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咸余作文:阅读作文期末分享【三】【期末冲刺系列】

 咸余作文 2024-01-21 发布于湖北

夜晚

韩少功

①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②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城市的月亮:灰白、暗淡、容易被忽视】--由于城市的生活环境,城市的月亮容易被人们忽略

③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乡村:明亮的、灵动的

④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因为城市里的夜晚是没有月光的,没有月光的夜晚不是真正的夜晚,只能算得上黑暗的白天。。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月亮从树荫里筛下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态度:厌倦、失望、排斥、逃避

⑤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古隆冬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逼近。我是躺在一个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漂浮?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自然是博大而永恒的,人类再自然界面前十分渺小,人类在宇宙中是永远孤单而无知的。】,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人在面对自然的时候内心应该无比虔诚。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人类需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

⑥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1.第①段里,作者为什么说“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依据文章②③段的内容,简要说明原因。(6分)

由于城市的生活环境,城市的月亮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在乡村,月亮展现了它的美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以概括段意的方式来阐释因果事理逻辑】

2.依据②③④段的内容,用精练的语言简要概括文中描写的“城里月亮”和“乡村月亮”的特点。(6分)

城市的月亮:灰白、暗淡、容易被忽视;

乡村:明亮的、灵动的

【用形容词来概事物的特点。从下位语意中概括上位语意】

3.第④段里,作者为什么说城市的夜晚是“黑暗的白天”?“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从这一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城里的生活抱有怎样的态度?(4分)

因为城市里的夜晚是没有月光的,没有月光的夜晚不是真正的夜晚,只能算得上黑暗的白天。

态度:厌倦、失望、排斥、逃避

【第一问考的是对因果事理逻辑的阐释;第二问考的是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4.第⑤段里,作者在描写对乡下夜晚星空的感受时,也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简要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考?(6分)

自然是博大而永恒的,人类再自然界面前十分渺小,人类在宇宙中是永远孤单而无知的。人类需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人在面对自然的时候内心应该无比虔诚。

【本题考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概括】

记叙文:珍藏在心底的回忆

那些珍藏在心中的回忆,是埋在雪下的花,晶莹剔透;是藏在地底的酒,醇厚质朴。——题记

人生在世,有感动,有悲伤,有喜悦,也有温暖。这绚烂多彩的大千世界正是由无数平凡普通的人创造的。又到一年春色阑珊,这景色又勾起了我心中的回忆。

那年清明时节,我的自行车车链断了。路上雨寥落,乡气清新如洗,春泥沾湿犹彻。店家客人络绎不绝。

我和父亲推着坏了的自行车到村外的汽修店修理。我避开积水坑洼处行走,乡路难免泥泞淤滑。我望向远方,田野紧密衔接,雨色迷离,薄烟在空中缭绕不绝。天空也缓缓舒展了一幅东方的水墨画卷,悠悠扬扬。我陶醉醉其中,与父亲一道前行,时而遇熟人寒暄几句。车链发出清脆的响声,与这雨景相接成韵。

我和父亲继续前行,来到汽修店。店里各种摩托车和三轮车摆放整齐。店里的一个二三十来岁的小伙计正在摆车,技术娴熟老道,车被摆得不偏不倚。他只顾埋头工作面色沉重,一言不发,汗珠自他额头鬓角滑下。他似乎是后里最不起眼的角色,一副老实、谨慎、守本分的样子。

他抬起头来,蓦地看到我和父亲,虽素未谋面,他却落花时节又逢君般咧嘴笑开,露出两排脏兮兮。又不大整齐的牙齿。他眼里装着熹微的亮光,迥之炯炯有神,他看向自行车断裂的车链,未等父亲开口他便朝父亲点了点头,父亲朝他微微笑笑,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我把车推入屋子中,把湿漉漉的伞放在檐下台阶上,缓缓走入屋中。

他一言不发,沉默地坐在小板凳上,立起车子,端详起来,他用尺子量了量车链,又快速从车间拿出一条崭新的车链,我知道,这是要换新车链了,他抬起手,拿起螺丝刀,只见他指间渍满了灰尘,手臂上满是伤疤,那伤疤仿佛是他的荣誉和勋章,彰显着他往日的功绩和成就。“砰砰砰”伴随着金属的敲击声,不一会儿缓缓站起来,清澈如水的眸子望向我和父亲,似乎在告诉我们单车已经修好了,我望向他:单车焕然一新!

父亲摸摸口袋,掏出一攥钱,谈价格时,他没有参与,只是让其他店员来讲。我要走时,他突然挽住我的胳膊,我觉是什么事情,转身回头一看,原来是他递给我刚才放在台阶上的伞。他眼里含着雨后尘埃的氧氛,沐浴在春光下。我问父亲:“他是性情古怪吗?为什么一言不发?”父亲没有说话,一手默默指向嘴巴,另一只手轻轻举起,摇了摇手指。

他与江南的风景融汇,吟唱出一江春水呼唤朝雨洗净故里尘埃。如今回想起这件事,我心中又荡漾起了无限温暖和感慨。也许这就是平凡的意义吧,虽普通却伟大。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关键词是“珍藏”“心底”,这表明所写的内容应该是值得铭记的,永远在心中存留的人或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心灵受到了强烈撞击,引发了自己的思考与认识。如:认识到社会真相、享受到生命乐趣、感受到人间真情、领悟到人生真谛等等。也就是说,凡属于“不同寻常”“不同凡响”的事都可入题,只要能写出为什么值得“藏在心底”就是扣题了。其次,要能做到准确的补题。结合提示语可知,被补充的对象可以是人物,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名字,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或者情感,可选的内容特别宽泛,无论是事物,还是人物,无论是山水美景,还是某一件事情,或是某一种情感……都可纳入其中。比如:珍藏在心底的乡村生活、珍藏在心底的那份爱、珍藏在心底的故事等。

第二,立意。例如:有的爱,浅显易懂,令人感到温暖;有的爱,内敛深沉,令人回味无穷,这些终将被珍藏心底,成为美好的回忆。

第三,选材。在材料的选取上,可以选取学校生活,如:小学毕业那一刻离别的场景;也可以选取家庭生活,如:离家上学的那一天;还可以选取社会生活,如:陌生人的“雪中送炭”等,文章的材料选定之后,详写的地方要浓墨重彩,略写的地方一笔带过,在情节上不妨增加点波澜,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01

模板一

观点+素材+分析+小结

观点——明确(一句话,干净利落)

素材——事例典型,叙述简洁(用公众认可的例子,某人之类少用为妙)

分析——紧扣中心论述,不游离

小结——归纳,点破主题

注意:最好多用几个素材,每个素材都应有相应的分析。

示例:

生命的光芒,因位置而变幻。(观点)

扎拉·菲利普斯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外孙女,曾被《人物》杂志评为“全球最美丽的50个人”之一,她高雅的举止让英王室为之自豪。然而,当扎拉公主毅然决定成为一个马术骑手时,她生命的光芒改变了颜色。脱去冠冕,褪去礼服,她和普通骑手一样艰苦地训练,挤在地摊上挑选别人用过的马鞍。2006年9月,她成功地赢得了“欧洲全能骑术锦标赛”冠军,整个英伦为之振奋。(事例)

在赛场这个新位置上,扎拉公主宛如露珠,尽显光芒。她那金黄色的皇室标签变成了鲜红色的勋章。在皇宫里,她的美丽让皇室生辉;在赛场上,她的技术让众人折服。(评论)

在生命的锦缎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25岁的扎拉学习,怎样让适合锦色的繁花添到锦缎上绽放,怎样在不同的位置中找到生命光芒的方向。(小结引申分析)

注意:素材必须有分析。

反例: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弊端:

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

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修改: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02

模板二

观点+道理+素材+分析+小结

观点——明确(一句话,干净利落)

道理——进一步诠释观点,力求准确、具体、深刻

材料——事例典型,叙述简洁(用公众认可的例子,某人之类少用为妙)

分析——紧扣中心论述,不游离

小结——归纳,点破主题

例文:

回到原点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

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提出论点)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饰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道理论证)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道理论证)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蓦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事实论据)

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分析)

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事实论据+分析)

原定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道德的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启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轰轰烈烈。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枝枝叶叶外不寻”,但一个人人都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惟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庄严,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

回到原点,重拾本真,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最后三段,小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