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1年,林徽因陪梁思成逛海王村时,被一只景泰蓝花瓶吸引住,只

 尚雅轩 2024-01-21 发布于湖北
1951年,林徽因陪梁思成逛海王村时,被一只景泰蓝花瓶吸引住,只见摊主拉住她苦苦哀求:“求求你,救救景泰蓝吧!”
 
此时的林徽因疾病缠身,但还是在梁思成的搀扶下,耐心听摊主讲述其中缘由。
 
摊主说:“二位眼力好啊,这是正宗老天利的景泰蓝花瓶,在别处你已经见不到了。老天利这家大字号,就快撑不下去了!”
 
一句话让林徽因非常吃惊,她对景泰蓝十分了解 ,这是古代的一种非常精致的传统手工艺。
 
景泰蓝的另一个名字叫“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是用扁铜丝掐成不同的花纹,焊在铜质的胎型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成的器物。
 
在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水平达到巅峰,使用的珐琅釉又大多以蓝色为主,所以后人称它为“景泰蓝”。
 
这样受人喜爱的手工艺,如今竟然会面临失传,令人难以置信。
 
而此时的林徽因,刚刚完成国徽的设计任务,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她再工作了,需要在家养病。
 
林徽因看着手中的景泰蓝,想起这个花瓶和小时候在祖父家中看的那个一模一样,左看右看,爱不释手,心中也是无限感慨。她一口答应了这位摊主,说:“老人家,您放心吧!”
 
紧接着,她便开始亲自带人到濒临停产的景泰蓝厂、地毯厂进行走访,跑了一整天,才找到几间不起眼的小作坊,都是一副凄凉破败的惨象。
 
看到这种景象,林徽因更是心痛不已,决定让景泰蓝起死回生。
 
为搞清景泰蓝的生产工艺,他们整天泡在作坊里看工人们的操作流程,但他们发现,北京的几家景泰蓝厂早已处在倒闭边缘,新老艺人参差不齐,几百年来一直是作坊式的操作,图案设计单调。
 
于是,林徽因决定更新设计,发动大家为景泰蓝设计新的图案,林徽因自己已经无法动笔,她的创作构想就由莫宗江完成。
 
厂里的老师傅看林徽因病成这样子,不忍心让她一趟趟往厂里跑,他们主动到梁家探讨。
 
就这样,在林徽因努力下,一批批新品生产出来了。
 
1952年,林徽因为景泰蓝设计的敦煌飞天的形象,浪漫动人。
 
这个作品最终被当作和平礼物,送到了亚太各国代表的手中。苏联有名的芭蕾舞蹈家乌兰诺娃看到了飞天图案的景泰蓝,惊喜不已:“太美了!这是代表新中国的新礼物!”
 
只可惜在1953年,林徽因完成景泰蓝的抢救工作之后,她自己的生命却已经“油尽灯枯”。
 
景泰蓝的工作,可以说是让林徽因身子彻底垮掉的一个导火索。
 
一到寒冬,她的病情就变得严重,吃药都不管用,只能勉强维持室内的温度。
 
每年秋天,梁思成都会用牛皮纸把房间的墙壁、天花板全部糊起来,早早点上火炉。

1955年,51岁的林徽因临终前,对自己的学生钱美华嘱咐道:'景泰蓝是国宝,千万不能让它在新中国失传……'
 
当今的景泰蓝工艺,在一代又一代的工匠手中流传了下来,越来越受人瞩目。这一切,都离不开林徽因的艰辛付出。
 
她爱国如家,无私奉献,是真正值得被人尊敬的一代才女,她的早逝对新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林徽因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和文学家,更是一位充满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她对景泰蓝的抢救工作,不仅展现了她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和尊重,更体现了一代才女的无私奉献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她的努力让景泰蓝这一国宝得以流传下来,她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景泰蓝的传承和发展,是对林徽因最好的缅怀和纪念。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林徽因身上学到那种无私奉献、爱国如家的精神,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林徽因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她的精神和影响力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你们觉得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