,在刘帅手里又融入更多的作战智慧,歼敌数量勇冠三军;解放战争时期,二野歼敌仅次于三野,但是近半数是在渡江以后。
粟裕的三野,抗战时期是新四军部队,发展受到限制;解放战争,三野歼敌数量第一,但是几次分兵效果都不佳,反倒是被粟裕整体捏合以后,三野的战力更强。
抗美援朝战场,二野、三野、华北军区部队难分伯仲。
四野单兵作战能力强于二、三野,和一号首长指挥风格也有莫大关系:
刘帅的指挥风格是“放手型”,主要从战略上把控方向,战术上指导各级指挥员;粟裕的指挥风格则相反,指挥亲力亲为,事无巨细亲自操刀;林总的风格介于二人之间,既有战术教导,也有“一竿子插到底”。    
【四野南下】
四野单兵作战能力强大,为何解放战争歼敌数量仅列第三?
这和三大野战军的战略定位有关:二野、三野的苦战,换来四野前两年的休养生息,解放战争四野歼敌180万,仅仅第三年就超百万,而且打的都是决定性的大战役。
参考资料:
1、《四野全战事》,郭辉著,长城出版社;
2、《三野全战事》,贾文祥著,长城出版社;
3、《第二野战军》,王玉彬著,长征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