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大病宜灸五百壮?五百壮又是什么?

 衆妙之門 2024-01-21 发布于新疆

艾草,自古被认为是祛邪,治病,延年益寿的神草。

艾草中蕴含丰富的长寿物质,每100克艾叶中含有7.2毫克的胡萝卜素,被认为具有抗肿瘤,防止老化的作用,也是华夏祖先认识和使用最早的本草植物。

古老的《诗经》中就记载着:“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的诗句,真实地描述了古代劳动人民与艾草的淳朴联系。

艾草又名冰台、医草、灸草、香艾,这种看起来平凡的植物,在整个中国医药史、民俗史、文化史上都有重大的价值。

艾草是百草之王,许久前就被人拿来驱邪除病,如“清明插柳,端午挂艾”的风俗,可用来“辟邪”、“祛毒气”。

什么叫五百壮?

在古代,“壮”是艾灸的一个计量单位,每点燃一个艾柱实施了一次艾灸,就可以称为“一壮”。

一般情况,一壮,指的是将艾绒捏成1CM左右的小团,放在姜片上点燃,燃尽了就是一壮,时间差不多在3-5分钟。但事实上,这个艾灸的“一壮”是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的。

不过窦材灸法中有比较明确的说法:凡大人艾灸时,一壮必须要有莲子大小;如果是儿童幼儿的四肢艾灸时,一壮就是苍耳子大小,艾灸孩子头与脸时,一壮就是麦粒大小。

为什么古人说大病宜灸五百壮?

在古代,如果遇到大病急病,就要连续艾灸500壮,期间是不能停的,直到出疮才好。

如果不是在同一个穴位上连续灸500壮,只是日常累积的次数,那只能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图片

像是身体有顽疾的话就可以采用累积的方式,开始一天灸几壮,然后一直增加到500壮,事实上,这里的500壮只是个大概的数字,一般来说,只要灸到把疮发出就可以了,如果一直没出疮那就是一直灸。

医生治病用艾灸,就像煮妇做饭用柴火,现在的人不能治好严重的疾病,是因为不知道针灸的好处而已。

在这个世界上,大病上百种不都不止,如果不用艾灸和丹药,怎么才能医治?怎么才能让病好转?

像伤寒、疽疮、劳瘵、中风、肿胀、泄泻、久痢、喉痹、小儿急慢惊风这些病,如果艾灸的时间太迟,人体内已经没有气血了,那艾灸也没有什么用了;万物疗法公众号提示如果能提早艾灸,就可以让人体内气血逐渐顺畅,阳气不断绝。

现在社会上使用艾灸,一般都只艾灸三五十壮,却不知道这些数量可以治小病,但对大病却无可奈何。所以在《铜人针灸图经》有说过:如果是治疗大病的话,可以灸脐下500壮。大循环指灸导引术提示如果是治疗风疾或是手脚上的病痛,只需要三五七壮就可以了。

曾有人认为艾灸时的火和热气虽然细微,但却非常有劲,很容易弄伤人体的筋骨,让体内的气血难以恢复。但是从古至今,都没有发现有因为艾灸损伤到筋骨而致死的!火攻开锁理疗术提示孙思邈在晚年的时候就说过:艾灸疗法,对身体有奇特的疗效。

我们都知道三国霸主之一的曹操是患有头痛症的,每次发病时都是由他的主治医生华佗直接用针灸治疗的,基本上只要下针就能让头不痛。后来华佗死了,曹操就再也找不到像华佗那样可以用针灸治疗他头痛的方法了。

五百壮,会不会太多了?

有人问,人的皮肤非常的脆弱,如果一直施灸500柱,那不是皮肉都烧焦了吗?

不!对于已经死去的人来说,在皮肤上施灸二三十柱皮肉就会烧焦,这是因为没有气血流通的原因。

如果一个人还活着,那他体内就还有气血在流通,气血在体内不断的循环,即便是施灸上千柱,都不会让皮肉烧焦。所以要用艾灸治疗病痛就要先判断病人是生还是死,如果人已死了,即便是艾灸也没有办法治疗。

当人体不能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时,可以让病人服用与麻醉药有类似效果的“睡圣散”,让病人昏迷不能感知到病痛,因为人难以忍受长久的艾火灸痛,如果病人“睡圣散”药效过了再继续服用,继续施灸到有效果。

附《黄帝灸法》壮法参考

男妇虚劳,灸脐下三百壮;

男妇水肿,灸脐下五百壮;

阴疽骨蚀,灸脐下三百壮;

久患脾疟,灸命关五百壮;

肺伤寒,灸脐下三百枚;

气厥、尸厥,灸中脘五百壮;

缠喉风,灸脐下三百壮;

黄黑疽,灸命关二百壮;

急慢惊风,灸中脘四百壮;

老人二便不禁,灸脐下三百壮;

老人气喘,灸脐下三百壮;

久患脚气,灸涌泉穴五十壮;

产后血晕,灸中脘五十壮;

暑月腹痛,灸脐下三十壮;

鬼邪着人,灸巨阙五十壮、脐下三百壮;

妇人脐下或下部出脓水,灸脐下三百壮;

妇人无故风搐发昏,灸中脘五十壮;

久患佝偻不伸,灸脐俞—百壮;

鬼魇着人昏闷,灸前顶穴五十壮;

妇人半产,久则成虚劳农肿,急灸脐下三百壮;

死脉及恶脉见,急灸脐下五百壮;

妇人产后腹胀水肿,灸命关百壮、脐下三百壮;

肾虚面黑色,灸脐下五百壮;

呕吐不食,灸中脘五十壮;

妇人产后热不退,恐斯成痨 ,急灸脐下三百壮;

以上文章仅供专业人士临床参考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