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太庙神主变迁

 jhliyilin 2024-01-22 发布于湖南
吴元年(公元1367年)九月初一,西吴王朱元璋在首都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设立吴太庙,规制为四亲四庙都宫别殿制,为高祖、曾祖、祖父和父亲各建一庙以祀。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成为大明皇帝后,追封高祖父朱百六、曾祖父朱四九、祖父朱初一、父亲朱世珍(本名朱五四)为皇帝,并沿用吴太庙的规制原址改建为明太庙。

图片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朱元璋认为太庙地势稍偏,于是为太庙另择新址。新太庙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在应天府落成,新太庙采用同堂异室九庙制,将四位祖先神主合祀于太庙正殿,奉高祖父明德祖朱百六神主居正殿之中,坐北朝南,以东为左昭,设四室;西为右穆,亦设四室。以曾祖父明懿祖朱四九居左昭第一位,祖父明熙祖朱初一居右穆第一位,父亲明仁祖朱世珍居左昭第二位。

图片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嗣位,为祖父上庙号为“太祖”,翌年改元建文。朱允炆是明太祖的嫡长子、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标在明太祖之前病逝,未能继统。朱允炆登基后,追封父亲朱标为明兴宗,与太祖朱元璋一同升祔太庙。

图片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入主京师应天府,翌年改元永乐。朱棣以小宗继统,不合宗法,因此急于否定侄子的统治合法性。他将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同时剥夺了长兄朱标和侄子朱允炆的皇帝身份,将太庙里的兴宗牌位移除,朱允炆的牌位也无缘升祔太庙。

图片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正月,朱棣将自己做燕王时燕国的都城——北平府升更名为顺天府,升为“北京”,称“行在”,将“京师”应天府降为“南京”。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朱棣下诏迁都北京,开始全面营建北京城,并以南京太庙为蓝本在北京兴建新太庙,新太庙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与北京皇宫一同落成。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初一,朱棣正式迁都北京顺天府,改北京为京师,以南京应天府为留都,并亲奉南京太庙神主入祀京师新太庙,新太庙仍然采用同堂异室九庙制,祖宗合祀于正殿,此后一百余年,南北两京皆有太庙。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南京太庙毁于大火,其中神主被合祀于南京奉天殿,南京太庙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朱棣驾崩于北征鞑靼回师的途中,皇太子朱高炽于八月在北京继位,为其父上庙号为“太宗”,翌年改元洪熙。朱高炽将父亲的神主升祔太庙。

图片

朱高炽登基后,众臣上奏希望还都南京,最终影响了皇帝的想法。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三月,朱高炽下诏将还都南京,复以北京为行在,并令皇太子朱瞻基居守南京,积极筹划迁都之事,但却在是年五月骤然驾崩。虽然他在遗诏中强调了继续迁都的意愿,但他的儿子朱瞻基却对此置若罔闻,此次迁都之议遂搁浅,北京太庙也得以继续作为皇家宗庙。朱瞻基为父亲朱高炽上庙号为“仁宗”,升祔太庙,翌年改元宣德。

图片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朱瞻基驾崩于乾清宫,皇太子朱祁镇继立为帝。朱祁镇为其父上庙号为“宣宗”,升祔太庙,翌年改元正统。

图片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朱祁镇挥师亲征瓦剌,八月十五日在土木堡(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东)惨败被俘,瓦剌太师淮王也先率部直击京师,京师危在旦夕。为平定物议,安抚民心,也为避免主少国疑,朱祁镇生母孙太后弃皇太子朱见深,改立宣宗次子、朱祁镇之弟郕王朱祁钰为监国,朱祁钰在同年九月登基为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翌年改元景泰。朱祁钰在于谦等臣的辅佐下成功抵挡住了瓦剌的进攻,并在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不情愿地将太上皇朱祁镇迎回京师,幽禁于南宫。景泰年间,朱祁镇一直健在,因此太庙格局未有改变。

图片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太上皇朱祁镇在徐有贞、石亨等人的辅助下发动“夺门之变”,重夺皇位,于正月二十一日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并在二月初一废皇帝朱祁钰为郕王,软禁于西内。同年二月十九日,朱祁钰暴毙。朱祁镇拒绝承认弟弟的皇帝身份,未将弟弟神主升祔太庙,因此太庙仍保持正统年间的格局。

图片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六,朱祁镇驾崩,皇太子朱见深嗣位。朱见深为父亲上庙号“英宗”,神主升祔太庙,翌年改元成化。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十二月,朱见深下诏恢复了叔父朱祁钰的帝号,但未给予庙号,也未将其神主升祔太庙。

图片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朱见深驾崩,皇太子朱祐樘嗣位。朱祐樘为其父上庙号为“宪宗”,翌年改元弘治。但在将宪宗神主升祔太庙时却犯了难,成化朝太庙正殿中九室已满,欲将宪宗升祔,便要将一位先祖移除。经过礼部、吏部等官员的激烈讨论,朱祐樘最终决定在太庙正殿以北建立祧殿,仍以明德祖朱百六为始祖,又以明太祖朱元璋和明太宗朱棣功业甚伟,比照周宗庙中之周文王、周武王,定为“百世不祧”,即永远不会被迁祧出正殿。按照“亲尽则祧”的原则,将始祖、不祧之祖外亲缘最远的明懿祖朱四九迁祧到祧庙,即远祖庙。德祖以下神主依次前移一室,将明宪宗的神主安置在右穆第四室。

图片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朱祐樘于乾清宫驾崩,皇太子朱厚照嗣位,为父上庙号“孝宗”,翌年改元正德。朱厚照按照父亲确定的迁祧原则,将弘治朝太庙左昭第一位明熙祖朱初一迁祧出正殿,奉父亲神主于太庙。

图片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朱厚照驾崩于豹房。朱厚照无子而终,明朝皇室第一次出现大宗绝嗣的情况。明孝宗朱祐樘仅有两个儿子,即长子朱厚照和次子朱厚炜,次子朱厚炜出生一年余即夭折,因此朱厚照的无子即意味着明孝宗的绝嗣,皇位便要从明孝宗的弟弟及其子嗣中产生。正德十六年,明孝宗尚有六个弟弟在世,但当朝首辅杨廷和与朱厚照之母张太后都支持以“兄终弟及”的原则选择新君。明孝宗为明宪宗第三子,其两位兄长俱早夭无后,因此明孝宗四弟兴献王朱祐杬在血统上与孝宗最亲。朱祐杬已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薨逝,且朱祐杬长子早夭,因此择选其次子兴王朱厚熜入继大统。朱厚熜为堂兄朱厚照上庙号“武宗”,改翌年为嘉靖元年。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朱厚熜将明仁祖朱世珍迁祧,将武宗神主升祔太庙正殿。

图片

朱厚熜登基以后,一心想给生父兴献王朱祐杬加上皇帝名号,为此不惜与满朝文武争斗三年半之久,史称“大礼议”。大礼议最终以朱厚熜的全面胜利告终,朱祐杬被追尊为献皇帝,明孝宗朱祐樘则被改称为皇伯考。追尊生父为皇帝成功后,朱厚熜开始筹划将父亲的神主升祔太庙,为此做了很多铺垫。
首先,嘉靖帝欲在太庙内为父亲神主立世室。世室是周代的做法,以周文王神主为文世室,居三昭之上;以周武王神主为武世室,居三穆之上,文武世室百世不祧。但这一做法遭到了群臣的坚决抗争,因此,嘉靖帝不得不暂退一步,决定在太庙外别殿旧址上兴建献帝庙,以祀父亲。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献帝庙落成,嘉靖帝亲赐名为“世庙”。
其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嘉靖帝以明太祖为开国之君,应该正位始祖为名,将明德祖朱百六迁祧到祧庙,以明太祖正位始祖,居太庙正殿之中,右穆第四室空缺。

图片

太祖正位始祖之后,嘉靖帝又开始推动庙制改革,授意群臣上书讨论庙制复古,并以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南京太庙被火焚毁寓意不详为契机,正式决定将京师太庙由同堂异室合祀,改为都宫别殿群庙分祀制。以太宗朱棣神主居左,称文祖世室,其右空缺。以仁宗神主居左昭第一位,在文祖世室之下;以宣宗神主居右穆第一位,以下四庙依序排列。新太庙在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开始兴建,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落成。

图片

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嘉靖帝再进一步,大施刑罚,威慑众臣,将明太宗朱棣的庙号改为“成祖”,为父亲献皇帝朱祐杬上庙号为“睿宗”,神主升祔太庙,与明孝宗朱祐樘同庙异室,在孝宗神主之下。

图片

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京师太庙毁于大火,九庙之中八庙被毁,嘉靖帝下诏重建太庙,以群庙耗资甚繁为由,改都宫别殿制为同堂异室九庙制,恢复了嘉靖十五年以前的庙制。同时,嘉靖帝借此机会更进一步,提出各室不论昭穆,不论世次,仅序伦理,以太祖居中,左四序成、宣、宪、睿,右四序仁、英、孝、武,终于为父亲睿宗谋得了一个单独的室,并使父亲身居明武宗之上。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新太庙落成。

图片

为父亲谋得一室后,嘉靖帝仍担心嗣君会抵挡不住群臣的压力,将父亲这个追封的皇帝率先迁祧出去,因此在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将三年前去世的孝烈皇后方氏的神主直接升祔太庙,居右四位,为自己预留好位置,同时,将明仁宗的神主迁祧到祧庙。按旧礼,皇后崩于皇帝之前,应当先祀于京师奉先殿,待皇帝驾崩后,再升祔太庙,以配皇帝神主。嘉靖帝以方皇后在壬寅宫变中救驾有功,又不幸丧于大火,而朕躬不能亲救,既感恩,又惭愧,必须先将皇后升祔的理由,施以强权,再一次挑战了礼制。

图片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元1567年1月23日),嘉靖帝朱厚熜驾崩于乾清宫,由他在世诸子中年纪最长的皇三子裕王朱载坖继承大统。朱载坖为父亲上庙号为“世宗”,升祔神主于太庙孝烈皇后所占的室内,翌年改元隆庆。

图片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五月,朱载坖驾崩于乾清宫,皇太子朱翊钧嗣位。朱翊钧为父亲上庙号为“穆宗”,祧明宣宗神主于祧庙,将父亲神主升祔太庙,翌年改元万历。

图片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钧驾崩于弘德殿,皇太子朱常洛嗣位。朱常洛改翌年年号为泰昌,但他只当了一个多月的皇帝就骤然驾崩了。万历四十八年九月初一日,朱常洛驾崩,他既没来得及使用自己的泰昌年号,也没来得及为父亲上庙号、升祔太庙。同年九月六日,皇长子朱由校入主乾清宫,继承大统,他将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改为泰昌元年,翌年改元天启,为父亲在史书上留下了这个年号。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朱由校为祖父朱翊钧上庙号为“神宗”,为父亲朱常洛上庙号为“光宗”。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朱由校将明英宗神主迁至祧庙,奉明神宗神主升祔太庙,又将明宪宗神主迁至祧庙,将明光宗神主升祔太庙。

图片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朱由校驾崩于乾清宫。朱由校仅有三子,长子朱慈燃和次子朱慈焴俱早夭,三子朱慈炅也在天启六年的王恭厂大爆炸中受惊而死,因此帝位只能由弟弟继承。朱由校有弟弟六人,天启七年时,只有五弟信王朱由检在世,因此,朱由检在天启皇帝“吾弟当为尧舜”的祝福中登基为帝。朱由检为兄长上庙号为“熹宗”,神主升祔太庙,将明孝宗神主迁至祧庙,改翌年为崇祯元年。

图片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大顺皇帝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陷京师,朱由检自缢殉国,大明灭亡,崇祯朝的太庙格局也成了明太庙最后的格局。太庙正殿有室九,太祖居中,左一位文祖世室成祖,右一位睿宗,左二位武宗,右二位世宗,左三位穆宗,右三位神宗,左四位光宗,右四位熹宗。祧庙有室九,德祖居中,左一位懿祖,右一位熙祖,左二位仁祖,右二位仁宗,左三位宣宗,右三位英宗,左四位宪宗,右四位孝宗。嘉靖皇帝苦心经营,为父亲睿宗朱祐杬争取到的太庙正殿的位置最终保持到了明朝灭亡,而明太庙也在大清顺治皇帝入主北京后被改成了清太庙,明太庙中的帝王神主都被迁移到了历代帝王庙中,成为历史的一笔。
南明弘光朝、隆武朝、绍武朝、鲁监国朝、永历朝宗庙记载不明,故暂不予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